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2007-12-29 00:00:00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8期


  2006年,湖北省中小企业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规模企业大幅增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持续攀升;发展后劲显著增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企业成长形势喜人。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平均销售收入5017万元,平均资产总额5118万元,同比分别增加1170万元、764万元,经营规模普遍扩大。百家重点中小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15亿元,增长22.2%,企业平均资产2.09亿元,增加2700万元;完成销售收入191亿元,增长34.0%,企业平均销售收入1.84亿元,增加4661万元。
  围绕实施成长工程,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工作目标。在充分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万千百十”工作目标,即:在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的前提下,每年新创办各类小企业2万家以上,全省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万家;选择1000家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优先扶持,使中型企业达到800—1000家;大力支持百家民营排头兵企业、百家重点中小企业发展,使大型企业达到130家;重点培育30个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产业集群,引导中小企业走高起点、集约型的发展道路。为实现上述目标,湖北省经委与各市州经委签订了2006年度成长工程目标责任书,全力组织社会力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使企业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成长。
  二是落实责任制度。为使各项工作目标和扶持措施落到实处,今年2月专题召开了湖北省实施成长工程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成长工程工作,任省长到会做了重要讲话。各级按照会议要求,对实施成长工程做到有领导分管,有机构负责,有人员办事,普遍建立了目标考核责任制度,年初提出目标,年中督促检查,年底考核评比;建立了领导干部和责任单位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解剖典型企业成长案例,指导企业克服成长中的瓶颈问题。
  三是加强部门合作。今年4月,湖北省经委联合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统计局和各金融单位等11个部门共同制定《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确定了八项扶持措施。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加大了扶持力度。省财政厅安排1000万元成长工程奖励资金,采取激励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支持,现已完成奖励办法的制定工作。省统计局专门召开公交科长会议落实省政府成长工程工作部署,并分片组织专题调研,进一步掌握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实际情况。各商业银行加大了贷款支持力度,2006年县域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170亿元,比年初增加126亿元。各部门群策群力支持中小企业成长的工作局面已经形成。
  四是做好协调服务。各级经委积极做好煤电油运协调工作,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生产用电和运力需求。举办中小企业银企合作会议,协调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在去年的银企合作会议上,各银行承诺向752家中小企业提供贷款116亿元。此外,还协调落实开发银行52亿元政策性贷款,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5亿元软贷款,补充各地担保机构资本金。2006年底,各市州和70%的县市共建立担保机构113家,累计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24亿元。
  五是推进技术进步。搭建共性技术服务、产学研合作、技改投资导向“三个平台”,推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命名了两批48家共性技术服务中心,“中心”与1000家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联建技术创新机构89个,帮助企业培训各类人才近7000人次,提供技术咨询2500多次、技术服务近4000次;连续两年举办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院校推出科技成果2600项,签订合作项目401项,总投资46.4亿元;连续三年编制技改导向计划,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完成全省企业技改“十一五”规划,汇总项目2435项,总投资5050亿元。
  六是开展经贸合作。组织330多名中小企业负责人参加第三届“中博会”,设立展位52个,接待参观客商2万人达成场内交易项目44个,协议金额3.1亿元;组织中小企业参加湖北香港周活动,签订合作项目29个,合同金额2.36亿美元;组织11家企业参加联合国亚洲食品洽谈及交易会,与65家亚洲食品企业交易洽谈122场次。邀请巴西、荷兰、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驻汉机构代表及上海、浙江等省商会负责人参加,举办经贸合作洽谈会,建立了经贸交流和工作互访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