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风水第一村”

2007-12-24 00:00:00刘国伟
今日文摘 2007年3期


  “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赣州,赣州风水在三僚”。江西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只是离兴国县68公里的小山村,然而自五代十国起,先后出了27位堪舆国师。近日,记者来到被称为“中国风水第一村”的神秘三僚村,试图在这里,记录这些当代“风水师”的生存状态,以及发生在三僚村的风水文化。
  
  御用国师的杰作
  
  《辞海》称“风水”为“堪舆”,在明代,兴国三僚村的风水先生,更成为皇家御用风水师,先后有数十人奉诏供职于钦天监衙门,专司皇家风水职事。他们因有勘定明十三陵、故宫紫禁城、长城等建筑杰作,被后人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
  国师奉诏勘定长陵明十三陵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夸此地为风水宝地。
  三僚人认为,明十三陵最为著名的便是明朝廖均卿等三僚风水师勘定的长陵。廖均卿的儿子廖信厚记载说:朱棣在金陵登基后,在永乐元年改燕京为北京,征三僚风水师廖均卿等前往相都,规划宫阙皇陵。当年3月至8月,廖均卿终于在北京昌平县东之黄土山觅得吉壤,朱棣亲往察看,甚为高兴。立即降旨封黄土山为天寿山,圈地80里,作为皇陵禁区。授廖均卿为钦天监灵台博士,督修长陵。
  明长城与天坛祈年殿另一位皇家御用风水师也在三僚人族谱上有所记载,这就是曾从政。
  距离廖均卿勘测十三陵之后仅仅过了5年,曾从政奉皇命勘测长城,选择合适位置重新修建军事要塞。曾从政风餐露宿,跋涉6年,经过辽宁、内蒙、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六省区,沿长城择定了九镇基址。后来,永乐皇帝再次下诏请他去北京,为北京天坛祈年殿选址,祈年殿于永乐18年相卜勘测,于永乐22年完工。
  
  三僚村的风水建筑
  
  三僚人说,站在高处看三僚,地形就是一个浑然天成的太极图,曾、廖两姓分别居住在太极的两仪。按照三僚人的说法,三僚村每一座建筑都有风水的玄机。
  虎形墓 在三僚人的眼中,虎形墓更具灵气,能庇护后人。虎形墓依山形而建,给记者的感觉犹如一只老虎卧在山头。
  “这也是风水师的杰作,虎形墓刚建好之后,除了长房子孙人丁兴旺外,二、三房子孙都不是很顺畅,后来就在虎头左右两边加建了两座副碑,意为‘开虎眼’,果然此后子子孙孙们都开始兴旺。”当地人告诉记者。
  “七星池” 三僚村就像一个古代风水建筑博物馆,处处都有古代风水建筑。在廖氏宗祠周围,有许多人工开挖的池塘,其中“七星池”和“百口塘”名传海外。
  据村中老人介绍,廖屋的自然环境并不理想,村子是建造在山坡上(俗称坑上),二条山溪从山上向祠堂方向冲来,来势很猛,对村庄的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三僚人说,这种地形是“四煞临身”。为了避煞消煞,后代人丁兴旺,廖姓先祖廖厚公在明太祖年间以“文公无蚊祠”和“月洲堂”为中轴,利用五行生克和制化的原理,在“文公无蚊祠”的后背由南向北开挖“七星池”,让它们就像人体的七窍一样,通气聚气。
  在三僚村还有一个很怪的现象,就是看上去每家每户都有一口池塘,并有古人留下的水沟连接。据解释,挖“七星池”的同时,廖厚公还在村中开挖了108口水塘,如人体的108个穴位,这样,“七星池”和“百口塘”全部用小溪贯通,象征血脉畅通,起到蓄气聚财、藏风得水、人丁兴旺的作用。
  
  讳莫如深的三僚人
  
  三僚风水师的一些后裔们仍然因保守让风水学继续神秘。
  家家都有一只罗盘 村主任曾庆伟说,目前的三僚村有4000多人,分曾、廖两姓,每家都藏有看风水所需的杨氏罗盘。如今村里约有300名风水师。
  曾鹤琳今年58岁,已有30多年看风水的经历,再三问了我们的采访意图后,曾鹤琳才从不离手的手提包里,拿出一个有背带的蓝色小布包,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外盘红漆已经剥落的罗盘说,三僚的风水师们吃饭的“家伙”就是一个罗盘,而他的罗盘正是祖上传下的宝贝。
  秘而不宣的风水“课本” 村主任曾庆伟说,三僚村每一家都有流传下来的风水术手抄本,而且这些手抄本秘不外传。记者两次想给手抄本拍照时,曾鹤琳还是担心会将核心内容泄密而拒绝了。
  拆除旧房难度很大采访时,记者巧遇兴国县文化局驻扎在三僚村的人员卢天祥,他说:“三僚村正在搞村建设,由于人们风水观念较重,拆除旧房难度比其他地方都大,为此县里派人驻扎在村里做工作,这在其他地方是没有过的情况。”
  
  众人纷纷说风水
  
  江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明美表示,风水作为一门学问出现,确实有不少内容是无法一时解释清楚的,但不能全部当作迷信来打压。风水实际上是人与自然互相协调的一种表现。古人在选择与布建生活环境时,总是要把城市、村落、住宅等与天象结合起来,使人和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形成协和互助的关系,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主任徐强志则认为,风水可以说是一种解释处理人和世界万物之间关系的理论,从这个角度讲,它就具备一定的科学成分在里面,而且其中包含了许多符合现代环境学、建筑美学和景观学理论的地方。但是,在民间,不少人喜欢从感觉上来夸大风水,这样就出现了局限性。
  (吕斌荐自《生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