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07-12-08 13:13陈春阳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6期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模式评价

陈春阳 盖 涛 余 丹

(1.吉林大学农学部公共教学中心体育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62;2.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校,吉林 长春 130117)

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陈春阳1盖 涛1余 丹2

(1.吉林大学农学部公共教学中心体育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62;2.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校,吉林 长春 130117)

在总结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就构建当前高校体育课新教学模式提出高校体育课应建立多种新型的体育课程体系,建立“培育式”体育教学新模式,树立课内外有机结合的一体化体育课程教育观,建立体育课程综合、理性评价与激励奖惩机制等,旨在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对策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国各地方高校的体育课教学也从曾经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学习和体质教育逐步向以“健康第一”为中心的终身体育健康教育模式发展。而各地方高校体育课由于受到地区限制、思想意识、学生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师资水平、场地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实际上建立充分体现纲要精神与要求的新型体育课教学模式还是任重道远,本文以纲要为指导,根据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多年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力求寻找和建立一套因地、因校制宜,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的高校体育课教学新模式,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建立完善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1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根据广泛调查,目前我国各普通高校根据各自实际状况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有着大量有益的尝试,从强调体质教育为中心的“传习式”教学模式阶段,发展到目前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强调以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出发点,从而获得终生体育锻炼能力为归宿地的“教养式”教学模式。

1.1“传习式”体育教学模式

“传习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根据人体生理发展的需要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发展规律,通过教师传习和学生接受方式而形成的教学活动形式或教学现象。

1.2“教养式”体育教学模式

“教养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根据人体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通过教师传习和学生主体能动性反应而形成的教学活动形式或教学现象。该模式突出了体育教学健身性的主要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学生“学习体育”和“学会体育”的教学目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双边”的能动关系,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不仅体现在生理性的变化上,也同时体现在心理活动方面。与“传习式”相比,该模式注重学生学习时的心理需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学习能力和锻炼能力的培养。其常见形式为基础课+选项课、选项轮转制、俱乐部制、俱乐部+选修课等模式,这也是目前较流行的模式,其在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目标显形化,教学结构具有放射式特点,教学评价更加理性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结果来看,各种模式实质上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教学带来的不足,教学内容重“必修”轻“选修”,与中学重复较多,且不系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才能的施展;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体育课评价中的被动作用,教学内容的递进与发展等问题仍旧没有解决。

2 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

2.1建立高校体育教学健康课程新理念,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

建立现代体育教育思想,以素质教育为契机,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参与过程、个性发展和锻炼的情感体验,培养体育学习动机、兴趣,使近期目标同培养终身健康的合格人才相结合;拓展、优化、重组课程结构和内容,开设多种类型体育课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具有引导性的体育课程设置菜单;注重校内外、课内外的一体化建设,建立一个尽可能丰富的科学化、合理化课程体系。

2.2建立“培育式”体育课教学模式

建立“培育式”体育课教学模式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根据人体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互动方式而形成的教学活动形式或教学现象。在发挥体育教学的健身性、教育性功能基础上,该模式强调发挥体育教学的社会功能,强调学生不仅“学习体育”、“学会体育”,而且“会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构建教师和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教学关系,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不仅体现在生理、心理的变化上,也同时体现在综合体育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与“教养式”教学模式相比,该模式注重了学生社会尊重的需要,注重了综合体育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形式上,通过教学、锻炼与养护过程之间的异化与同化过程,寻求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的和谐关系,理顺学生学习效果与兴趣选项的主次关系。使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自我完善与提高,是一种愉快的体验。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启发、促进、帮助、沟通、合作”等。在教学管理与方法上,实行开放式教学,拓展课堂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有自主选择教师、上课内容、上课时间进度甚至考核内容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氛围,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合作的学习模式。

2.3建立体育课分层、分流,理论课网上学习的教学模式

分层分流教学,即学生根据自己身体素质水平、运动技术水平和自身发展目标,自主选择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学班进行学习的教学形式,且普修与专修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获取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的需要,因材施教,从而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建立宽松、和谐、团结、实效的课堂氛围。网上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体育锻炼、运动健身咨询和运动处方运用等方面在网络系统上进行互动,在线提供即时的咨询和答疑,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懂得自我监督与评价,使体育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具吸引力。

2.4建立课内外的有机结合的一体化体育大课程教育模式

课程目标由隐性化、单一化向显性化、多元化转变。首先,充分发挥体育俱乐部、各种学生体育社团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的体育俱乐部竞赛、辅导、培训和交流活动,使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使其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锻炼习惯有一个持续的发展态势,使体育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将课程触角伸向课外、校外体育活动之中,建构学校、社会、家庭的综合性一体化的体育大课程教育体系,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社会体育、野外体育和拓展训练等,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生存能力。

2.5建立体育课程综合、理性评价与激励奖惩机制

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不再是单一的结果评价,而是对其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对学生采用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从认知、技术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综合评价,让学生参与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使评价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相互活动等,以培养学生学会检视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不断进取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目、各级别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并可确定各级别可获得的学分,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使用,把学生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强化激励与发展功能。对教师的评价则突出全面性,除教学评价外,也将教师的业务素养纳入其中,且引入竞争机制,使体育课在网上全方位地面向全体学生,择优选课,教师成为学生、专家和同行选择和评价的对象;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奖惩分明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与创新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教学由过去的被动要求转为主动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建立“培育式”体育教学模式是符合我国高校体育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的组织形式,其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从单纯的体质教育、体育技能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从以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为重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转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由注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生理发展规律,逐渐向注重生理、心理和社会的三维体育教育观转变;最终实现体育课程“校内外”、“课内外”、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有机结合的一体化体育大课程教育观。

3.2建议

各高校要更新观念,重视高校体育的良性健康发展,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结合本校实际特点,加大体育投入,改善高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状况,营造深厚的校园体育氛围,从而有效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与行为,加强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锻炼,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和长远性提高。

[1] 程杰,彭杰.建立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J].体育科研,2006,(3).

[2] 陈华卫,潘绍伟.对我国实施《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

[3] 翁惠根.体育教育改革与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ResearchonConstructing“Cultivation”TeachingModeinPEClass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Chen Chunyang1,GaiTao1,Yu Dan2

(1.Common Teaching Center,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62,Jilin,China;2.The Experimental School Attachend to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117,JiLin,China)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a multi-type PE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e universities.The following method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establishing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of “cultivation”;erecting the PE curriculum incorporat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organic integrating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ourse;constituting the compositive and rotional appraisement and the inspiriting mechanism of rewards and punishment,etc.The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al support for the PE curriculum reforms i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countermeasures

2007-07-06

陈春阳(1970-),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教学模式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课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