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伟
小雨:倪老师,您好!最近我的作文等级不高,是不是如您批语中说的“写得太过平淡”的缘故?
倪老师:是啊,“文似看山不喜平”,太过平淡吸引不了读者,当然你的等级也就不会高了。
慧慧:老师,那怎样才能做到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呢?
倪老师:这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在写作时稍加注意就行了。今天,我就给你们讲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叫“悬念法”,就是作文以设置悬念造成情节的曲折之美。比如有位同学在《姐,是抱来的吗》一开始就为读者设置了悬念:“姐,沉默寡言,帮着父母干这干那,好吃的,好玩的,都是我先享受。”作者顺势提出了疑问:“姐真的是抱来的吗?”在层层的铺叙中,作者点出:然而,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姐,而是我——我才是抱来的。事情至此真相大白,作者由此感悟到:原来这世上还有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文章感受深,扣人心弦,悬念的巧妙运用,当然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倪老师:抑扬法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在写人时运用,是通过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方法来写人物,以此增加文章的曲折美。如《我班的“吝啬鬼” 》这篇作文,小作者先写他班上有一名同学,夏天只喝自带的白开水,从来都舍不得买饮料喝,别人扔掉的瓶子、罐子,他捡起来去卖钱,同学们向他借钱买吃的,他从来都不肯,全班没人愿和他交朋友,大伙都喊他“吝啬鬼”。有一次学校号召同学们为灾区捐款时,平时表现大方的同学都捐了十几元、几十元,而意想不到的是,他最后一个上台,一下子就捐出了三百元。文章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先抑后扬,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瑶瑶:老师,我的作文《另一个他》,先写了王明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他待人有礼貌,班级活动积极,受到老师的夸奖,同学的拥护。然而我发现在学习上他是一个自私的人,只肯帮助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像成绩和他差不多的同学问他,他不是不会,就是没时间。就怕别人超过他。这也是用的抑扬法吗?
倪老师:对,你用的是先扬后抑的方法。
小雨:老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倪老师:有啊,倒叙法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作文时,我们先交待事情的结果,然后再倒叙事情的起因、经过,从而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有篇作文的开头写道“在我所有的玩具中,有一件不起眼的玩具车却是我的最爱。只要一看到它,我就想起好朋友陶陶。”接着作者叙述了他和陶陶是一对行影不离的好朋友,有一次爸爸给我买了一辆玩具汽车,我非常喜欢,陶陶来了,我就和他一起玩,等陶陶走后,我发现汽车不见了,我就怀疑是他拿走了,我俩大吵了一架,从此我们的友谊破裂了。后来陶陶转到他爸爸部队所在的地方上学了。有一次我家大扫除的时候,妈妈在沙发后面发现了那辆玩具汽车。文章最后写道“那辆汽车我再也没有玩过,但却被我擦得十分干净,因为这里有我一段真挚的友谊,和我深深的悔恨。”倒叙法的运用,避免的行文的平铺直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小雨:这些作文写得多生动啊。
倪老师:是啊,只要我们多读书多练习,你也会写出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作文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