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三角》:先天不足的冒险游戏

2007-10-16 11:11卫西谛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37期
关键词:杜琪峰港片铁三角

卫西谛

毋庸置疑,《铁三角》吸引人之处,并非明星阵容或者故事类型,而是三位港片大导演徐克、林岭东、杜琪峰的合作。

影片没有使用常见的集锦片做法——组合三段不相关的剧情,亦没有使用安全的三种视角叙事——各拍三个主人公之一,而是使用了绝无仅有的接龙式——分别拍开场(布局)、中段(搅局)、结尾(破局)。这种拍法是一种冒险游戏,也具有某种实验精神——尤其开拍前没有现成剧本、甚至没有统一的剧情构架。

我并没有从各种资讯和访谈中读到拍摄这部影片的真正初衷是什么,所谓表现“香港电影之团结”想必是冠冕堂皇的话,所谓表现“三十年之三人友情”又有些矫情,实际一些的判断可能是一次商业行为,动作片类型加灵幻元素的方式也应该是从商业上的考量。但三人接力拍摄,从成本上来说肯定有点浪费,在叙事上也不可控制。这些因素,应该都在这几位电影行家的预料之中,所以我只能说这个来自徐克的创意,多少有些“鬼马”(粤语,古灵精怪之意)。

既然是一部“鬼马”的名导接龙电影,那么影迷更渴望看到的,其实不是他们在风格上的和谐,而是他们在风格上的冲突。<

br>虽然在看完全片后,那些具有“非凡”港片经验的影迷能辨认出三段之区别:徐克的快疾、林岭东的硬朗、杜琪峰的黑色,但没有出现令人感到新鲜、迥异的视觉冲击。可能是为了照顾到普通观众,多少抹平了些三人之间的差异。不过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部电影的创作模式会让他们对剧情发展中的诸多漏洞颇感不解。如果通篇由徐克执导,可能是一部《顺流逆流》;换成林岭东,可能是一部《高度戒备》;换成杜琪峰,可能是一部《枪火》。但在《铁三角》里,这三位都显得有些束手束脚,未能放开,亦未能浓缩个人风格,更不用谈投入情感,不恰当地说有点像赶着完成任务。这些都是来自创意的先天不足。

《铁三角》选择三位男性主角,大概是为了叙事的开放,也暗合三位导演的创作,但是分段进行编剧、执导、拍摄,难免使得人物个性有些扁平。林熙蕾饰演的惟一女主角,戏也比较凌乱。

影片开头,徐克以极为精简的剪辑交待了三位男主角的背景(内地引进时将孙红雷的背景戏剪去),以及布置各条枝蔓(内地引进时又将一场重要的网吧的戏剪去)。这个开场虽然叙事很跳跃,但也算成功,只是欠缺徐克常有的幽默感和灵动之气。而最大的败笔大概是,在这个动作片类型里混搭上灵异元素,在我看来这致使后面的林岭东有些“不知所措”。

就观众在影院里的反应,林岭东的段落有些令人不满。如果单独来看,这一段的暴力戏与追车戏拍得干净利落,也算生猛到位。只是在叙事上有些焦点不明,甚至令人摸不到头脑;而使用任达华前妻车祸的闪回十分没有必要,表面上看去是对人物前史的补充,实际上使得影片变得更为不明就里。尤其最后在旧厂房中突然放起唱片舞蹈起来(这大概是为承接徐克留下的“灵异元素”),已经突兀得令人难以接受。

可以说是杜琪峰令这部电影重新“复活”,这位目前创作力最旺盛的香港导演果断地放下故事,专心经营场面,拿出黑色幽默的绝活,使得影院气氛复苏。精彩的多派别对峙的群戏、好玩的多重掉包的误会以及杜式标签的暗夜里的枪战,使得最后一节变得极为突出。如果要说遗憾,大概是就像重看了三分之一部《枪火》或《放逐》,没有太大的新鲜感。

或许是三位导演自身的创作力本身令人信服,所以对《铁三角》难免有更进一步的期待,谁知一加一再加一并不等于三(甚至是否大于一,也见仁见智)。就我个人而言,这部游戏之作并不令人满意——作为商业片,在叙事上首先就不合格;作为影迷电影,在风格上又未达到个人水准;作为一次实验,不够极致又不够有趣。惟一的借口是,这次合作的“史无前例”。虽然许多影迷可能会希望有更为娴熟和精彩的《铁三角2》(本次经验会使第二部避免许多误区),但这三位大师在拍完之后未必这么想吧。

猜你喜欢
杜琪峰港片铁三角
老面孔成为港片最后防线?
港媒:贺岁港片怎么了?
重映影片能否再掀怀旧热潮?
高圆圆的拒绝和杜琪峰的等待
简析韩国电影对港产电影的借鉴
“铁三角”亮相“广州展”
常见“铁三角”问题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