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乃济
一、工作室概况
基地学校——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普陀幼儿园。
培养对象——区各级各类幼儿园中的12名教师。
对象情况——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幼儿园骨干教师(约占30%),也有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的学校的教师(约占50%)。
选择方式——自愿报名、单位推荐、领衔人选录。
运行时间——2006年1月~2007年12月。
(一)工作室的基本任务
通过理论学习和引领、项目研究和探索、现场教学指导和磨练,使培养对象整体素养有所提升,切实帮助培养对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较高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使他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得到学生、同行与社会的广泛认可。
基本思路:以调研为基础,以课堂为阵地,以项目为载体,以提高质量为目的。
(二)领衔人的工作计划
每学年指导部分培养对象在区级以上范围开设示范课2次、研究课2次,创设1~2次公开教学机会。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计划指导研读理论书籍2~3本、提供与项目研究相关的2次工作室范围的公开研讨活动机会。两年内开设专题讲座或教师教育课程6次,并引导其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实践反思、总结经验、发展特长。
指导培养对象每学年完成有较高质量的教育实践案例1~2篇,每人撰写区级以上刊物发表的研究论文1篇。结集编撰1本教育案集。
(三)项目研究计划
《走进课堂——集体教育活动中师幼有效互动策略的实践研究》
第一阶段:(时间6个月)
措施:在培养对象所在园展开教师开展集体活动的现状调查;对每位培养对象进行现场听课评析;收集记录案例。
阶段目标:
了解目前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困惑与难点,在讨论分析中明确研究的价值,加强培养对象、关注教育现场的意识,提高观察、分析集体活动的能力。
第二阶段:(时间6个月)
研究内容:继续进行资料收集,并对互动过程进行记录、整理,形成教育案例。
措施:继续展开现场活动的反思与分析;对案例进行重温和反思,开展反思性实践活动;指导培养对象撰写教育案例;开展问卷调查,撰写中期报告。
阶段目标:
通过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重温、对话和反思,解决教师对现场信息进行有效判断的相关问题,积累和使用有效策略的经验。
第三阶段:(时间6个月)
研究内容:梳理现状调查和现场研究的资料,思考解读、分析师幼互动的有效方式与策略,梳理、提炼有效策略。
措施:对前期研究的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梳理;培养对象修改完善自己的教育案例;提炼师幼互动的有效方法和相关策略。
阶段目标:
引领培养对象在不同背景、不同情况、不同媒体下的集体活动中灵活运用、发展、创造、完善有效策略,有效地实施集体活动。
第四阶段:(时间6个月)
研究内容:研究在专业反思状态下,开展课堂实践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措施:组织项目结题论证会和各级、各类的汇报展示会;培养对象通过项目研究,专业能力获得较大发展,完成预期的培养目标;完成项目总报告及相关附件。
阶段目标:通过解决教师在集体活动前有效预设、活动中有效互动和活动后有效反思的相关问题,切实推进培养对象的专业化成长。
二、工作室的理想——构建学习共同体
在工作室中,每个人的不同经历、不同经验和不同知识,既是相互学习、共同分享的素材,又是经验碰撞、累积提升的资源。
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着的组织,它应该结合本市、本区学前教育研究工作的重点、课程改革的难点开展自己的工作,其研究和实践来自于本土,又能在本区域课改的现实中运用、推广和传承。
无论是领衔人还是学员,只要你参加了这个组织,就意味着你在这个共同体中享有共同成长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三、工作室的主要带教方式
融“临床诊断”“案例研究”“实践重构”为一体。
制度与资料:包括考勤制度、个人档案制度(文本、电子)、培养对象活动情况反馈制度、网上交流制度、工作室活动及研究制度、定期汇报、展示制度、工作室活动记录、领衔人听课记录及分析。
四、关于工作室的思考
思考之一:以“临床观察”为出发点。
思考之二:针对每个教师的不同经验和共同实践。
思考之三:着眼于教师的“实践性学识”。
思考之四:有助于“解读童心”这一研究的深化。
对于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学科领衔人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不仅要带领教师学习理论,还要进行项目研究和现场教学指导,使培养对象整体素养有所提升。
学科领衔人帮助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较高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所以,根据调研情况,制定一套具体的指导方案,心中有策略,才能保证学科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