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冰
我还想找更安静的地方,静得整个世界只听得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这个时候还有什么会比进入山林更好的呢?
大金,皮肤黝黑、虎背熊腰,浅色衬衫下隐隐透着结实的肌肉线条。毫无疑问,这样的身形特别符合大多数人对背包客的想象。
大概和出身法律专业的背景有关,大金嘴下的户外生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浪漫温馨的邂逅,有的只是严密而冷静的讲述---尽管这并不符合大多数人,至少是我对户外运动的假想与推测。
但是大金右手无名指上那颗明晃晃的结婚戒指告诉我,一切就是如此---户外运动不过是另外一种生活,它本身并不代表危险、死亡。
入道
我从小就很喜欢旅游,跟着父母到处跑。等我长大了,更喜欢去一些未知的地方看看。1995年,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很喜欢户外运动的爱尔兰人。我和他一起聊天,他告诉我说,20年前,也就是70年代,欧洲的年轻人和现在国内的年轻人差不多,把时间都花在酒吧、电影院或者其他玩乐上,没有太多人真正去体验自然的魅力。
后来,才慢慢发现体验大自然是一种无比快乐的旅游方式。于是开始热衷于登山、攀岩、徒步、野营等户外运动。刚开始还只是爬爬周围的小山,每爬上一座山就插一个小旗子,表示这座山峰已经被自己征服了。
渐渐地,周围那些容易攀爬的山峰都被人给插上了小旗子,人们开始向难度更高的山峰发起挑战。之后,随着装备越来越先进,技术越来越完善,人们攀登的难度也一步步升级。现在,越来越多的欧洲年轻人已经把户外运动视为一种时尚,其实中国也一样。
在此之前,我真的不知道什么叫户外运动,我只是把它算作一种不一般的旅游而已,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冒险。大四的时候,完全没事儿,我还和北大山鹰队的人混了一段时间。
我真正进入户外这个圈子,还是一位北京老驴的引导。这位北京老驴生于60年代,属于在新中国红旗下长大的一代。他们年轻时在伟大领袖的号召下,怀揣着哪里最艰苦就到那里去的志愿,走遍了祖国各地。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的旅游目的地都是他们发现的,而正是这一批人的回归城市,才将这些美好的景点带给我们。
记得最想去中国什么地方吗?拉萨、九寨沟、丽江、西双版纳?这些景点最早的推荐人就是他们。所以,当这位资深老驴告诉我有一个徒步小五台山的活动,问我愿意不愿意参加,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那是1998年,正好处于中国户外运动的大开放期。电视里播放着各类旅游、探险的节目,海归们在掀起回国大潮的时候,也不自觉地将关于户外的生活方式带了回来。我就这样赶上了趟。
痴迷
跟着北京老驴去的小五台山,是河北第一高峰,海拔2882米。由五座顶部平坦的山峰组成,因为高度低于山西的五台山,所以叫小五台山。在崇山峻岭之中,地形地貌异常丰富,林海雪峰草原,应有尽有,被视为户外运动的理想场所,驴友初段的必选之地。
从那以后,我迷上了徒步旅游。北京周边的山啊,野长城什么的,被我爬了个遍。虽然这么说有点夸张,但是真的。大学毕业以后,我进了一家国企,空闲时间相对较多,属于那种有时间没钱的。一到周末,我就背着包开始或远或近的徒步旅行,有时绕着三环暴走一天。北京最早成立的户外俱乐部绿野也爱组织这样的活动,后来就没人坚持了,因为空气太浑浊,走下来的人不停咳嗽,还有的得了肺炎。
最疯狂的时候,我每周都要到外面住两天帐篷。反正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告诉我妈一声,背着包就上路了。刚开始钱不多,只好在北京周围活动。光小五台山我就去过4次。每次路线都不一样。因为它有5个山峰。我觉得独自旅行,独自探险是件好事。为什么老想着一个人走?我这人天生就爱冒险。独自一人探险的那种刺激可以让我忘记现实中的一切烦恼,年轻,玩的就是心跳嘛。
另外一个原因,我就是想一个人静静。一个人听音乐可以放松、安静,但还不够,我还想找更安静的地方,静得整个世界只听得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这个时候还有什么会比进入山林更好的呢?
