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号”上海

2007-07-06 02:12
新民周刊 2007年24期
关键词:柏林监控上海

黄 祺

700年,上海从江滨小镇变成繁华都市;17年,浦东从厂房、菜地变成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新兴金融中心。未来,上海将是什么样?

一座有趣的城市?一座可以放慢脚步的城市?一座安全而有序的城市?未来,上海将是什么样?作为同济大学百年校庆的学术活动之一,来自不同专业的学者,在"青年学者论坛"上,为已经拥有近2000万常住人口的上海规划未来。

距离"有趣"多远?

于雪梅曾经留学柏林,现在同济大学从事跨文化交流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上海和柏林是她熟悉的两座城市,它们也是她进行比较研究的对象。于雪梅发现,上海和柏林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柏林相对有趣得多。

每天,柏林市民可以从1500场各种文化活动中挑选自己的最爱。柏林拥有10个著名乐团(其中包括享誉国际的柏林爱乐乐团)、100个古典音乐演出团体以及近1000个摇滚、流行乐队。相形之下,上海人的文化生活没那么丰富,上海只有72个艺术演出团体,2004年,上海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有3万余次,差不多每天有100场,这已经是大力发展的结果,比上一年增长了3倍。

柏林是德国真正意义上的传媒中心,在报纸杂志的多样化方面居欧洲首位。在整个柏林文化产业产值中,图书报刊业的贡献最大,占23.3%,其次是影视,占17.1%。看场电影也是消遣的好办法,柏林的卡通电影业在德国名列前茅,领先于慕尼黑、科隆和汉堡。

从数据上看,上海人的文化生活相对欠乏:"在音像领域,上海占全国音像正版市场的份额只有5%左右,远远落后于广东;在图书出版业,近年来上海在全国出版总量中的比例不断下降,目前只占8.31%(北京则占44.67%),在全国图书销售额中的比例也不高。"谈到影视业,于雪梅的报告中称:"上海的电影制作更是明日黄花。"

文化创意产业,就像烹饪大师手中的调料,没有它们,一块牛排就只是蛋白质与脂肪的结合体。一座城市缺少调料,就只剩下钢筋水泥的苍白空间。相比之下,柏林要比上海"滋味"更足。

"从内容上看,柏林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圈和前卫的艺术氛围,崇尚创新和个性,这使柏林成为一个第一流的国际文化大都市。"于雪梅评价说。

谁创造了如此"有趣"的柏林?于雪梅认为,柏林的经验值得借鉴,因为它与上海曾经如此相似。"与欧亚许多大城市相比,它们都是年轻的城市。诞生于13世纪,在19世纪得到急速甚至畸形的发展,在20世纪20和30年代发展至一个高潮阶段。接着,又同受二战的影响,发展停顿,困难重重。二战之后,东、西柏林实行截然不同的社会体制,城市的发展都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上海的发展又与东柏林颇为相似。20世纪的最后十年,柏林成为重新统一的德国首都,获得了新的机遇。而上海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以惊人的速度空前发展,正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于雪梅分析。

多元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温床,柏林的"温床"土壤肥沃。柏林是德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一个世界文化大都市,为众多各异的生活方式提供着生存空间。这里生活着50万来自185个国家的异乡客,占人口总数的13%。柏林技术大学外国留学生的比例为25%,为全德最高,并一向令学校引以为豪。如此多的外来者带来了多元的文化,每年6月的文化狂欢节更是让生活在这里的外国人有了充分展示个性、进行文化交流的机会。

"在上海1700万人口中,加入上海籍的外国人屈指可数。常住的外国人口不足10万,比例大约为0.67%,与国际大都市一般外国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的比例相差很远。单一的海派文化虽然不乏精致之处,但也难免有孤芳自赏的味道。"于雪梅认为,上海的宽容度其实应该更大。

柏林政府对企业的资金和服务支持,也是柏林文化创意产业欣欣向荣的原因。柏林政府为电影业做担保人,使一些需要先投资再分红的影视项目得以实施。由于行业内的企业大都比较年轻,规模也小,一般不具备打入国际市场的能力,因此柏林政府出面出资,通过参展等方式为柏林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宣传,帮助它们打入国际市场。

