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人文教育的功能

2007-12-04 02:08陈风华
西部教育参考 2007年6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人文精神人格

陈风华

大学以培养人为天职,关心人的完善、人的自由和人的发展。大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技能,更要使其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和崇高的人文精神。夸美纽斯早就指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讨论21世纪的报告中提出,教育有四个重要领域:第一是学会认知;第二是学会做事;第三是学会共同生活;第四是学会做人。在这四个领域中,最重要也最难的就是学会做人。就功用来说,科学教育倾向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事,而人文教育则更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一、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合理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人文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合理的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对于个体来说就是人们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人生目的和意义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人与人之间关系等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有的基本观念。它主要关注三大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合理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一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大学进行人文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合理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当前,多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积极进取的、乐观的,但也有少数大学生崇尚个人主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调自我与社会融合,索取与奉献并重,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而又比较重视自我、注重实际、追求物质利益。这里虽然他讲的是奉献与索取的平衡或统一,但他更强调“自我”,并把社会对个人的回报作为价值取向的条件,这与无私奉献的个人价值观存在较大差距。若任其发展,持这种价值观的人很容易倒向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甚至走向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在大学生中进行人文教育,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使其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道德责任感的提高,主要是依靠文化的积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是建立在深厚的人文文化基础上的,而人文教育的根基就在于人文文化的传递和积淀,离开了人文文化,人文教育就失去了立足之本,因此,人文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道德感是人的一种情感,是人对自己和别人的思想言论、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1988年英国政府在其公布的《教育改革法案》中明确规定要加强道德教育,把培养学生诚实、自强、富有责任心、懂得尊重他人的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道德感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从内容上,责任感包括自我责任、家庭责任、职业责任、他人责任、集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等六种责任。新世纪我们要培养的新一代,必须对民族、对历史、对社会有充分的责任心,能主动履行公民义务,敢于对社会、对自己负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因此,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其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其了解世界历史,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认识到道德责任感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维水平

我们知道,人脑是一个整体,但又有左、右半脑之分,它们的功能有差异,与左半脑密切相联的是逻辑思维,与右半脑密切相联的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密切相联的主要是科技活动,与形象思维密切相联的主要是人文活动。形象思维几乎存在于人类一切意识活动之中。它强调感性认知,强调直观、整体、辩证与联系地分析、认识事物。而逻辑思维则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注重理性分析,强调细致深入的逻辑推导和对事物的细节进行精确缜密的分析。主要受控于左半脑的逻辑思维和主要受控于右半脑的形象思维都应该得到平衡发展。大学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训练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能力,并使之得到平衡发展。杨叔子院士曾说过,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但有高度严密的逻辑思维,同时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也一定有高度开放的形象思维。同样,一个伟大的文艺家,不但有高度开放的形象思维,同时自觉还是不自觉的,也一定有高度严密的逻辑思维。

在大学教育中,科学教育主要与逻辑思维紧密相联,主要锻炼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条理性;而人文教育却主要与形象思维相联,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社会的发展很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强调个体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形象思维往往是创造发明新事物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通过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可使学生在获取人文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多种思维环境熏陶的机会,以培养和提高他们创造的心理素质和艺术素质,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建构合理而完整的思维结构体系。

三、有助于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人类创造了两个世界:一是物质世界;二是精神世界。这两个世界对人的生存、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两个世界中真正能使人安身立命的,还是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是人生命的“家园”。精神世界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价值体系,只能由人文学科来建立。因此,人文教育有助于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对精神生活有了强烈的追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一些国家形成了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体系,从而使许多产品进入普通家庭成为大众消费品,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高学历人群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物质享受而转向追求精神享受和文化教养的充实与提高,物质满足已经不再是人的主要追求。这一变化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更加趋于全面化、人文化。这一点在发达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九十年代初,美国一些学者就提出了衡量社会发展的新标准,在这些标准中,人文社会指数更重于经济指数。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加强人文教育,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不断进行精神的超越。

因此,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传播优秀的人文文化,能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丰富、心灵得到升华。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依据人文学科的探索与思考,帮助受教育者建立起精神世界的“家”,使受教育者不致在依靠知识和技能获得了物质世界的“家”后,反因价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为物质世界的富有者和精神世界的流浪者。总之,大学培养的优秀的综合素质人才,他们必须拥有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只有一技之长,而缺少美好的精神世界,那么他的技艺之长也许得不到有效的发挥,甚至会走上歧路。

四、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完善

大学人文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而提升人文精神的重点应该落实在培养大学生的自由人格上。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人格如何,是高尚、尊严,还是低下、鄙耻,这是人文教育的内核、人文素质的基础、人文精神的本质。人文教育虽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但它能使人理解人生的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能使人的精神趋于完美、人格趋于完善。它的作用是无形的,不可用物质来衡量。人文教育在教育目标上,以培养完善的人格为终极目标,即培养身与心、理智与情感、知识与道德、科学与艺术等和谐发展的人。

有些人对人格存在误解,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就必然具有高尚的人格。其实不然,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看到文化知识与文化人格分裂的现象,也就是说,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人并不能保证他必然具有高尚的人格,知识与人格的分离、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是常见的事。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文化知识没有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人文精神。潘懋元先生就此认为,“人文学科知识必须内化为人文精神,并外表为行为习惯,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有些人,虽然修了许多人文学科课程,获得了许多人文知识,但言行不一、品质恶劣,就是由于他们没能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因此,在大学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文化养料,滋养其内在的人文精神,提高其人文素养,使其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成为一个知识广博,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高尚人格、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富的高素质的人。

五、有助于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随着大学教育的专业化及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人文教育被忽略,人力教育成为时尚,加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盛行,人们逐渐忘掉了教育的根本,忘掉了人的精神和灵魂,大学教育完全成为专业教育。爱因斯坦早就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是一只受过良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应当把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起来,把人的教育作为教育的灵魂贯穿于教育的始终,把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作为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而人文教育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文教育具有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树立人的理想信念、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感、丰富人的文化生活、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重要作用。如果大学缺失了人文教育,学生只能获取谋生的技能,却不知道人生的意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只具有精良技艺的现代武器,根本谈不上人的和谐发展,更不要说给社会的长远发展带来积极促动了。因此,在大学教育中贯穿人文教育,通过文、史、哲、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展示人类社会的善恶美丑真伪,展现人类社会的历史,预示人类社会的未来,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环境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的人,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眼界狭隘、趣味低俗、只求眼前利益、“有技术、没文化”的人格单薄的人。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人文精神人格
以鸟喻人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分析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