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是农业大省,2007年湖南省农村经济发展,将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增收能力这两个根本,按照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思路,重点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围绕上述重点工作,2007年主要抓好以下措施:
一、巩固和发展粮食生产
抓好以优质稻开发为重点的粮食产业发展,提高粮食安全水平和效益,确保粮食总产稳中有增。一要加快优质稻基地建设,重点抓好邵阳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扫尾验收、益阳市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续建配套项目,开工建设永州市大型商品粮基地。抓好国家实施的42个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并积极争取鼎城、茶陵、隆回等水稻面积50万亩以上、总产4亿斤以上的粮食生产大县纳入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提高粮食安全水平和效益。二要加快超级稻发展。加强超级稻的研发工作,逐步扩大中试基地,争取尽快开工建设超级杂交稻产业化工程项目,建立研发、繁育和推广体系,加快超级稻的推广应用,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三要加快良种推广。按照重点发展高档优质食用籼稻,稳定发展中档优质食用籼稻的需要,严格实行专用品种统繁统供,推行“一片一种”区域化种植,改革稻田耕作制度,大力推广保优低耗节本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优种优谷,力争优质稻面积达到3600万亩,增加200万亩。四要提高加工水平。依托隆平高科的品牌、资本和技术优势,联合仓储、零售等企业,组建隆平米业集团,形成湖南米业的大企业、大品牌,提高粮食加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继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的外向度和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快优质油料产业。以提高“双低”油菜的含油率、降低介酸和硫甙含量为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和连片种植,提高加工水平,建设衡阳“双低”油料生产。二是大力发展高效园艺产业。继续加快湘南桔、橙和椪柑、香柚等特色水果的品种改良,提高生产品质。建设武陵山脉、南岭山脉和长岳地区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加快以省茶叶公司为龙头的茶叶产业整合,全面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大绿色食品开发力度,积极稳妥发展有机茶。三是提高养殖业发展水平。2006年全省出栏生猪达到了7000万头,今后要推进规模化和重点地区发展。重点建设107国道沿线汨罗、湘潭等35个县(市、区)生猪外销生产基地,继续支持35个草食动物基地县品种改良。以湖区为重点,建立淡水珍珠优势产区、虾蟹优势产区、出口加工名优鱼优势产区和东江冷水名贵鱼生产基地。四是加快休闲农业发展。重点培育30家五星级休闲农庄,积极发展集餐饮、住宿、文化、与旅游、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庄,全省发展规模以上休闲农庄200家。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核心,继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整合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尽快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131”工程,即培育形成10个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30个10亿元以上、100个1亿元以上的骨干龙头企业,培育形成骨干龙头企业,打造农业产业化标志性工程。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民的专业合作组织,依托区域特色产业,扶持发展大户牵头、农民参与的产业协会;依托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农民参与的专业合作社;依托现有经济服务和发展功能较强的农村基础组织,扶持发展以基层组织为主导,农民参与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抓好试点示范,并从政策、资金、服务等各方面全力支持合作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建设一批农产品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大规模、高标准的种养基地,特别是加快十大优势产业带建设,力争“十一五”末,全省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4000万亩。
四、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力度
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五个方面。一是加快实施农村通畅、通达工程。完成通乡公路改造1500公里、通村水泥(沥表)路1.8万公里,解决900个建制村不通公路的问题。二是加强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解决1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病险水库治理步伐,继续抓紧实施洞庭湖区与“四水”治理项目特别是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抓紧完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认真实施沃土工程,抓好20个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试点。三是加快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5万口,支持有条件的养殖场建设大型沼气池,并抓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和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四是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年末使未改造建制村比例由30%降至25%,农网改造到户率达到75%以上。五是加强以造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进一步扩大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加强对林地、森林资源和湿地的保护,完成230万亩的造林绿化任务,确保“十一五”末全省森林覆盖率57%目标的实现。社会事业建设,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二是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今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县市区扩大到99个,继续搞好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大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加强各类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继续抓好“百万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的实施,培养一大批科技能人、流通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继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进一步拓宽输出渠道,积极开拓新的劳务市场包括境外和国外劳务市场。采取多种形式,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力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中高级技工,努力打造具有湖南特色的劳务品牌。加强就业服务和权益保护,着重帮助解决农民工的子女上学、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障问题。同时,要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争取一批符合产业政策的沿海企业转移到我省来,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到二、三产业,促进城镇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壮大。
六、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面抓好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规定,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地方各级财政要按要求落实好各项配套资金。继续抓好农村各项改革,今年重点抓好32个县市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和怀化市、浏阳市、安化县、绥宁县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并统筹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征地制度、国有农场、水权制度等改革。继续抓好乡村消赤减债,妥善处理历年农业税尾欠,在严格把握政策和加强审核的前提下,该减免的要坚决减免,能豁免的应予以豁免。继续作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和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制度,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完善和落实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培育1000个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抓好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七、加大扶贫解困工作力度
一是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抓紧制订和实施第二轮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对口扶贫工作,今年再帮助50万贫困农民解决温饱或越过低收入线。二是下大力抓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落实,切实把这件惠及广大移民群众的好事办好。三是高度重视农村残疾人事业,更多地为农村残疾人办实事、解难事。四是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从今年起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全面推选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促进少生快富工程的实施。
八、切实抓好防灾抗灾减灾工作
一是完善各项预案,健全预警机制。尽快修订完善各项防灾抗灾救灾预案,特别是对防抗山洪地质灾害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进一步加以完善,在所有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中推广。提高气象、水文、防汛部门的设施装备和技术服务能力,健全防灾减灾的预警预报服务体系。二是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抢时间、赶进度,加快在建工程的扫尾和险工险段的处理,确保安全度汛。三是根据防汛领导和防汛队伍变化较大的实际,抓紧搞好业务培训,切实提高积极领导的组织指挥能力和防汛队伍的应急瓜、抢除处险能力。四是尽快落实防汛资金,把防汛物资、器材储备到位。五是进一步强化防汛抗灾责任制,包括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包点干部责任制、防汛队伍责任制,并以严格的责任追究制来确保责任制的落实。六是切实抓好以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和森林防火、农作物防病虫害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作者单位:湖南省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