我痴迷于那种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那是一种真正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我不喜欢自驾车的原因。再怎么着,都隔了一层。这个车子本身就是一道墙。要我,一定得有一辆全是玻璃的车子,这也不行,还是把我和自然给隔开了。
徒步给我的感觉更加原始。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不喜欢吃汤泡饭。喝汤就是喝汤,吃饭就是吃饭。就像你喝咖啡,喜欢加糖,加奶,我就喝清咖啡,太苦了,我就喝一口清咖啡,再喝一口奶,反正就是不混着。这种直接、彻底的感觉是我想要的。
后来,我开始找志同道合的驴友一起徒步旅游,还是因为钱的原因,一个人走远的地方成本太高。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当然不是全程徒步,我们会事先确定好路线,哪段乘车,哪段徒步。
去稻城的时候,我们就是先坐车到日瓦乡,然后开始为期两天的徒步。这种从A点到B点的徒步穿越,并不轻松,但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惊险,我有过从马上摔下来的经历,也有受伤的时候。户外运动,你准备得再充分,也有百分之一的不可预见性。这个是无法选择的,就好像走在马路上会遇到车祸。不过总的来说,我很幸运,没遇到什么特惊险的事情。
最难忘的一次就是2004年跟一帮北京驴友攀登雪宝顶(海拔5588米,驰名海内外的岷山主峰,曾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登山队的早期训练基地)。雪宝顶为三面体,呈金字塔型,坡面陡滑,山体风化严重,滚石塌方较多。在海拔5000米的山脊上,有着深15米的对立岩壁及7米高断崖的骆驼背是通往峰顶的绝路,地势十分险要。
当时我们爬到了5500米的地方,已经到了下午3点,来不及冲顶了,大家只好下撤。就在这个地方,2003年刚刚死掉一个名叫魏洪海的山友,大家都叫他大海。他独自一人攀登雪宝顶,从骆驼背摔了下来。据说是因为滑坠导致身体严重受伤丧失行动能力,又未得到及时救助,最后死于长时间体温过低。就在他坠落的地方,1999年北大女子登山队周慧霞也曾经遇难。
想想都是来自北京,又都年龄相仿,我们一起为他举行了凭吊,这种感觉很怪异。我第一次感到死亡的气息离我如此之近。我想再这么玩下去,早晚有一天会像大海那么挂了。
回归
也许你们觉得有旅游就有艳遇。媒体也确实报道了很多因为旅游中的共同患难而成为夫妻的浪漫故事。非常遗憾,我没有。不过,这么多年的户外运动经历,还是让我积累了很多野外生存经验。
户外运动具有一定的挑战和探险性质,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就显得非常重要。找资料、查路书、下地图、设计线路、学习相关知识、熟悉各种装备等等,准备有可能是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天气、路线、装备、身体状况、风险控制,这几个因素必须考虑清楚,量力而行,千万别逞强。
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也是必须掌握的。比方定位、定向知识;简单的求救技巧---晚上生火,白天生烟;宿营地一般不能离水源太远;携带的食物吃完了如何在自然界中寻找食物;意外受伤如何包扎,怎样临时止血……
还有一些小技巧:出发前把你所有计划要带的东西收集起来,把它们放在一个房间里,凡是不知道该不该带的东西都别带,这样你的包会变得更紧凑。轻的装备放在下面,重的放在上面。因为任何人在走路时都会向前微倾,这样就把重量集中在你的臀部而不是你的肩膀上。尽量让包又薄又高而不是又矮又厚,另外还要避免悬摆的物件,当你走路,这些东西的摆动会耗费你的体力。那些附在你腰带和肩带上的可爱的小包呢?其实它们是沉重的累赘。当你需要防晒霜和胶卷时,花不了你多少时间把它们从你的背包上层口袋中取出来。唯一的例外是辣椒水喷洒剂。它应该在你触手可得的地方。
我建议个人必备14样东西:1个口哨,1把瑞士军刀,打火机,头灯,食品,水,有边帽,防晒霜,太阳眼镜,小型急救包,手帕(用来擦拭物品和当包扎布用),恶劣天气下穿的衣服,药品(千万别依赖别人),卫生纸。
为什么没有相机?呵呵,很多人现在就是爱在器材、装备上下功夫。其实什么东西都是够用就行。真正的老驴友不拍照片或者说只拍很少的照片。因为拍照会妨碍你欣赏、体验周围的景色。最初我带在身上的胶卷有20个,慢慢地变成了10个,5个,3个,即使现在都用数码了,我拍照也不会超过100张!
驴游十年,我曾经开过户外体育文化公司,想把爱好与工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结果发现爱好不再是爱好,工作也不再是工作!年岁渐长,驴群中的绝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开始成为安分守己的"安家驴"。有的开起了户外装备店,有些还在做活动,而我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爹,一个开着车、付着房贷的都市白领。
我不得不放弃以前的驴行,开始另外一种旅行。少了任性,多了责任,我觉得没什么不好,珍惜自己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