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人,一出红楼

2007-05-30 10:48
新民周刊 2007年46期
关键词:李少红舞台剧红楼

王 倩

有《红楼梦》的地方就有“眼球”,有《红楼梦》的地方就有争议,有《红楼梦》的地方就有故事。红楼,中国人心中的一个结。

“红楼梦”,一场散不了的筵席……

今年可以被称为“红楼年”,张广天在话剧舞台上折腾出了另类的林黛玉贾宝玉,重拍的越剧《红楼梦》电影即将重现电影院,轰轰烈烈的“红楼梦中人”全国选秀活动更是让全国人民“越权”选起了宝黛钗三角。

但眼下最让人关注的,是3个女人的“红楼梦”,她们是——

戏剧导演陈薪伊。这位年过古稀的金牌导演多年来都希望能在话剧舞台上演绎《红楼梦》,虽然有过2000年对交响版越剧《红楼梦》的再创作经历,但对此并不满足的她终于打造出了全明星阵容的舞台剧《红楼梦》,并创造性地将首演的舞台搬到了360度视角的虹口足球场。明星阵容干扰了太多眼球,但陈薪伊对贾府悲剧的解读已经不能用“另类”来形容,或许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电视剧导演胡玫。胡玫和《红楼梦》被连在一起已经超过1年了,当初投资方宣布重拍电视剧时她被确定为电视剧版本的导演,并在随后电视台的“红楼选秀”中和全国人民“商量”起了宝黛钗的人选。面对选秀的最终结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铁娘子选择了挂印而去,而“红楼选秀”就此成了烂尾工程。但已经完成剧本创作、资金筹集和怀柔基地建造的她,真的会放弃拍一部《红楼梦》吗?

影视导演李少红。胡玫潇洒地离开,好友李少红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剧本?创作中;演员?还没定;唯一能确定的是,这部总投资达到5000万人民币的电视剧将于明年初开机,2009年亮相荧屏。

陈薪伊:反省说

当舞台剧总策划姚博文3月在北京向外界宣布筹划一年多的明星版舞台剧《红楼梦》正式启动的消息时,他设想中的明星阵容是完全一线级别的,“刘晓庆客串贾宝玉,还有范冰冰,陈坤、何炅、谢娜、何赛飞等”。外界的反应大多是在“看笑话”:大家都是腕,谁给谁当配角?又有谁的号召力能在舞台上摆平这么多大腕呢?

11月10日在虹口足球场首演的舞台剧《红楼梦》依旧是明星阵容,只是换了一批人。斯琴高娃演完了刘姥姥,接着扮贾母;王庆祥是出家当了15年和尚的老宝玉;雷恪生是洞悉荣宁两府所有肮脏的焦大;张秋芳是手中捏着3条人命的贾府悲剧的根源王夫人;张凯丽是和王夫人同流合污的薛姨妈;史可是因生不出儿子而被忽视的荣府大夫人;盖丽丽是那个八面玲珑讨贾母欢心却也在用心管理贾府的王熙凤。还有一些小明星们也客串进来,比如选秀出身的李旭丹、车缙和张殿菲,还有在内地发展的港台艺人吴佩慈、温碧霞和侯湘婷。

但识货的人都知道,这个剧组中最大的明星是导演陈薪伊。“这个剧组中最有号召力的就是老太太了。”姚博文称陈薪伊为老太太,剧组其他人亲切地称呼陈为“师太”,而社会上给陈薪伊最夸张的形容词是戏剧“教母”。说是夸张,但也不为过,她执导过话剧、歌剧、京剧、黄梅戏、越剧、淮剧、沪剧和儿童剧等相当多的剧种,近年的代表作有《商鞅》、《贞观之治》和明星版《雷雨》。

一直被认为重艺术的陈薪伊难免被问到明星阵容,被问多了,就会生气,“明星不是最重要的,明星也没有曹雪芹伟大。现在我们是一起来研读曹雪芹,这是我和所有明星们的共识。”

