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大铮
海丰人说,马思聪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家乡,他一直站在家乡的红海湾。
“瑞雪,34年前,是你把马思聪带到美国;34年后,又是你把马思聪送回了中国。”2001年7月18日,当马瑞雪女士在登上美国费城至中国北京的飞机前,夫婿吉承凯深情地望着她,一字一句地说。
马瑞雪的眼睛湿了。34年了,马瑞雪已从姑娘变成了祖母;而父亲马思聪1985年刚被摘掉“叛国投敌”的帽子还没等到回去看看,却撒手人寰。34年的人间沧桑,34年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马瑞雪品味得最深。
34年前的那个冬季,“文革”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的艺术及生命,遭受到凌辱和危害,身为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学生、马思聪钟爱的小女儿与父母及弟弟来到了太平洋的彼岸——美国。34年后,她又带着马思聪魂归故里的遗愿,带着全家人的重托飞向中国……
7月23日。广州艺术博物院多功能厅。
“1966年的初冬,长城在听,长江在听,华夏大地所有的心灵都在听,然而,那个吟唱了365天的百灵却突然失声了……1987年的海丰,南海在等,妈祖在等,榕树在等,方圆百里的父老乡亲都在等,可那只飞翔了20多年的独雁,却突然终止了他那呼唤了一生的长鸣……”
当马瑞雪看完了家乡汕尾电视台拍摄的有关马思聪的音乐片《乡曲》后,泪流满面,泣不成声。陪同她的一干人也都唏嘘不已。人们告诉她,这部片子是在全国播放的,反响强烈,还得了大奖,说明人民是热爱马思聪,理解马思聪,怀念马思聪的。
瑞雪告诉我们:“爸爸在国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祖国和祖国的音乐事业。每当国内有人去拜访他,他总是兴奋地问这问那;过后,又总是夜不能寐。
“爸爸的英语、法语都是顶呱呱的,但他讲课时都是用汉语,从来不夹杂外语。
“爸爸在国外20多年,当他接电话时从来都是用‘喂,而不是用‘HELLO……”
这就是马思聪,这就是马思聪的思乡情结。正像一首诗说的:天涯海角的浪花/带不走他一丝一缕的乡风/异国他乡的行程/扯不断他盘根错节的心藤/千山万水的阻隔/挡不住他与生俱来的恋母之情。
依山傍水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建筑恢宏,品位高雅,设施一流,管理现代。陪同马瑞雪的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陈玉环告诉瑞雪:在这艺术殿堂里,除了设立了多个综合艺术展馆外,还建了赵少昂、赖少其、廖冰兄、杨之光、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名人艺术馆;赵泰来、欧初收藏艺术馆。在名人馆里,立着艺术家的塑像,挂着艺术家的年谱,展示着艺术家的作品、成就,让这些艺术家及其艺术得到永恒。
“广州的变化太大了!我都认不出来了。”那几天瑞雪常这么说。
7月25日。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当那杜鹃啼过,声声添乡怨,更那堪江水呜咽,暖丽南国多情的孩子啊……”一个女学生正在演奏马思聪的《思乡曲》。那如歌如怨、如泣如诉的小提琴声,声声敲打着每一个人的心。命运竟会如此捉弄人:马思聪年轻时写下《思乡曲》,晚年时却在异国他乡饱尝思乡之苦。
星海音乐学院的师生们还演出了马思聪的作品《粤曲三首》、唐诗《相见难》、小提琴曲《山歌》。末了,由演出的师生与来访的嘉宾共同演唱了由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马瑞雪走上了舞台,美国费城华商会副会长、美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等走上了舞台……这些当年唱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长大的红领巾,和那些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长大的红领巾,同台高唱马思聪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台上台下,激情洋溢,优美的旋律,铿锵的誓言回荡在演出大厅内外……
广州文化艺术界的朋友听说马瑞雪来了,纷纷登门拜访:瑞雪的老同学罗小平教授给瑞雪送来了自己音乐理论的专著;奇石大王李观云送来了珍贵的孔雀石;青年书法家李显达送来了书有“思源赤子心,聪冠华夏魂”的条幅;著名画家陈兆康和广州楹联学会副会长顾玉潜送来了合作的一个扇面:题词“知音”的一面画着两只呢喃细语的小鸟,另一面写着对联:“思怀故里,赤子情一曲,誉在民心,绝代琴声绕中外;聪耀乐坛,桃李遍八方,德存日月,宗师伟绩扬古今。”
7月24日,广州海丰市街头张灯结彩,悬挂着“热烈欢迎马瑞雪女士回乡访问”的巨幅横额。马瑞雪一行风尘仆仆地向马思聪的故居走去。沿途的父老乡亲向她招手致意、热烈鼓掌。瑞雪再次落泪了——“爸爸,女儿代您回家了……”
马思聪1912年出生在海丰的红海湾。自1942年离开海丰后,就再也没回过家乡。连已做了祖母的马瑞雪都是生平第一次回家乡海丰。
家乡的领导为马瑞雪设宴洗尘;海丰的父老乡亲簇拥着马瑞雪瞻仰了耸立在科技大厦、海边雕塑群中的马思聪的塑像;欣赏了家乡的西秦戏、白字戏和一位家乡少年的小提琴演奏;马瑞雪头一回来到马氏宗祠向列祖列宗添了香火,行了大礼;头一回来到马氏家族中接受了马家长辈封的“行是”;头一回和乡里乡亲们一边品着“芝麻咸茶”,一边倾诉别离之情;头一回来到了爸爸马思聪诞生的那间小屋;头一回光着脚丫踏上了家乡的海滩……
海丰市领导对瑞雪说:“我们海丰近代史上出了三个大名人:大革命家彭湃,国民政府的大官陈炯明,大音乐家马思聪。马思聪生在海丰,长在祖国,扬名世界。不但是我们海丰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全世界华人的骄傲。”
马瑞雪千感谢、万感谢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千感谢、万感谢家乡人民对马思聪的崇高评价。
马瑞雪告诉我们她的一个心愿:她和弟弟马如龙及全家人要把爸爸的小提琴、钢琴、作品原稿、书画、奖品、纪念品统统捐给祖国,设立“马思聪音乐艺术馆”;组织“马思聪音乐会”演出世界优秀的音乐作品……
海丰人说,马思聪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家乡,他一直站在家乡的红海湾,妈祖前,榕树下运弓拨弦,他已经演奏了将近一个世纪了,年年月月如此,日日夜夜不停,因为他的琴,是拉给伟大母亲听的……
2001年7月27日。中国广州文化假日酒店。马思聪先生遗物捐赠签字仪式在此隆重举行,马思聪艺术馆落户广州。
马思聪回来了。
(此文撰写于2002年,作者为原广州市侨办联络接待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