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用“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舞弊的方法及整治对策

2007-09-10 00:00姜红丽
消费导刊 2007年2期
关键词:待摊费用整改舞弊

姜红丽

[摘 要]本文对 “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两个会计科目的含义及企业利用这两个会计科目进行舞弊的表现形式进行了阐述,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以整治建议。

[关键词]“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 方法 舞弊 整改

在新会计制度中为正确核算当期损益,对已经支付但应按其受益期分别摊销的费用,按摊销期的长短、在资产类科目中分别设置了“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两个账户。个别企业利用这两个账户核算时,故意作账户游戏,将其作为调节企业利润的“蓄水池”,使利润失去其真实性,人为地制造潜亏和核算数据的虚假,骗取荣誉和政绩。以下就两者区别及其舞弊表现形式谈点粗浅认识。

一、“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的含义

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定:递延资产是指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等。

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同属于资产类科目,都不具有实物形态,这一点与无形资产相似,但“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本质上是一种费用,属于无价值资产,因为企业实际支付时,其价值就已经消耗,但其受益要期待于以后各期的生产经营,有时还可能体现为负效益。如果企业破产,则不能用他来偿还债务。同时,他会从企业资产中自然消失,并转化为企业自负的资产损失,表现出其不可转让性。

“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都是不能全部计入当期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费用,主要区别在于其受益期及其按受益期分期摊销的期限上,即一年以上和一年以内。同时,递延资产还附加了特殊项目如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的支出数额一般较大,如果在支出时直接与当期收入相配比,就不能正确反映出支出期当期的经营损益。

“递延资产”按照规定应在一年以上的期限内逐期摊销,与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摊销形式相似,而待摊费用的摊销期只能是一年以内,待摊费用项目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也应计入“递延资产”科目核算。如随意缩短和延长摊销期限,都将影响各期的经营损益。

二、“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的舞弊表现形式

近年来,我们相继对商业、粮食、物资、供销、外贸等企业的资产、负债及经营损益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少企业利用“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账户作游戏,致使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企业经营成果严重不实,人为地造成企业大量的潜在亏损,为决策机构和主管部门提供了虚假和错误信息,使微观管理混乱,宏观决策失误。主要表现形式有:

(一)“遵规记账”,挂而不摊,掩盖亏损

企业发生的递延资产、待摊费用能按照规定计入相应的会计科目,但企业亏损或完不成利润计划时,“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科目内的应摊费用,一挂几年,不在摊销,从而使企业当期成本、费用降低,造成虚增当期利润,给企业留下了大量的潜亏包袱。如某企业以前年度待摊费用37万元,递延资产54万元,至调查时分文未摊,但是,每年年末报表反映盈利,实际每年都亏损几十万元。长年累结,致使企业明盈实亏,无法正常运转。

(二)混淆界限,随意摊销,盈亏不实

个别企业为简化核算手续,不论摊销期限长短,只设“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其中一个账户,实际摊销时,不论是递延资产还是待摊费用都在这一个账户中核算,形成几个年度的费用一年摊销,或者是本应一年摊销完毕的费用推移多年才能摊销完毕。致使摊销期限和摊销额混乱,人为地造成核算数据失真,各期经营成果不实。如某企业会计科目只设置“待摊费用”科目,本企业发生的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等都在此科目核算,实际摊销时一年摊销,致使当年费用支出增大,当年利润减少。

(三).新班不认旧亏,潜亏转户挂账

不少企业管理不善,经营亏损,调整领导班子后,不是设法如何消化,而是追求任期“效益”。将前任待摊费用、待处理损失、呆烂账款一古脑转入递延资产长期不摊销,甚至将递延资产和前任未弥补亏损挂账所支付的利息滚雪球似的逐期转记入递延资产账户,以求得任期内的最大“效益”。

(四)弄需作假,随意摊销,调节利润

企业正常的“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平时不按照规定摊销,待期末视其利

润和减亏指标完成情况,随意多摊少摊或不摊,以此来调节利润,弄虚作假,虚盈实亏或变多亏为少亏,骗取荣誉和政绩。企业因此树立了“良好”形象,有利于争取国家项目、银行贷款、其他企业担保,有利于多吸引资金、壮大自身实力。

(五)制造假象,掩人耳目

某些企业为了使长期不摊销的“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不暴露,提供假数据、编制假报表,把逐年增加的费用数额转入其他应收款账户,或者在编制报表时,直接填入往来账款项下,自欺欺人、掩人耳目。

三、“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的几点整治问题

“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是用来核算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以正确反映各期经营损益,个别企业利用这两个账户弄虚作假,掩盖企业实际盈利水平,一骗企业,二瞒上级,给企业人为地留下了沉重难卸的包袱,又使宏观决策机构决策失误,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在此,提出几点整治问题的个人看法:

1.从企业内部着手,加强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其法制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从根本上保证成本费用信息及其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尽量地避免会计工作的随意性。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分流,对于既不能胜任工作又无培养前途的会计人员,可分流到其他岗位;对新进财会人员要严格把关,不具备要求,不得会计部门工作。

4.实行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防止企业领导者根据自己的意图随意调整费用。

综上所述,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企业能够划清本期与非本期费用之间的界限,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处理有关费用项目,使本期费用真实、合法。

参考文献

[1]《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浅析》

[2]《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防范对策》

猜你喜欢
待摊费用整改舞弊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应对策略
漫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实施难及整改措施
做好校护理技能大赛阶段性考核的体会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重庆市交通拥堵整改问题研究
教辅人员的作用在高校教学研究中存在的误区及整改措施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初探
长期待摊费用在税务上如何处理
在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的原因及治理
小企业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