连续几个剧本都被陈薪伊枪毙,最终还是老太太自己赶在9月底拿出了剧本。她续写的《红楼梦》是一部曹雪芹的忏悔录,“这是曹雪芹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而我真正的冲动是在对曹雪芹的认识上。”两个半小时的舞台剧就是在解码。贾府抄家15年后,刘姥姥和老宝玉作为旁观者和当局者,回到了废弃的红楼——反省成为舞台剧的主题。一直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究人性的陈薪伊此次依然坚持着同一原则:“有人看到爱情故事,看到家族盛衰,而我表达的是一个揭示人性和生命真相的过程。衰败后人们就容易思考了,我特别希望老宝玉能够反省一下。”

与传统的“宝黛钗”中心论不同,舞台剧中的王夫人成为最大的主角——贾府悲剧的中心和根源。“为什么宝玉含玉而生?为什么宝钗有一个完全匹配的金锁?真的是巧合吗?看看他们的两位母亲,偏偏是一对亲姐妹,这里面究竟是巧合,还是故意制造机缘?《红楼梦》的悲剧根源,正在于家族权力之争。”在陈薪伊的创作中,王夫人这个人物形象被放大,体现出她自认为是贾母之后新领导人的那种强权心态,她才是荣宁两府真正的“当家”。

如果说陈薪伊的此番解读是舞台剧的一大卖点,那虹口足球场这个全新的演出舞台则是另一卖点,一个未知的卖点。按照姚博文所说,将舞台设在体育场里就是希望打造中国自己的《阿依达》,创出好品牌然后进剧院,去全国各地巡演。而在体育场里搭建四面舞台,是姚博文自认为打动老太太的地方,“这是老太太第一次和民营公司合作,3月份找到她,她考察了我们两个月后才答应下来的”。

实际演出时,偌大的体育场里,3000多平方米的舞台似乎很大,但即使在望远镜的辅助下,观众也很难看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更多的观众只能通过体育场里悬挂的5块大屏幕来看“视频”。而老天似乎也没给姚博文面子,11月10日首演当晚的上海忽然降温,开场时还有七成观众,但到舞台剧结束时已经有不少观众受不了寒风而提前退场了。

剧中另外一个引起争议的人物是滑稽演员周立波扮演的薛蟠。如果说焦大低俗的骂骂咧咧是一大创新,那说着满口的上海时髦话的薛蟠很可能就是舞台剧的败笔,他虽能博得观众的笑声,但更应该被解释为“笑场”;还有几个港台演员,话剧舞台上却在用配音,摆明了就是个吸引港台媒体的招牌而已;首演当天唯一一次全场的掌声来自越剧演员赵志刚的“金玉良缘”唱段。

胡玫:历史社会分析派

有两个人将舞台剧和电视剧牵在了一起,他们是李旭丹和车缙——北京电视台“红楼梦中人”电视选秀的“黛玉”和“宝玉”。他们在舞台剧中扮演的是跟随着刘姥姥在15年后重回大观园的巧姐和板儿,“他们的签约公司老板是我的合作方,提出让他们到舞台剧中来锻炼锻炼。”姚博文说反正也不是重量级的角色,来就来吧。

一年前还是普通人的李旭丹和车缙没想过自己真的能成为万里挑一的黛玉和宝玉,但站在总决赛舞台上听到自己名字的刹那,他们又是否会料到,如今他们离电视剧的距离竟越来越远呢?

