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化”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007-12-29 00:00:00郑玉建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3期


  近年来,淮北矿业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和跨越式的发展思路,实施了以矿井建设为依托、以延长产业链为特色、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以“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全力构建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使企业走上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集团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总体思路是:以煤炭、岩盐和石灰石资源为依托,以“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为标志,构建“煤—焦—化”、“煤—矸石—建材”、“煤—电—电石—PVC”等若干个产业链,形成“矿井小循环、矿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格局,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的有机统一,促进资源转化增值,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其发展目标是:按照循环经济理念,以提高资源回收率为目的,综合开发利用煤炭、岩盐及石灰石资源,综合治理“三废一沉”并使其上下游产业联营,形成企业循环产业链条,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到2010年,实现“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矿区循环式发展”的“四循环”目标,使淮北矿业集团成为符合国家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以煤化工和盐化工为特色的全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以煤炭资源为例,每年十几对矿井生产的3000万吨原煤全部入洗,生产出优质精煤;生产的精煤除供应冶金企业外,还用于焦化厂进一步炼焦,为发展煤化工提供原料;大型煤泥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及时消化原煤洗选加工产生的近600万吨低热值中煤、煤泥和煤矸石;焦化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供电厂再利用;矿井水用于电厂发电,电厂排水先供焦化厂炼焦,再供选煤厂洗煤;电厂排出的炉渣用作水泥填充料,粉煤灰用来生产建材;电厂为煤化工和盐化工项目提供廉价电力。
  通过上述循环运行,不仅实现了水资源闭路循环使用和热能的综合利用,节约了大量用水,而且进一步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能耗,实现了清洁生产。同时,矿区经济结构从传统的单一原煤生产转变为“煤—焦—化—电”产业链,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断转化增值,最终吃干榨尽,从而实现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发展目标,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从根本上优化和提升了矿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质量。
  “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是构建淮北矿业集团循环经济体系的标志性工程。该工程以建设“煤焦化电工业园”和“盐化工业园”为载体,充分利用项目之间与产业之间的“链接”和“代谢”关系,注重产品链条的延伸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尽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副产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构筑上下游一体化且独具循环经济特色的产品链结构。
  “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最终将形成以440万吨/年焦炭、40万吨/年甲醇、80万吨/年烧碱、100万吨/年PVC和250万吨/年电石渣水泥生产能力为标志,基本有机原料及深加工、氯碱、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产品系列为主要产品链的大型“煤化—盐化一体化”生产基地。
  总结集团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集约化。该企业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根本,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合理集中地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链条,利用集团优势,将生产要素相对集中,并实现最佳组合,从而达到集中配置、集约经营和投资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是产业化。该企业不仅按照“做精做大做强”的思路对煤炭、岩盐和石灰石资源通过延长产业链来实现产业化聚集和经营,而且对主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联产品、副产品及水、电、热等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循环利用,并按产业进行经营,从而既丰富了产业链,又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三是规模化。“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的实施将形成四个全国最大厂点:一是国内最大的独立焦化厂之一,二是国内最大的冶炼精煤选煤厂,三是国内单机和总容量最大的煤泥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四是国内最大的烧碱厂和电石法聚氯乙烯厂。其他化工项目都将按照经济规模开工建设。项目投产后,规模经济效益将很快显现。
  四是园区化。众多工业项目集中在两个园区内,不仅有利于产业聚集和产品链的延伸,而且有利于热能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及环境保护,且减少了土地占用。同时,由企业自办两个工业园区并形成密不可分的循环经济体系。
  淮北矿业集团正在构建的这一循环经济体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煤炭企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典型代表,受到了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誉为振兴皖北经济的“一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