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磊
不管中国政府愿不愿意面对,巴拿马药品污染事件都将成为中国制造出现致命危机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中国独立自主地扮演自己的全球贸易角色,这是大国享有的优势,也是大国必须肩负的责任,却也给政府的监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54岁的万其刚不停地重复:“我没有错,更不想理睬你们这些记者,要采访,你去找外交部。”这个苏北乡村的小化工厂老板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4年前的一笔小生意给他带来了这么多麻烦。
2003年7月,46桶含有有毒物质二甘醇的化工原料被贴上“TD甘油”的标签,从万其刚位于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横巷村的甘油厂出发,辗转西班牙巴塞罗那,运抵巴拿马。
人们没想到,一直到2006年,巴拿马的Medicom公司将过期的TD甘油更改日期后,依然顺利地卖给了国家社会保险局下属的制药厂更没有想到的是,这里边含有能致人死亡的二甘醇。
包括经手的3家贸易公司、3个国家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部门以及巴拿马的制药厂在内的所有机构,都没有人去对TD甘油的成分进行核实。最终,有毒的工业原料被用于26万瓶止咳糖浆,引发了百余人死亡的惨剧。
2006年,当巴拿马出现莫名其妙的疫情,医院的病人们数以百计地死去时,并没有吸引世界的目光,各大通讯社的记者们平静地叙述着这个南美小国的灾难。但当人们知道,这些原料来自中国时,一切都不一样了。
令人不安的灾难和报道
2006年10月29日,新华社一则有关“巴拿马止咳糖浆毒死34人”事件的报道并没有引起中国人的关注,对于这个没有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南美国家,中国媒体鲜有关注,偶尔提及,也只是集中于巴拿马运河的经营权以及两个国家建交可能性的问题。
新华社的报道中提到,巴拿马民众现在谈起政府药厂生产的止咳糖浆无不色变,因为服药者中有34人死亡,40多人住院,其中超过一半病情严重。为缓解民众的恐慌情绪,巴拿马政府在全国设立34家全天候诊所,近5万人因担心自己中毒接受了血检。
尽管巴拿马政府已紧急召回制药厂生产的24种药物,暂停所有政府药厂生产,挨家挨户发布警告,收回受污染药物,但死亡人数仍在增加,很快就超过了300人。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赶在潮湿的天气来临之前,匆匆将尸体埋掉。
巴拿马城一家诊所的负责人戴维·阿夫雷戈说:“我们正面临一场危机。人们充满担心,气氛相当紧张。”阿夫雷戈说,政府官员尤其担心对污染药物知之甚少的农村地区。
随后,在巴拿马政府的要求下,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FDA)介入了对灾难的调查,很快查明,罪魁祸首是供货商供应给药厂的过期甘油,供货商把早在2004年就过期的甘油失效年份改为2007年,提供给药厂。更严重的是,这些甘油(丙三醇)里居然充满了有毒的工业原料二甘醇。
巴拿马当局逮捕了5名出售污染原料的嫌疑人,其中包括供货企业Medicom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至于这些有毒的原料如何逃过药厂的检验而被用作糖浆生产,巴拿马政府至今没有公布最终的调查结果。
真正的供货商也没有找到。巴拿马总检察长安娜·戈麦斯说,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供货商是一家空壳公司,没有地址。这类空壳公司有名无实,没有办公室和雇员,称作“幽灵公司”,在巴拿马相当常见。在巴拿马邻国哥伦比亚,许多毒贩注册这类“幽灵公司”,充当贩毒活动的幌子。
巴拿马当局只是查明,这些有毒的原料来源于国际贸易,在对原料来源的追踪中,位于中国江苏泰州的一家化工厂最终成了怀疑对象。为此,早在2006年10月份,美国FDA曾经发函请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助调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处处长申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国家药监局在第一次调查之后,向美方做了通报,认为有关公司不属于药品生产或经营企业,他们生产的替代甘油是化工原料,不是药品生产原料。
国家药监局的官员们原本以为此事就此结束。—直到2007年5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却又大幅刊登了两名记者对此事的调查过程和结果,认为是中国落后的药品安全规则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这则被全球媒体广泛转载的调查报道将发生在巴拿马的灾难带来的压力几乎全部转移到中国政府身上。国务院不得不牵头,多部门组成工作组,再次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
