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分配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

2007-12-29 00:00:00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2期


  一、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收入分配作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提出了推进收入分配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部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精神,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居民增收和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政策措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99元,同比实际增长10.0%,增幅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762元,同比实际增长11.4%,增幅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预计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将达6%左右。
  
  二、加强对收入分配工作的宏观调控
  
  (一)规范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一是加强国有企业利润调节。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决定》[2006]13号和财政部《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管理办法》的规定,自2006年3月26日起,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因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所获得的超额收入,按比例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二是对垄断行业高福利实施限制。国资委下发《关于中央企业严格执行国家住房制度改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中央企业的住房公积金和相关补贴进行严格控制。三是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四是调整计税工资政策。
  
  (二)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各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仅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就达3397亿元,同比增加422亿元。二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税费负担明显减轻。今年全国28个省取消农业税,全面取消了牧业税,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取消了原先336亿元的农业税赋,而且取消了700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还取消了各种不合理收费,农民得到了实惠。三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的部署,大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四是增加对农补贴。2006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生产资料综合直补比上年同期增加140亿元,同比增长80.6%。五是着力解决农民325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国务院[2006]6号文明确要求建立农民51232资支付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和提高农民51232资水平。
  
  (三)改善税收调节政策
  一是修订了个人所得税制度。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将个人所得税的工薪收入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了1600元,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有所减轻。2006年6月,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进一步加强。二是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4月1日对消费税政策进行了调整,消费税应税品目新增了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等税目,取消了“护肤护发品”税目,有利于加强从消费环节间接调节收入分配。三是加强住房营业税征收管理。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加强住房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自2006年6月1日开始,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要全额征收营业税。
  
  (四)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06年10月底,我国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分别比2005年底增加876万人和1597万人。截至2006年9月底,我国失业保险覆盖人数比2005年底增加353万人。各地积极落实调整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政策,适当调整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和提高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补助标准。一些省市调高了农村低保标准或者出台了农村低保的规范性文件。截至2006年9月底,全国有50.07%的县(区、市)进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参保农民4.06亿人。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得到切实解决。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做好落实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工作。经国务院同意,全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印发了《关于各地区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情况的通报》,要求尚未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的城市,必须在2006年年底前建立并实施。
  
  三、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2006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快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慢于去年同期0.1个百分点。从全年来看,预计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将会比去年继续拉大,可能再创历史新高。
  
  (二)农民增收压力仍然较大
  由于粮价下行趋势并未根本扭转,加上种子、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态势依然存在,农民的粮食收益难以实现较快增长。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和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的实施,有关的政策性因素对农民增收的效应不如往年明显,而农民外出务工面临的制度障碍仍然存在,农民转移就业及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难度依然很大。
  
  (三)收入分配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目前,国有企业的工资水平增长在与集体、三资企业的比较中是最高的,其中垄断行业员工收入的过快增长尤其明显。一些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经营者收入水平和职务消费等未能实现有效管理。企、事业单位与公务员之间的收入分配政策仍不协调。社会上普通职工的工资收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压低、克扣和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远未根除,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四、加强居民收入分配工作的建议
  
  2007年,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着力扭转城乡差距扩大的势头,努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收入分配政策
  鉴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高度重视发挥政府在收入分配调节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
  
  (二)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增加补贴规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建立健全确保农民工工资正常支付的机制。
  
  (三)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健全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加强垄断企业工资收入的管理和总量调控。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和政府公务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加强社会工资支付管理,继续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建立。
  
  (四)加大税收调节力度
  改革现行的分类税制,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强对高收入的税收调节。尽快开征物业税,研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同时,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逐步实现对个人收入的全员全额管理、对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和对税源的源泉管理。
  
  (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继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研究解决不同人群间社会保险待遇差别过大问题。加强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