柏林不是一天造就的,从数量上看,柏林人口是上海的五分之一,但拥有的电影院、剧院以及公共图书馆的数量与上海持平,拥有的博物馆是上海的2倍。"文化精神的培育需要长期的、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经济的腾飞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文化的发展要有长远的眼光。"尽管如此,一个"有趣"的上海依然值得期待。

城市,可以慢下来

生活节奏快---这是很多人对上海的评价,作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的学者,李晔也深有同感。李晔家住浦东,太太怀孕时,喜欢去附近的公园散步,但每次要穿过汽车飞驰的杨高路,让她很紧张。

我们生活的城市,经常在为提高速度和效率努力,但李晔认为,"人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该为那么多需要慢下来的人考虑考虑了。

"慢行交通让城市更富有魅力"---光看标题,记者以为李晔打算与追求速度和效率"唱反调",李晔解释说,"慢行交通"的目的是让快的更快,慢的更加舒适和安全。

什么人需要慢下来?散步的孕妇、买菜的老人、步行上学的学生、逛街的游客,还有占城市多数人口的没有能力购买机动车的市民,他们中的很多人每天出行依靠自行车。他们也许不是城市精英,也没有创造巨额的财富,但他们是组成城市的多数派。李晔说,"慢行交通"就是要让这些人的出行交通更加舒适和方便。

李晔在"上海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中提出了三种"慢行交通"的形式:慢行核心区、慢行岛和慢行廊道。核心区包括高等院校以及住宿类高级中学、职业中学,大型居住社区、社区活动中心,和城市中的风景名胜中心、中心商业商务区。

在这些慢行核心区内,规划师在设计交通设施时,应该优先考虑步行行人和骑自行车市民的需求,比如,道路上每隔200-300米,就要设置专门慢行空间和慢行过街设施。李晔认为,慢行交通规划,不仅不会影响那些需要快速交通的人,而且会让城市的快速交通更快。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的马路是一个例子,如果为自行车和行人开辟专用车道,机动车会开得更快,自行车将更加安全。

更聪明的城市

交通,越来越成为影响城市人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上海地铁每天平均客流超过200万人次,也就是说,五一期间每天穿行上海地铁中的人数加起来,已经相当于一座大城市的人口。人口增加是城市风险的来源之一,地下空间中,如此巨大的人流量,给城市安全造成巨大的压力。

"一旦地铁站或者车厢内某一个位置出现危险状况,警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是最重要的,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知道危险隐患在哪里。"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刘富强教授告诉记者。

视频监控早就应用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中,不过,不够"聪明"的监控设备还是需要值班员日夜守在监控屏幕前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刘富强说,一套更加"聪明"的计算机视频监控系统,将让城市管理更加高效。

不仅能"看",而且会"想"的智能监控系统,不久之后就将应用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如机场、地铁、车站、展览馆等。在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计算机可以利用视频分析的方法,对摄像机拍摄的图像序列进行自动检测和分析,不仅能够实时地检测人员流量数据和密度,而且能够实现对动态场景中行人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判断目标的行为,从而既能完成日常的管理又能在异常发生时及时做出反应,实现自动监控、智能监控。

刘富强说,在不侵犯人权的基础上,计算机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可以更好地维护城市安全,也让每一个城市居民的安全更有保障。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还不止如此,它还可以帮助公共场所的交通调度,使之更加准确和高效。2010年,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到上海参观世博会,世博园区的人流量将大大增加,"聪明"的监控系统能为人们的交通帮上忙。

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称,到2007年以前,有一半的世界人口将居住在城市中。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庞大的超大城市也越来越多,195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仅有纽约和东京两座,到了1975年上海和墨西哥也跻身这一行列,而目前世界上有20座人口逾千万的大城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同时,人口增加,也让城市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工程师们,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全球变暖引起的极端气候,社会发展引起的蓄意破坏,经济发展引起的特殊作用,结构创新引起的意外极限---现代城市风险在本质、表现形式和影响范围上已经有了很大不同。现代城市风险更难预测、更难捉摸、影响范围更广、破坏性更严重,同济大学桥梁系教授陈艾荣说,"对工程师来说,应对风险正在成为最为重要的一项挑战。"

面对"未来号"上海,工程师们需要考虑更加复杂的问题。

猜你喜欢
柏林监控上海
柏林Wilmina酒店
上海电力大学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齐柏林:飘荡的云或飞翔的鸟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