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泠一
《低效率股市投资理论及制度创新》
刘煌松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最近,中国的股市在指数和成交金额不断创出新高的同时,也在不停地震荡,然而,更让投资者们应接不暇的,是关于股市走势的各种看法。有人评论,进入2007年,关于股市涨落的争论,比股市本身更加激烈;关于泡沫的论战比股市过山车般的震荡更加令人震颤。对此,成思危先生说了,股市是虚拟经济,它内在就存在泡沫,泡沫的膨胀和破灭,就造成了股市的波动,没有投机就没有股市。
相比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市场而言,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同时又是在全面转轨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这样的市場上,对暴利的追逐使得投机和冒险更加为普罗大众所接受。但是,一系列研究也表明,中国股票市场最多只是一个弱式有效市场,是低效率市场。因此,如何在这样的一个股市上进行投资,并取得相对长期的收益,是每一个参与股市行为的个人和机构都不得不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认为,股市的微观功能集中体现在优化资源配置上,宏观功能集中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上,然而,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成长天然地附带了一些改革功能,比如,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高社会的风险意识、市场意识和金融意识等,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还被强加上为国有企业解困服务、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而这些都是国外股票市场所没有的,因此,对于中国股市的研究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理论,而应当结合我国现时代的实际情况,作出中国化的理论研究。
《低效率股市投资理论及制度创新》针对这一实践与理论交错纠缠的现实情况,给出了上海本地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作者刘煌松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景气研究中心主任,兼上海交通大学特约研究员、香港两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同时,他也是中国股市最早一批参与者。1991年,当他还在复旦大学数理统计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介入股票市场,在多年的投资经历中,他在A股、B股和H股市场、国债期货市场、基金市场上都有所斩获,其中在国债期货中赚了24倍,在B股市场上赚了6倍,所管理的资金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因此,作者在参与市场实践的同时,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各种股票投资理论,在反复比较这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多年投资经验,逐步理清了思路,提出相对有效的中国市场股票投资理论。
作者认为,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只有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使潜在价值最大化,才能够真正吸引投资者的到来,也才能使股市持续健康发展,这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也是"以改进治理水平和增强透明度为重点,进一步做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原摩根斯坦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曾经直言,中国企业的盈利,主要还是来自宏观,而非来自基本面。最近10年来,中国的实际利息下降了将近8%,这是形成公司利润总体上升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对于中国来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强化上市公司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夯实资本市场基础,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是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活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