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议案”应当以一定方式走进“人代会”

2007-12-29 00:00:00刘家华
人大研究 2007年6期


  我国的人大代表大都是兼职的,履行代表职责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上专项调研经费缺乏,未必能够反映出群众关心的每个问题。如果百姓能够提“议案”,反映的问题就更加全面具体。“草根议案”代表着基层的声音,它更侧重于反映一些社会微观问题,是对人大代表议案的补充。充分重视“民间议案”可以聚思广益,利国利民。
  “草根议案”的兴起,是我国民众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的积极表现。但遗憾的是,一些原汁原味、实话实说的“草根议案”如今仍然滞留于民间“晒太阳”,还尚未真正走入人大代表的“慧眼”。
  表面上,一些人大代表似乎开通了与百姓交流、沟通的“高速公路”,但实际上,这种交流沟通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民众的意愿和诉求。一些人大代表通过公布各种联系方式获取了很多“草根声音”,但在形成自己的议案时,由于所处位置和观点的不同,恐怕早已不是那种原汁原味、发自内心充满民间智慧的建言献策了。“民间议案”如此走进人代会,恐怕不是老百姓真正期盼的。
  人代会也是利益博弈场。让每位群众都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都能正常地行使民主权利,是人代会的基本要求之一。而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工人、农民等“草根”在人大代表中的构成比例。而每一个阶层的代表,都有自己的职业身份,分属不同的领域,对自身所处的领域更为了解、更为熟悉,更能为自身的利益鼓与呼。
  “草根议案”走进人代会,可以充分发挥百姓“智囊库”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草根议案”应当以一定方式走进“人代会”。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