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消费主导型经济势在必行

2007-12-29 00:00:00叶为金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3期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几年在最终消费支出中,居民消费一般占到73%左右,政府消费只占27%左右。因此,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将直接导致最终消费的不足。2006年前三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9%,而消费仅为35.7%。尽管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提升,消费升级不断加快,但相对于过快增长的投资而言,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因此,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投资拉动型,消费需求还没有形成主导型的推动力量。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基本国情就决定了需要积极扩大内需,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方针。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一个开放型的经济大国,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实践表明,虽然开放、全球化已成趋势,尽管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较高,但中国经济增长仍然是由国内因素而不是国外因素决定的。
  分析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依然要靠内需的拉动,国外需求(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小且不稳定。二是尽管在经济启动初期,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起一定的主导作用,但总的来看,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是第一位的。
  从社会生产来看,投资需求不过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才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消费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投资需求和总需求。特别是从中长期来看,没有消费需求支撑的投资将成为无效投资,而无效投资是无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这一点已为我国多年经济运行的实践所证明。
  目前主导经济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基础条件已逐步形成:一是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总量空前增大,结构层次升级且变动速度加快,奠定了消费需求主导经济增长的力量。二是买方市场的确立,长期的市场短缺状态基本消失,已大体形成了供给适应和追求需求变动的市场环境。三是消费需求通过市场化、货币化予以实现和满足的程度已达到较高的水准。四是居民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和成熟,权益保护意识和自主意识也逐渐增强。正是消费需求的这种历史性变化,形成了消费需求主导经济增长的基础。
  按照经济学原理,消费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乘数效应,但在我国,这种效应却未能充分体现出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滞后、教育收费过高等,导致居民消费预期增强,加上消费环境不够完善等对扩大消费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综上所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的投资拉动逐渐向消费主导型转变,不仅至关重要,并且势在必行。
  可以预见,伴随中央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我国经济将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将得到抑制,消费相对不足的现状将有所改变。支撑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主要依据:
  一是国家将继续采取扩大消费的宏观政策措施。今后我国鼓励消费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还将延续,政府将推出更有力度、更具效果的政策措施,经济增长方式将会实现重大转变。
  二是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将支撑消费总量的不断上升,社会有效需求将在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充分释放。
  三是中国众多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区域消费及城乡消费差距的空间都将成为消费行业发展的动力。城市化还将带动周边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此外,农民进城打工将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转移,这将促进这部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推动其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变化。
  四是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程度提高,将推进我国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并带来居民消费观念的更新,将使一些具有拉动经济增长功能的商品尽快成为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旅游、高档和高技术消费品以及信息产品将迅速增长。
  尽管实现经济增长向消费拉动型方式转变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但仍有一些制约因素仍不容忽视。从城市看,房价高、看病贵,教育费居高不下等问题仍大量分流居民购买力,要从根本上缩小这三大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任重而道远。从农村看,虽然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近几年消费结构有升级的苗头,但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消费能力仍然离人们的期望值相差较远。这些仍需有关部门做出艰巨的努力。
  种种迹象表明,今后几年,扩大内需的重点应继续放在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净化消费环境,从根本上降低住房、医疗、教育对居民消费的挤压力,缩小其支出比重,使消费者对未来预期不断看好,从而使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