2006年8月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宣布重拍,当时投资方手中已经有了黄亚洲创作的剧本,希望导演胡玫能够立刻开拍,但胡玫觉得自己的“文化准备还不够,剧本也需要作些修改”,决定推后到次年下半年。擅长“新历史主义”表现手法的她说,“80年代第一部电视剧《红楼梦》主要沿着宝黛钗的三角恋爱悲剧做出诠释,虽然很忠实原著,但在透过表层去深入探索这部伟大作品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历史内涵上,仍然具有深厚空间。目前‘红学研究有爱情诠释派、索隐猜谜派和历史社会分析派等,我会选择历史社会分析派的诠释方法,《红楼梦》不仅仅表现了男女爱情,还通过四大家族的悲欢离合反映了社会及文化悲剧,因此我会着重挖掘和表现其内涵的历史社会意义。”

胡玫的这一慎重举动却给电视剧的商业运作带来了无穷的想象。投资方和北京电视台随即合作推出了“红楼梦中人”全球选秀活动,这既迎合了近年来大型电视剧投资方喜欢海选演员以扩大社会影响的潮流,也让电视台赶上了短信选秀热这趟船。

唯一被束缚住的就剩下了导演胡玫。从电视台对“红楼选秀”的宣传来看,她似乎拥有对选秀选手们最后的决定权,但胡玫甚至没有出现在8月26日“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开场的红地毯上。如果说选秀之初她还能自嘲“导演所负责的只能是艺术创作。与电视剧相关的商业行为,包括某些演职员的最终确定,导演并不具有绝对权力”,但等到2007年6月9日“红楼梦中人”的决赛之夜时,胡玫和选秀方的矛盾几乎处于不可调和的状态,尤其是在“选中的演员是否能出任相应角色”这点上。导演陆续看中的演员被齐刷刷地淘汰,最终选出的黛玉、宝钗和宝玉与她的设想差得太多,最后事态甚至发展到了她只能将言论发表在著名记者兼好友何东的私人博客上,才能保证自己的想法不被外界曲解。

之后一直在业界流传的消息就是导演的更换,10月30日流言成了现实,李少红接了胡玫的班。胡玫此后一直忙于电视剧《铁血坚持》的后期制作,没有公开露面,她只是借何东的博客告诉外界,自己不会和李少红“同时PK”。胡玫计划中的工作表上还有《客海往事》和《孔子》两部电视剧,“不同时拍”也不等于“不拍”。或者,过两年再说;或者,拍一部电影版《红楼梦》。等待吧,总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李少红:按照书来拍

烫手山芋挪到了擅长表现家族内部矛盾和儿女情长的李少红手中。她又会如何解读《红楼梦》呢?接拍《大明宫词》前她从来没觉得自己能拍历史剧,接拍《橘子红了》前她也没尝试过民国剧,这次在下决定接拍《红楼梦》前她同样犹豫了许久。“胆子很小不敢拍”,11月1日李少红在参加论坛“中式的时代形象”时说了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心情。

精致是李少红的代名词,她的《红楼梦》应该也会给人同样的感觉。“我接拍《红楼梦》最大的冲动还是因为它能够反映历史文化的风貌,而不是去给它做商业的包装。也许是这样的冲动,让我觉得如果不是那么强化它的商业包装,而是让现代年轻人了解它的文化涵义,让世界了解它的精致,那还是有点意义的。”

年轻时在部队生活的李少红靠讲故事来团结战士,《红楼梦》就是当时最好的武器,所以她对《红楼梦》的感受由来已久。贾母带着人走在大观园里,走到潇湘馆时说窗纱太旧了,应该要换一下,就让鸳鸯回去拿她的箱底。之后书中有一大长段的描写,这个罗是什么样的丝,是什么样的织法,王熙凤在一边惊叹不已,老太太接着说她那儿私藏的还有六匹,“其实她不是摆阔,她是自然的生活流露,是拿这个东西表达她的情感(对黛玉的疼爱)。我们要把它当成一个有温度的东西来表现。”李少红说。

李少红为《红楼梦》的拍摄定好了基本原则——按照书来拍。服饰和菜谱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重点表现,“让它有感染力,而不是高不可攀的”。

猜你喜欢
李少红舞台剧红楼
大型黄梅杂技舞台剧《七夕情缘》
李少红:记录“发生”,不忘“发声” 二十二岛主
红楼摆摊
红楼女排
舞台剧
李少红无惧“战火”
红楼:曲终人散,一片白茫
舞台剧
渐解红楼味
李易峰约饭李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