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红楼梦》音乐创作幕后的故事

2007-12-24 00:00:00龙音希
今日文摘 2007年3期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王立平先后担任过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作曲及中国电影乐团团长,创作出了《十里长街送总理》、《戴手铐的“旅客”》、《潜网》、《夕照街》等脍炙人口的影视剧音乐,《少林寺》、《牧羊曲》、《太阳岛上》、《大海啊,故乡》、《驼铃》等流传甚广的歌曲。而87版电视剧《红楼梦》音乐,更是在其作曲生涯上写就了辉煌的篇章。为谱写全剧音乐,王立平耗时四载有余,青灯黄卷,翻阅《红楼梦》的各种版本,揣摩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分析笔下人物性格,而为寻找只属于《红楼梦》的音符,打造出《红楼梦》的音乐方言,王立平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对曹雪芹的《红楼梦》,王立平说,这是中国文学经典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花朵,任何人都会为之倾倒。“我自己的体会是,‘一朝入梦,终生不醒’。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初中就读过,但未读懂,甚至还读得有点烦。好像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好几页翻过去,只不过从这个屋到那个屋,并没什么大事发生。没有阅历的人,是无法读懂的。”
  而真正读懂曹雪芹在每一个人物背后所透出的文化并深深为之感动,是在经历了挫折和磨难,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有了切身的感受之后。那时候的王立平已经30多岁,“才开始读懂《红楼梦》,迷上《红楼梦》。”并由此而萌发了写一部《红楼梦》音乐的念头,但一来没有机会,二来也很艰难,因此在难与向往之间的徘徊,就使得这个念头成了一直未能达成的愿望。
  梦想照进现实得归功于王扶林导演已故的太太。她当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音乐编辑,一直想给王立平做一个音乐作品专辑。在交往中,她透露了王扶林正在筹拍《红楼梦》的消息,并说如果王立平有兴趣的话,可以转达一下。王立平当即就表示“非常有兴趣”。
  那是1982年,他已经过了41岁生日。他如愿以偿,赢得了跟曹雪芹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用音乐结缘的机会。他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这是我生命中的一件大事,并为此而兴奋不已。”
  接下活儿后,王立平没兴奋多久就开始面临极大的困惑。“我很羡慕剧组里的编剧、导演、服装、道具,有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话,讲什么样的故事曹雪芹写得分明;人物穿什么衣服、住什么房子,曹雪芹写得仔细;吃什么用什么都明明白白。唯独音乐,翻遍《红楼梦》没有一个音符!只有我要创作的音乐才是真正的无中生有。”
  《红楼梦》的歌曲中,许多都是描写人物命运的,写香菱的《叹香菱》、叹晴雯的《晴雯歌》、惜探春的《分骨肉》,唱黛玉才情的《葬花吟》,写宝黛爱情的《枉凝眉》,如何让音乐表达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是王立平在创作中一直面临着的问题,写出好的音乐当然需要精准的技术,但最重要的还是用心去感受,只有在感情的刻画上细致入微,才能通过音乐使人物的内心刻画入木三分。所以最大的困难在于认知。
  而主题歌的确定,完全体现出了王立平对《红楼梦》的主题理解。之前曾经有各种设想,一是用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四句来作主题歌,一是说用《好了歌》来作主题歌,但王认为这二者都没有表达主题:前者空乏,无法入乐;后者的出世思想,跟《红楼梦》的现实主义基调不符。经过反复思考和推敲后,王建议用《枉凝眉》作为主题歌,理由有三:一是一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揭示了宝黛爱情的主线;二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预示了结局;三是词句优美,是一首可咏可叹的极佳歌词,可入乐。这一提议得到了导演、编剧和红学顾问们的一致认同。最后就有了那首一唱就令人心动的《红楼梦》主题曲。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王立平前后写了4年半,其间他翻阅了《红楼梦》的各种版本,竭尽心力,去体味,去品味,去解味。而其中《葬花吟》的创作,耗时1年零9个月,是王立平写得最苦,用时最长的一首。
  “从前人们理解《葬花》,多是哭哭啼啼,极度悲切,虽然感人,但仔细想来,又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使我想到,为什么曹雪芹会对林黛玉情有独钟,为这个孱弱的女子写这样一阕佳句连篇的作品。”说到此,王立平忍不住开始调侃黛玉说:“林黛玉有多可爱呢?眼不大,个不高,身子瘦弱多病,尤其是脾气不好,经常使小性子。要搁在今天,别说自己交女朋友,就算是儿子娶媳妇,也会说,不可,不可,这样的女子将来怎么一起生活。”但在曹雪芹的笔下,却让人人为之扼腕叹息,人人为之感动流泪,曹雪芹如此厚爱林黛玉,自有其原因。而这原因,王立平分析为,在所有的女子中,林黛玉不仅是最聪明的一个,也是最清醒的一个,所以她也就最痛苦,而且痛苦得最深重。单是悲悲切切,不足以表达曹雪芹厚重的笔墨。
  一年多的折磨和煎熬总算换来了这样的顿悟,书桌上摊开的书页上那已经烂熟于心的《葬花吟》中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一句突然跳了出来。王继续讲道:“那一刻我就想,这哪里是低头葬花,分明就是昂首问天!这是一种悲鸣,是呼号,瘦弱的黛玉刹那之间,突然就高大了起来。于是旋律也就油然而生,下面再加上几声似乎是敲在人们心上的闷鼓,此时我感到我用我的音乐为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出了一口闷气,我感觉这似乎不是我写出来的音乐,而是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挖出来的。”
  有报道说,王立平曾说过,从前一直有人问他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是哪一部,他说之前他一直答是下一部,但现在他可以说,是《红楼梦》。当我就此向他求证的时候,他说,他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这样的话就像是问一个多子的母亲她最爱的孩子是哪一个一样,是非常残忍的一个问题。“没有哪一部作品不是付出心血的,所以,如果说作品的酝酿和创作恰似怀胎和分娩的话,《红楼梦》是我的一个难产儿,为了《红楼梦》我实在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太多的感情,所以对这部作品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20余年过去,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重拍的海选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地进行着,各种评论和报道也应运而生。而这其中,有网友大声出来疾呼,新版《红楼梦》的音乐不要修改;也有人问,王立平会不会重写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王立平肯定地说,“我不会再写《红楼梦》的音乐,不是不想,不是不爱,而是我在创作中已经倾尽所有,如果不能写得更好,那为什么我还要写?”而对于新版《红楼梦》的筹拍,他说,《红楼梦》还可以再拍一千遍,还可以流传得更广,今后也总会有人无数次地重拍,重写音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辉煌和局限,所有的事只能空前不能绝后。因此我相信将来他们会拍得更好,音乐会写得更好。但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用我们的心血、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勤奋筑起一道高墙,让后代即便不会望而生畏,也应该让他们感到想要超越没那么容易!”
  (钟明荐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