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冰
有人说驴友是旅游的谐音。从早期的公差游开始,到后来的跟团游、背包游,驴友早已有之。伴随着归国潮、黄金周以及互联网的兴起,十年之间,全民皆"驴"几成奇观。
也有人说驴友是背包客的翻译。中国传统文化中负重、吃苦、要求简单的"驴"形象,与西方后工业思潮中背负行囊、不怕吃苦、不以享乐为目的、更注重心灵净化的背包客精神不谋而合。
无论倾向于哪一种解释,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驴友已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标签化称谓。驴友的族群分化应该是最近5年的事儿,80后热衷于炫装备,60后唱响了"豪华游",70后彻底退出江湖做起了"安家驴"。
还有那么一族,把中年人的理性和做商业计划书的审慎用到了"驴友文化"中。他们不服老、不在乎装备的浮华,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得到了家庭的支持,甚至为了培养子女的吃苦精神又重新背起了背包。
这是一帮资历深厚的F40,一群泡在野外的当代老驴。他们开着老切,背负行囊,找点空闲,凌晨上路。
不管是千里走单骑,还是结伴豪华游,他们总是渴求发现那些"没走过的路,没看过的风景"。他们注定要不断抛弃,不停行走,永远在路上寻寻觅觅。(陈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