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育谋
传统的金融服务只针对市场的原料生产者、产品制造者、商品销售者等产业链上独立的企业。如今,产业经济的发展已经从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转向了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产—供—销”供应链各企业从竞争走向竞合过程中,金融业有何新招?
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开展综合授信,并将针对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变为产业链风险管理,在帮助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途径。
“1+N”模式
永业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重庆市的一家民营钢铁企业,该公司与上游企业攀钢集团的结算主要是采用现款现货的方式,由于流动资金紧张,无法向上游厂家打入预付款,有好的订单也不敢贸然出手,在价格选择和行情把握方面都处于被动,公司业务发展严重受制于资金瓶颈。2005年底,永业钢铁开始与深圳发展银行接触。深发展重庆分行为该公司设计了一套融资方案:在没有要求该公司提供抵押担保前提下,给予该公司4500万元授信额度,主要通过现货质押和预付款融资等业务模式进行,从而解决了该公司的融资难题。
这就是典型的供应链金融“1+N”模式。所谓供应链金融,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深圳发展银行把它描述为“1+N”。在上述案例中,永业钢铁是“N”,攀钢集团则是“1”,即核心企业。“1+N”表达了深发展这样一种见解:即很多小企业是依赖一个大企业而生存的。企业的关系不是厂家间的堆积,而是一个生态群的整合。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不会只是考虑供应链中某个企业的资信情况,而是把供应链企业间的贸易关系综合起来考虑,提供的融资会渗透到这个交易链的每一个环节。
一般来说,一个特定商品的供应链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从而给这些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上下游配套企业恰恰大多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结果最后造成资金链十分紧张,整个供应链出现失衡。
而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下,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这一“脐血”注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了供应链,从而可以激活整个产业链条的运转,而且借助银行信用的支持,还为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商机。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春教授毫不掩饰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赞赏:“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对还没有完全建立诚信档案的中小企业来说,将是一大福音,它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诚信机制形成较早、较好的大企业融资成本较低,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
实际上,银行通过提供资金、信用、服务进入供应链,不仅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促进了金融与实业的有效互动。供应链金融促使银行跳出单个企业的局限,从更宏观的高度来考察实体经济的发展,从关注静态转向企业经营的动态跟踪,这将从根本上改变银行业的观察视野、思维脉络、信贷文化和发展战略。
银行的新奶酪
在银行业内看来,随着商业银行传统收入来源——利差的不断缩小,拓展中小企业贷款等业务的竞争正在不断升温。如何尽快地在相关业务领域展开金融创新,将是未来商业银行成败的关键。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供应链金融正在成为银行的一块新奶酪。
深圳发展银行从1999年开始规模化经营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2005年7月,正式确立了公司业务“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的转型战略后,开始着力树立“贸易融资专业银行”的形象,并全力打造“供应链金融”品牌。目前,深发展重点围绕供应链初步整合了20多项产品和服务,包括担保提货、代理贴现、动产质押、仓单质押、进出口押汇、应收账款票据化、保理、出口信用险项下融资、打包放款、福费廷等等,这些产品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在应收、应付、存货三方面对短期流动资金的融资需求,是企业非常需要的一些服务,对任何一个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来说,都可以从中选择到合适的产品。
伴随着深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成功开展,很多业内同行也嗅到了其中的“巨大市场”。据了解,深发展的该项产品在2005年就引来了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以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侧目,并迅速开始了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争夺。
浦发银行推出了“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在提升企业信用、方便企业采购、促进存货周转以及给与账款回收支持等方面,以6项子方案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持,包括在线账款管理方案、采购商支持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解决方案、区内企业贸易融资方案、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船舶出口服务方案等。
招商银行从2005年开始将中小企业作为公司业务转型的重点,颠覆性变革业务流程,在9家分行试点推进以供应链金融作为突破口,开发大型客户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买方或他方付息商业汇票贴现和国内信用证议付、汽车销售商融资、商品提货权融资等特色创新融资服务,为中小企业成长注入活力。
工商银行则推出了“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沃尔玛每年在华采购额达200亿美元,上游供货商有上万家,其中大多为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为解决这类企业的融资困难,工行依托沃尔玛公司的优良信用,对相关物流、现金流实行封闭管理,为沃尔玛供货商提供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融资支持,破解了沃尔玛供货商的融资困局。
业内人士预计,从现在开始的两至三年时间里,中资银行将在供应链金融上掀起一场行业市场争夺战,这是银行公司业务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所在。
风险控制新视角
困扰中小企业融资最大的问题就是风险控制。但是,在供应链金融中,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认识和控制则换了一个新的视角。
以往银行对风险的评判,主要是把单个企业作为主体,关注的也是静态的财务数据,而中小企业往往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比较低,财务指标难以符合评判标准,可抵押资产少,因此很难从银行融资。但是在供应链金融中,由于银行更关注的是整个供应链交易的风险,因此,对风险的评估不再只是对主体进行评估,而是更多地对交易进行评估,这样既真正评估了业务的真实风险,同时也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加上供应链金融主要开展的是风险较低的票据业务,因此,银行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对于银行而言,供应链整体信用要比产业链上单个企业信用要强,银行提供的利率与贷款成数乃是随着生产阶段而变动,并随着授信风险而调整,例如:订单阶段,因不确定性较高,其利率较高,可贷款成数较低,但随着生产流程的进行,授信风险随之降低,利率调降,贷款成数调升。因此,风险与收益相互配合,完全符合银行的风险控管与照顾客户的融资需求。
同时,通过要求客户购买保险产品,防范货物在库、在途期间出现的意外风险和境内外交易各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风险。
另一方面,由于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的结合,产生许多跨行业的服务产品,相应的也就产生了对许多新金融工具的需求,如国内信用证、网上支付等,为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提供了非常大的商机。
可以说,供应链融资模式跳出了单个企业的传统局限,站在产业供应链的全局和高度,切合产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既规避了中小企业融资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困扰,又延伸了银行的纵深服务,在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贸易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上可谓独树一帜,也为银行的业务扩展打开了一片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