据新华社长春2006年12月5日电:吉林省在县乡人大换届选举过程中出台相关规定,着重优化代表结构:一是减少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干部代表候选人不超过25%,并具体要求党委和政府领导人员只推荐县(市、区)委书记、副书记、纪检委书记、党委组织部长和县(市、区)长、常务副县(市、区)长作为本级人大代表候选人,乡(镇)党政机关领导人员只推荐乡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团主席、乡镇长作为本级人大代表候选人。二是保证一线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比例,工人、农民代表候选人的比例在县级占45%、在乡级占65%左右,其中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候选人应不少于15%。三是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要求妇女代表候选人不少于25%。优化措施取得了突出的效果:领导干部比例比优化前减少了约10个百分点;一线工人、农民比例上升,规定候选人比例应不少于15%,实际选举之后,代表比例大概在10%左右,有的达到12%。代表结构的优化,提高了基层人民群众政治参与度,加强了社会基层民主建设。吉林省的做法,既是对10多年前代表构成某些传统做法的恢复,同样不失为长官意志形成的“一肩挑”体制下的一个开创。
人大代表中官员比例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方面统计,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中,党员领导干部一般占60%左右,甚至更高。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该区四届人大共有代表174名,其中区委、区政府和“两院”领导及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戴帽”下选)28人,占16%;其他国家机关领导人和工作人员45人,占28.5%;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56人,占32.1%;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代表占70%左右。从提议案建议情况看,2006年福田区人大四次会议代表提交议案建议99件,28名“戴帽”代表中仅有2人提出议案或建议(1名是民主党派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名是兼职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妇联主席),占总数的2%;其他国家机关人员提出议案建议17件,占17.1%,都远低于他们所占代表的比例。有学者分析福田区议案建议提出及其内容与代表结构关系得出结论:基层代表和当选过程中相对比较难的代表履职积极更高;领导干部代表反映的问题相对宏观,基层人大代表反映的问题更具体;代表的身份与其所提交的议案建议有直接的相关性;行业代表更关注行业问题,且特色和关注度较强,非行业代表关注的问题相对广泛,但缺少特色和关注度。另有资料显示: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中,“戴帽”选出的“官代表”,95%以上从未联系过选区的选民,甚至从未参加过代表小组活动,更谈不上自觉履行代表职责。人大代表的“官化”,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锡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当前人大代表中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家比例偏大,基层代表比例小,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呼吁防止民意机关被“架空”。
代表“官化”,究其根源,是某些决策者思想深处的“三怕”,即怕代表“联名”提名难以控制,怕组织提名推荐的国家机关领导人候选人难以当选,怕组织人事安排不能100%实现。克服“三怕”,解决代表“官化”,首先要清除“官本位”思想,以民为尊,以民为本,以民为准;要转变领导方式和执政理念,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依法办事;善于把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定切实的规范、措施,提高一线代表的比例。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