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如何,教师是关键。而现实恰恰是高校师德及师德建设中存在着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许多冲击和挑战,高校教师的思想状况也正发生变化,师德师风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模糊;敬业意识淡薄,职业行为失范;师表意识淡薄;人才培养和使用中重才轻德。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师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从教师承担的社会重任、社会角色的地位和社会对教师人格的期望评价以及众多优秀教师的素质表现上不难看出:师德的“德”已远远超出了一般职业道德的范围。师德不仅含有道德,也含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立场和态度、法纪观念以及行为等。师德状况是高校道德水平、精神面貌、文明程度、文化底蕴的标尺。
2.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
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职业劳动,其劳动对象是成长中的人,劳动过程是通过教育活动培养人、塑造人的灵魂。劳动特点之一是示范性,教师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完善教师形象的重要性,而师德乃教师形象之根本。因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全面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素质,努力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师德教育、舆论环境、制度保障等方面共同推进。师德建设以及良好的师德氛围的形成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说教和感化层面,而应利用明确、有效的制度、法律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建立健全师德建设考核和评估体系
良好教师职业道德风尚的形成,重在培育,这种培育必须蕴含在师德建设体系之中,而现行的师德工作体系和评估体系都还处在建设完善之中。为此,一要逐步完善教师管理工作体系,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二要切实改进现行的师德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师德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系统内以及干部、学生等相关人员中对照指标体系对教师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查测评。三是建立公正合理的政策导向机制。
2.建立物质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个人的道德行为得到社会的承认,受到公众的赞扬,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师德建设应以精神激励为主,同时辅之以物质鼓励,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相互促进,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3.建立“网络德育”教育阵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现代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具有超时空性、自由性、隐蔽性,且具有交互性、受众广和时效强等特点,成为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要的现代载体和阵地。我们可以利用国内外互联网开展教育的经验,在高校建立若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红色网站,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公民德育教育、时事与政策、学校变化等栏目。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系统,开展网上宣传、讲座、电子信箱、心理咨询等服务,让互联网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又可以教育广大学生。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