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有经验的教师不管课堂如何变化,都能应对自如。他们有什么秘密武器呢?秘密在于他们拥有教学机智。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迅速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的灵感活动。事件的发生是非预期的,处理方式是灵感爆发式的。“长长的甘蔗”和“甜蜜的糖果”就是我在教学中突然爆发出来的奇思妙想,姑且谓之教学机智。
长长的甘蔗
课文光看不行,必须读。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一环。只有读,才能体会课文的结构之美,才能感悟课文的构思之巧,才能品味课文的语言运用之妙。自古诗文藏真意,甜蜜香醇读中来。三十年来的语文教学,我一直坚持让学生读课文。
有一次教《时间的脚印》,当我宣布要大家朗读课文时,大家说:“啊,这么长的文章还读?”
长文章就不读了?我飞速思考的大脑里突然蹦出一个比方。我说:“同学们都喜欢啃甘蔗吧。如果你买了一根长长的甘蔗,你会不会因为甘蔗太长而不吃呢?不会吧。再长的甘蔗,你也要一口一口地啃下去,直到把它啃完。一篇课文,也好比一根甘蔗,不要怕它长,再长的课文,我们也要一字一句地把它读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尝到课文的滋味,才能得到课文的营养。”话未落音,大家就改变了态度,表示愿意读了。我补充说:“不过,读长课文,要注意控制速度和音量。速度不能太快,音量不能太高,就像长跑一样要有后劲。开始读吧。”
大家就兴致勃勃地读起来。
甜蜜的糖果
“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叶圣陶先生一语道出了教学的真谛。成功的语文教学,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于让学生自己学,让学生亲口品尝糖果的滋味。
有堂语文课,我要求学生自读《山米和白鹤》。大家不情愿地地说:“老师讲啰。”可是,这明明是篇自读课文啊。
我说:“好好好,老师讲——今天中午,同学们都要买东西吃是吗?请你们把买来的糖果全部交给我。然后,由我来讲这些糖果的滋味。我还可以边吃边讲:这糖果味道真好。然后,我就要问你们:你们感觉到这糖果的滋味了没有?”
大家面面相觑。
我接着说:“课文就像甜蜜的糖果,只有亲自品尝才能感觉它,光听老师讲,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的真正的滋味。”
大家无话可说,只好自读课文。十分钟后,我想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看他们到底读没读,到底读没读懂,就提了一些关于内容方面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我心里感到一阵高兴。
为了让学生仔细体会文章描绘的情景,我又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随后我说:“这种情景,如果不读,能体会出来吗?”
学生齐答:“不能体会出来。”
“既然大家知道亲自读课文的好处,那么,大家就自由读吧,放声读吧,读出课文的滋味来。”
朗朗的读书声就在教室里响起来。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县大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