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6年生产资料价格继续高位运行
2006年,国内生产资料价格高位运行,并呈现先涨、后降态势。从品种看,石油、有色金属、钢材价格变化主导了2006年以来生产资料价格的基本走势。具体品种价格情况如下:
(一)钢材价格先涨后跌,总水平有所下降
线材、螺纹钢、中厚板和冷轧薄板四种主要钢材平均价格为每吨3737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1%,分别为每吨3225元、3192元、3632元和4900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5.6%、8.1%、11.8%和18.4%。
从走势看,1月份,国内钢材价格降至谷底。2—6月份价格持续回升。7—8月份钢材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9月份后,钢材价格总体呈现稳中略降态势。
(二)有色金属价格震荡上升
受国际市场铜、铝供应紧张以及投机炒作等因素影响,2006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电解铜、电解铝价格大幅攀升,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6733美元和2574美元,比上年分别上涨83.1%和35.5%。受国际市场铜价拉动,国内电解铜、电解铝价格也大幅上升。华通有色金属现货市场电解铜、电解铝平均价格为分别每吨62239元和20392元,比上年分别上涨74.6%和20.8%。
从走势看,国内电解铜价格冲高回落后,持续高位震荡。1—5月份,电解铜价格逐月攀升,其中5月12日国内电解铜价格创每吨82200元的历史新高。5月中旬开始,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挫,8、9月份止降回升。之后,国内铜价基本在每吨68000元上下震荡。电解铝价格则“三起三落”,第一阶段从年初的每吨19000元左右持续升至2月10日的21680元,之后迅速回落;第二阶段从3月初的每吨18700元一路飙升至5月12日创记录的23760元,之后再度大幅回落;第三阶段从7月底开始,从每吨18400元持续大幅攀升至9月7日的23050元,9月中旬以后基本在每吨21000元左右波动。
(三)石油价格震荡加剧,总水平大幅上涨
全年WTI、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为每桶66.2美元和66.1美元,分别比上年上涨9.7美元和11美元,涨幅分别为17.1%和20%。
从走势看,国际市场油价先升后降。年初以来受全球石油供求趋紧、地缘政治形势动荡不安以及投机基金炒作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持续大幅震荡攀升,水平屡创新高。7月14日WTI原油期货价格冲至每桶77.03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比2005年底上涨26.2%;8月7日布伦特期货价格冲至每桶78.3美元。此后因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有所缓解,加之美国石油库存水平较高,国际市场油价出现大幅回落。11月17日,WTI原油期货价格跌至2005年6月中旬以来的最低点每桶55.81美元,比7月14日的高点价格每桶下降21.2美元,降幅达27.5%。11月下旬以来,基本在每桶60美元左右的水平上小幅波动。
在国际市场油价持续走高的情况下,2006年3月26日国家出台了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并于3月份和5月份两次提高了国内成品油价格。汽油、柴油、航空煤油价格每吨累计分别提高了800元、700元和800元,提价幅度分别为18.2%、18.1%和16.9%。
(四)水泥价格前低后高,总水平小幅下降
2006年,普通硅酸盐42.5级和32.5级水泥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340.4元和306元,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6%和5%。
从走势看,前三季度国内水泥价格低位徘徊。10月份以后,华东、华中等地水泥价格明显上涨,出厂价格平均涨幅在每吨15—20元,并拉动全国水泥价格总水平上升。进入12月份,水泥价格趋于稳定。
2006年生产资料价格继续高位运行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需求依然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