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不当教态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2007-12-29 00:00:00赵建龙王大明
中国教师 2007年6期


  教态,是指教师授课的姿态,它由表情、眼神、手势、动作、体态、仪表等方面的因素构成。教态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用于课堂教学,有时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当的教态,通常在教师眼里被认为是小事,恰是这些小事却折射出一个教师的修养,同时对学生也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
  
  一、表情
  
  表情是指教师的面部表情,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的重要渠道。一个教师的喜怒哀乐,都通过面部表情体现出来,表现得恰到好处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不受学生欢迎的表情有以下几种。
  “威严型”:面部表情过于严肃,板着面孔,不苟言笑,这样必然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由此对教师惧而远之。
  “疲倦型”:课堂上有气无力,精神萎靡不振,呵欠不止,使学生松懈倦怠。
  “呆板抑郁型”:带着忧郁或呆板、拘束的神情,会使学生感到压抑,兴趣锐减,感到上课是一种痛苦。
  
  二、目光
  
  在课堂上,眼睛是师生间感情交流的窗口,而眼睛交往的核心是目光。目光的接触是非语言沟通的主要信息来源,几种错误的目光倾向有以下几种。
  “走马观花”:“四目交往才会让双方感到心灵的相互碰撞,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教师不能把目光在学生中间扫来描去而没有真正注视任何人。”[1]
  “视而不见”:有些老师讲课时根本不正眼看学生,他们要么盯着教案不放,要么望着天花板,要么望着窗外或背对学生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这样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怀疑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谙程度。也容易对学生产生催眠作用,使他们的思维和情绪渐渐转入抑制状态。
  “心神不宁”:教师授课时不停地看表,不住地揩脸擦汗,客观上使学生急躁不安,无心上课。
  “情有独钟”:教师在讲课时,目光总是对着他的几个最得意的学生,或只是习惯看前几排,而忽视了大多数,这样难免有些学生搞小动作,开小差。
  
  三、手势
  
  手势是在特定情境下,教师通过手的各种动作向学生进行某种暗示的一种体态语言。不恰当的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无目的型”:有些教师在讲台上常出现一些不经意的动作,如摆弄教案、粉笔、钢笔、衣扣,扭动手指、搓手,手提裤子,拢头发,挠耳朵,挖鼻子,揉眼睛,提眼镜等等,这些习惯性的动作都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分散学生听课精力。
  “兰花指型”:教师拿着粉笔板书时,手指像兰花一般,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吸烟型”:烟瘾大的教师,拿粉笔如拿香烟,还时不时用食指弹弹,引起学生效仿、讥笑和轻视。
  “一阳指型”:教师用一个手指叫学生来回答问题,使他们感到教师态度强硬,不够尊重他们的人格,容易产生反感情绪,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极吸收。
  “南辕北辙型”:手势和语言不协调,口中讲的是一套,手势打的是另一套。例如,用地图讲课时,说的是北京,指的却是南京,这样只能使学生的思维一片混乱。
  
  四、走动
  
  走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走动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讲课时并不总站在一个位置上,而是适当地在讲台周围走动;另一种是在学生做练习、讨论、实验时,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2]教师课堂上的走动存在以下几种不当之处。
  频繁走动,来回穿梭:教师在课堂上来回穿梭,像走马灯一样,还时常碰着学生的胳膊或书本,使学生对教师很反感。学生在做练习答卷子时,教师在他们中间走来走去,有时在他们身后或身边停下来,看看试卷等,这样易造成他们情绪紧张,扰乱正常的思维活动,影响他们脑力劳动的效率。
  固守三尺讲台:教师主要从讲桌后边走到讲台的左边或右边,很少到学生中间走动,在使用多媒体时更是如此。这样就扩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与教师有隔阂,不利于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五、站姿与坐姿
  
  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应注意自己的每一个小动作,“站立时身板挺直,昂首挺胸,显得端庄、伟岸,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既庄重又轻松”;“坐着时,也要身体端正,腰板挺直,给人一种亲切感”。[3]
  站姿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霸气式”:站立时两手交叉于胸前或背负双手,甚至有的拄着教鞭讲课,盛气凌人,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持怀疑、轻慢的态度,心里不舒服。
  “颤抖式”:一条腿站定,另一只脚不停地扣击地面;或者站在讲台后边,用脚蹬黑板下面的墙壁浑身颤动。这容易使学生心理产生疲乏感,同时给学生一种缺乏修养的印象。
  “依傍式”:教师一走进教室就喜欢依靠身边的东西——讲桌、黑板下缘等等,作为支撑物。学生就会想老师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体力不支,因而担心老师会随时倒下来,再也无心听讲了。
  坐姿存在的问题有“支架式”,即教师坐在椅子上,一只手支撑着下巴或趴在讲桌上讲课,显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老板式”,即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颤悠悠;或者坐在椅子上回身板书,懒散懈怠。
  
  六、仪表
  
  教师的仪表,主要指衣着、发式、容貌、服饰等。它是教师心灵的暗示和自然流露。它作为一种信念传递给学生,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导向和熏陶功能。不当的仪表有如下表现。
  奇装异服,打扮妖艳:有的女教师穿着服装太花太艳,脸部化妆太浓,佩戴时髦的首饰,使用强烈刺鼻的香水,戴着墨镜,穿着尖头高跟鞋或者高筒的马靴;身体胖的教师穿紧身衣,身体瘦的教师穿宽松的衣服。这样的着装给学生造成一种很别扭的感觉,影响他们的听课情绪。
  衣容不整:有的教师比较随便,常常出现系错扣子、衣领未翻、戴歪帽子、腰带附在外很长、头发蓬乱、染着不同颜色的发型、胡子拉碴或者整日油头粉面等现象。这些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严重的影响。
  综上所述,无声的教态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它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非语言行为修养,关注自身的教态。
  
  注释:
  [1]王学成.教师的教态面面观[J].自贡师专学报(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