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强
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主张,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英国学者M·鲍门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这要求我们把幽默搬进课堂教学,运用幽默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今天,幽默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克服学生的枯燥心态的良好方法。本人在十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探索和实践这种幽默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和可喜的成绩。因为我始终坚信: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让人容易接受。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和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物理新课程标准全面推广和实施给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提出了任务和挑战。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相当多的一线物理教师反映在上物理课的过程当中有些学生缺乏兴趣,学得枯燥,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持久。由此可见某些物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模式缺乏吸引力,唱独角戏,激不起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成绩了。因此如何让物理教学语言幽默多一点,使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模式趋于艺术化、幽默化。在当前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语言的幽默感是课堂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巧妙地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授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可使教学顿时生辉。在高三复习抛体运动问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抛体运动,有何区别呢?起初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们应怎么回答,而是讲了一个幽默笑话:大家看物理老师擦黑板多潇洒啊!每次都是让黑板擦自上而下竖直运动,那擦掉的粉笔灰就做了自由落体运动或竖直下抛运动(边讲在黑板上边做动作)。这样擦黑板干净利落,灰不粘袖。如果物理没有学好的人擦黑板会是怎样的呢?可以想象:左右横擦。粉笔灰做了平抛运动;或者来回倾斜擦黑板,粉笔灰做了斜抛运动:或者上下来回擦黑板,粉笔灰做了上抛或下抛运动。可以预测,粉笔灰在讲台上乱飞,弄得擦黑板的人满身是灰。由于给粉笔灰初始速度不同,粉笔灰的运动及轨迹区别很大,知道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控制它的运动,这就是物理教师的潇洒。又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中的惯性时,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她后面的年轻人撞倒了。漂亮女士气呼呼的说:“什么德行?”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行,是惯性。”由此可见运用幽默的物理教学艺术总比直接枯燥讲解出来要有效的多。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和动力。需要发掘和注入幽默新颖的物理教学语言材料,不断补充新的血液。既要让学生走入课堂。也要让学生走出课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学生用心领悟物理语言文化的幽默的内在魅力。在讲授“速度”时,介绍著名物理学家费恩曼曾经讲过一个笑话:一位妇女因驾车超速而被拦住,警察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每小时60英里!”妇女反驳说:“先生,这是不可能的。我刚才只开了7分钟。这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开车还没有1小时,怎么可能每小时走60英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您继续像现在这样开车,在下1个小时您将开过60英里。”“这也是不可能的。”妇女接着说:“我只要再行使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60英里的路程。”显然。这位妇女没有瞬时速度的科学概念。没有瞬时速度的概念,就没有科学的运动学、动力学……。又如每次讲到:当有交变磁场通过金属截面时。该金属截面内会有涡流产生。学生们总会发笑。应该高兴他们有这样的想象力。于是和他们一起想象:当有交变磁场通过金属截面时。该金属截面内会有“无数只蜗牛在绕同心圆周爬动”,但一定要搞清“蜗牛爬动”的原因:电磁感应。
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幽默中感悟,寓教于乐,开启学习物理知识的大门。
善于运用“课堂幽默”,就是要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能察言观色、掌握火候、诱而不发、导而不牵,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去探索、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在“力学单位制”这节课上到一半时,学生听得有点无精打采,这就需要“课堂幽默”,我讲了这样一个笑话:有一次所有在天堂的科学家们准备玩一次“躲猫猫”的游戏。很不幸轮到伟大的爱因斯坦找人,他打算数到100然后开始找。所有人都开始藏起来,除了牛顿。牛顿只是在爱因斯坦前面的地上画了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中间。爱因斯坦数到97、98、99、100,然后睁开了眼睛,看见牛顿站在前面,就叫到:“牛顿出局,牛顿出局。”牛顿说:“我没有出局,因为我不是牛顿!”这时候所有的科学家都出来了,然后大家都证明他真的不是牛顿。牛顿说:“我站在1米边长的正方形中间,这就是说我是每平方米牛顿,所以我是帕斯卡。”同学们,让我们学“物理”。其实就是让我们“悟理”,我们千万不能学来学去都是在“雾里”。一个笑话便可以使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学生在笑声中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