一家乡村甘油厂的16年
所有调查的焦点都集中在位于江苏省泰州市黄桥镇横巷村的泰兴市甘油‘早在1991年,这家乡镇企业就开始生产自己独有的TD甘油。
1994年底,泰兴市甘油厂经历了第一次风波。
当时,这家还是集体企业的化工厂把60吨TD甘油卖给了一家上海贸易公司,当贸易公司转手再卖给他的广东客户时,却遭遇了对方的退货,理由是,经过化验证明:TD甘油根本不是甘油。
更糟糕的是,在来回运输的过程中,这批TD甘油已经变质、出现严重货损。这让总经理王日宏非常气愤,认为自己是被甘油厂欺骗了,因此将泰兴市甘油厂告上法庭。
据当年参与诉讼的律师吴奕刚回忆,那场官司,在当地经历了一审、二审之后,都是判决王日宏败诉,可他一直不服,申诉到江苏省高院,由高院指定扬州市法院异地裁决,最终认定泰兴市甘油厂的TD甘油名不副实,要求泰兴市甘油厂赔偿30万元。
那次事件只是合同纠纷,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就没有引起人们注意,当地质量监管部门并没有对甘油厂进行严厉的处罚。
那之后很多年,泰兴市甘油厂一直生产着其独特的TD甘油,虽然这个名称并不规范,而且里边含有可以致命的二甘醇。大部分时间里,他们的产品都只是卖给国内客户,并一直安然无恙。
一直到2006年,轰动全国的“齐二药事件”内幕披露后,人们才知道,最终导致广东5人死亡的根源正是药物里的工业原料二甘醇。“齐二药事件”里,一吨有毒的二甘醇同样是从泰兴流出。不过,令万其刚感到幸运的是,出事的并不是他的甘油厂,他赶紧改进工艺,把TD甘油里的二甘醇成分去除掉。
但万其刚没有想到,4年前的那笔交易,还是给他惹来了麻烦。但万其刚不承认这些人的死亡跟他的甘油厂有任何关系。“我卖的是TD甘油。不是甘油,属于化工原料,你要用成什么,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万其刚对所有的记者都这么说,但是,在出事之前,他显然乐于别人把他的产品混成甘油,那样可以卖得好价钱。
到现在为止,中国大大小小的贸易网站上,仍然充斥着同类的宣称提供廉价药用甘油的信息。
贸易公司与商检的责任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中服嘉远贸易公司是这起贸易链条上的另一个焦点。公司在转手这些TD甘油时,对其中的成分是否知情?是以何种名义报关?对于采购方购买
甘油主要是用来制药这个意图是否清楚?
面对这些问题,该公司总经理李粲一概拒绝回答。在事情发生之后,他们也关闭了自己的网站。这家公司的举动让很多人不解。“其实,要分清责任非常简单,只需贸易公司把采购合同、报关单等等相关资料拿出来,只要上面注明的原料名称和实际产品一致,贸易公司就没有任何责任。”商务部一名专家接受记者咨询时称。据悉,中服嘉远贸易公司从泰兴甘油厂买人TD甘油的价格为每吨6900元人民币,业内人士称,当时药用甘油的价格大约在每吨1.8万元。
据记者了解,2003年,当西班牙的贸易伙伴找到中服嘉远要求购买甘油时,甚至不愿意做这笔生意,因为利润实在太小了,46桶甘油,货值还不到10万元,只是碍于老客户的面子,才答应下来。这家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没有想到,这么小一桩生意居然带来了如此大的麻烦。
成立于1983年的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资委直接领导的大型综合性外贸公司,该公司办公室陈主任无奈地称,这件事情闹得太大了,有关方面正在调查,还没有定论,他们不方便接受采访。
北京一名资深外贸公司经理向记者介绍,目前在中国外贸行业,大型的生产商基本都是自己铺设外贸渠道,产品出口的质量相对有保障,而对于很多小的生产商来说,培养业务员,建立跨国贸易渠道,根本支付不起成本,他们往往要依靠各种各样的贸易公司来生存。目前,在外贸领域,两种生存模式大约各占一半,各有利弊。
相对来说,大型外贸公司与小生产商之间的合作模式漏洞会多一些,贸易公司大都是一层一层把业务分包出去,对于自己的业务员采购商品的质量,很难进行什么有效管理。
而货物通过海关和商检时,大都由贸易公司聘请专门的报关行代理报关,只要产品不是什么违禁品,基本上就很容易通过海关和商检的检查。甘油原本就属于中国法定商检产品,但是,万其刚的TD甘油辗转三大洲时,并没有人检出其中名不副实的成分,依然用到了糖浆生产中。
“中国的商检存在很大漏洞。”外经贸专家马宇告诉记者,“早在2005年,我国的出口商检目录就有3361种产品,约有近9000亿产品的检验量,以我国现在的商检力量,不可能完成这么普遍的检验。”马宇认为,商检能力达不到,在商检中就会有优先安排,只盖章不检验等现象,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现有的商检目录应该至少减少一半,商检目录少了,商检达标的产品出现问题商检部门是要承担责任的,而不能再以力量不足为借口。但同时马宇也认为,商检主要力量应该放在对进口商品的检验上,而不是出口。世界各国基本都是检验进口,出口有对方或第三方检验。
消费品出口的利润与风险
