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杰克是一个地道的“老外”,虽说在美国时学过两年中文,日常会话可以对付,也认识不少方块字,但对许多汉字的意思仍是一知半解,尤其对中国传统美食的深层含义更是一无所知,以至于闹出不少笑话。
杰克初到中国,是去年的中秋节前夕。街上有许多人在食品店门口排队用预约券领取月饼,杰克见了,不知是怎么回事,便来问我:“那些排队的人是在抢购什么东西?”我告诉他这是在买月饼,杰克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要排队,原来是一个月才卖一次的饼。”
重阳节的事就更可乐了。那时有很多小贩在卖重阳糕,糕上插着五颜六色的小旗。杰克见了,正想买一块尝尝,却突然犹豫起来,转头问我:“美国大选也是这样的,有的糕点插支持共和党的旗,有的糕点插支持民主党的旗,不知你们这些旗都是支持什么的?”
到了农历新年,我请杰克到家来吃“团圆饺子”,他非常高兴,欣然应邀。可等我将饺子端上来以后,杰克瞪着眼睛看了半天,才疑惑地问我:“你不是要请我吃团圆饺子吗?怎么这个饺子它不是圆的?”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给杰克送去一碗各种口味的汤圆。过去从未吃过汤圆的杰克看到这圆圆白白的食物,竟误以为是一种禽蛋。吃完以后他对我说:“你们中国的蛋可真奇怪,我以前吃过皮蛋和咸蛋,一个是黑色的,一个是咸味的。可今天这些就更奇怪了,蛋白是软的,蛋黄却什么颜色和滋味的都有,请问是什么东西下的蛋?”
端午节自然少不了吃粽子,路过一家著名的老字号粽子店,顺便买了几只送到杰克的住处。我先进卫生间洗手,准备帮他剥粽子。可等我出来一看,杰克已经将一只粽子连叶切成了小块,正放进嘴里大嚼。见了我,杰克停止了咀嚼,喘着气,含含糊糊地说:“这个点心的味道还不错,就是包面包的蔬菜叶实在是嚼不动。”
(周乐一荐自《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