在西方媒体的热炒下,巴拿马药品污染事件正在变成一场事涉中国制造质量危机的大讨论,虽然人们都知道,酿成灾难的主要责任在于巴拿马当局粗疏的药品监管体制。不管中国政府愿不愿意面对,这都将成为中国制造出现致命危机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随着中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世界贸易体系,遍布城乡的各种生产商们成为世界原料供应商的门槛也越来越低。以药品原料出口为例,2005年,中国医药类产品出口达138亿美元,出口医药品九成四为西药,西药原料药为最大宗。而且还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在增长。
中国正在成为原料药出口大国。尤其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廉价药品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劲,在可观的利润刺激下,各国大大小小的采购商们纷至沓来。粗疏的全球贸易监管链条根本无法有效遏制商人们逐利的冲动。
从苏北乡村到北京再到西班牙、巴拿马,在这条长长的贸易链上,只要有一个环节是严谨的,都不会造成最后的悲剧。一条全球贸易链条向人们清晰地展示了一遍,市场道德危机的爆发如何一步步夺去了几百人的性命。
不只是原料药,所有消费品的全球贸易都存在安全问题,这不是中国政府独有的难题,但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显然更加迫切。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先是被媒体报道,涉嫌美国“有毒”宠物饲料事件,后又卷入巴拿马药品污染、“有毒牙膏”事件,接连不断的消费品安全问题,已经让中国政府疲于应付,外交部发言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站出来为那些原本毫不知名的乡村作坊澄清问题。
早就定下日程的国际消费品安全会议,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政府危机公关之举。5月21日至22日,打着“消费品安全,共同的责任”的主题,会议在北京召开,由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和国际消费品健康与安全组织共同主办,美国消费者保护部门、欧盟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日本经济产业省等约300人出席了会议。
在5月22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欧盟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总司长罗伯特·马德林毫不客气地说:“根据我们的数据,去年一年,欧盟进口的危险消费品近一半来自中国。”他敦促中国相关部门应与欧盟消费品监督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和监管合作,以建立中国产品在欧盟消费者中的信心。
而美国人则更加直接,FDA上月扣留了从中国进口的107种食品,而今年4个月内已有298次船运食品遭FDA拒绝入境。不管这是不是故意设置的技术贸易壁垒,这类事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消费品的出口。接连不断的安全事件和媒体的炒作更严重地影响着全球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信心。
从外交部频繁的危机公关到做东召开国际消费品安全会议,消费品安全已经引起了中国的重视,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李传卿称,目前中国已经与欧盟建立了中欧消费品安全磋商合作机制,与美国定期举行中美消费品安全峰会,分别与日本、韩国建立了消费品安全方面的合作机制。
另据5月23日消息说,针对媒体报道的“巴拿马药物中毒事件”,由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已在北京、江苏两地同步开展调查工作。
但是如果商检体制依然存在漏洞,小作坊企业还是遍地开花,要从根本上保证消费品安全依然难度巨大。国内消费者的遭遇在全球化的时代迟早要被复制到家门外,国际间的磋商合作机制只能是事后的“形象补救”。
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几十年前,日本、中国台湾等地跟今天的中国大陆一样,都曾经历过仿制、低价供应工业、食品药品原料的阶段,有专家认为,当年日本,台湾地区能平稳地度过这种阶段,成功地维护了本地区在国际上的形象和经济利益,一个很特殊的历史原因是因为日本与中国台湾能被美国从政治与经贸上有效约束。现在,中国独立自主地扮演自己的全球贸易角色,这是大国享有的优势,也是大国必须肩负的责任,却也给政府的监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刊记者杨军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