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也得敢爱敢恨
吴非先生在《杂文真的很好写》(《杂文选刊》2007年9月[上])中说:“不久前,有读者提议你们杂文家以后不要再说什么‘敢爱敢恨,要有点悲悯情怀,多讲讲博爱,多讲讲仁慈吧,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他要求杂文家多讲些宽容和谐。”他“可能是代表一些人谈的,要不就是脑子糊涂”。
当今社会虽处于繁荣时期,却仍存在机体蛀虫、局部疮、个别痈疽,仍需鲁迅的解剖刀、聂绀弩的弓箭、以及邵燕祥“非神化”的胆魄。否则,权钱交易者、走私贩毒者、豆腐渣工程制造者、坑蒙拐骗者、携款外逃者、公款吃喝者、开黑窑害死人命者、以执法之便追打小摊贩者等等嘴脸、品行何能曝光?公平、正义、秩序、和谐,以何维护?
即便杂文家胸中喷涌真情实感,憎恨厌恶,其实也同当年一般,用理智的愤恨挚爱铸成刀剑弓箭解剖刀,维护正义,申诉公平,保卫着有序和谐。扩而大之,即便众多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笔下,也多为揭露罪恶表达敢爱敢恨的文字;不然,鬼蜮横行、凶徒作恶、路人侧目而无人管无人斥,不更助长凶焰恶光、破坏社会和谐吗?
“爱”“恨”是和谐的统一。哪一位“敢爱敢恨”说真话说人话的杂文家,不是“悲”天之欠“和谐”,“悯”公平正义难及于草民人间而举笔为文的呢!“敢爱敢恨”是“和谐”之双轮两翼,若一味悲悯仁慈宽容博爱而不敢恨怒,便会有失一翼一轮而使“和谐”难以飞翔前行。
马望德(北京)
针血两感
读了《一针见血》(《杂文选刊》2007年8月[上]),颇有针针见血之感,例如下面两针:
“大学排行榜是把苹果和橘子放在一起评价。”把综合型院校和应用型院校以同一标准一起评价,既不科学又不公平。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先生举了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苹果是蔷薇科,橘子属芸香科;前者主产于北部,后者主产于中部和南部。虽然同是常食的木本水果,但营养成份不同,口味迥异。说哪个口味佳哪个营养好,完全可以;但要把它们不分门类煞有介事地评出优劣,次第排行,岂非滑天下之大稽。潘先生把大学排行之不妥以此作比,令人信服。
综观神州大地,三百六十行比较之热潮何止大学一行,希望能从盲比中清醒。
“84%的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接发短信息,55%不会使用电脑上网,72%不会使用街头提款机提取小额钞票。”街头提款机且不说。手机接发短信息及电脑上网,这一针,扎的是老年人得不到“科技关怀”之穴。我以为未必。社会对个体的关怀离不开经济,教育也好医疗也罢,科技岂能例外?退休时家里已有“座机”,根据生活需要似不必另置“手机”;至于电脑,身价过高,我辈岂敢问津。即使天上掉下电脑,上网费用也不会随机“下凡”。对于高收入者来说区区小数,在我则徒增大笔固定开支,更显捉襟见肘。至于“科技关怀”,大多数城市的老年大学足可解决老人的“知识饥荒”,自问虽已老迈,但也学得一二。如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医保待遇等等,这些方面抽样调查的结果,绝对不会是84%和55%了。
世华(浙江)
“你是公民,也是记者”
柴静的《你是公民,也是记者》(《杂文选刊》2007年8月[上]),文中观点很有道理,我十分赞同。
我想知道我们国家的发展状况,我想了解很多事情的真相,因为我是国家的公民,国家的一切都关系到我的切身利益,我就是要尽匹夫之责。以我的理解,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发现事关国家前途百姓命运的真相并予以公开——只要无违法律规定。这个时候,我是公民,也是记者。探寻真相不是记者的专利,披露真相也不能由媒体垄断。真相不是记者采访出来的,没有记者的地方也有真相。作为公民的老百姓就生活在真相里。披露真相是公民的义务更是权利。
我们不能单单靠记者把所有的真相大白天下,媒体是有限的,记者也是有限的。常常看到“记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这“第一手资料”哪里来的?是从了解真相掌握有关证据的公民那里得来的,其实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不是记者,而是某个或某些没有记者证的公民。
任何封锁消息掩盖真相歪曲事实的做法都是徒劳,不仅违背社会发展的潮流,也违反了法律的意志,终归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某些闹出丑闻的地方千方百计遮遮掩掩,让这些地方的御用“记者”反面文章正面做,什么树形象扬正气一片形势大好装腔作势涂脂抹粉自我标榜不一而足。但真相还在百姓的眼里。真相就是百姓身边的事实,不是“记者”笔下的文字。
你是公民,也是记者。当更多的公民担当起记者的角色时,真理的阳光就会驱散更多真相之上的阴影,我们头顶的天空就会更蓝。
马长军(河南)
“和谐”也得敢爱敢恨
吴非先生在《杂文真的很好写》(《杂文选刊》2007年9月[上])中说:“不久前,有读者提议你们杂文家以后不要再说什么‘敢爱敢恨,要有点悲悯情怀,多讲讲博爱,多讲讲仁慈吧,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他要求杂文家多讲些宽容和谐。”他“可能是代表一些人谈的,要不就是脑子糊涂”。
当今社会虽处于繁荣时期,却仍存在机体蛀虫、局部疮、个别痈疽,仍需鲁迅的解剖刀、聂绀弩的弓箭、以及邵燕祥“非神化”的胆魄。否则,权钱交易者、走私贩毒者、豆腐渣工程制造者、坑蒙拐骗者、携款外逃者、公款吃喝者、开黑窑害死人命者、以执法之便追打小摊贩者等等嘴脸、品行何能曝光?公平、正义、秩序、和谐,以何维护?
即便杂文家胸中喷涌真情实感,憎恨厌恶,其实也同当年一般,用理智的愤恨挚爱铸成刀剑弓箭解剖刀,维护正义,申诉公平,保卫着有序和谐。扩而大之,即便众多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笔下,也多为揭露罪恶表达敢爱敢恨的文字;不然,鬼蜮横行、凶徒作恶、路人侧目而无人管无人斥,不更助长凶焰恶光、破坏社会和谐吗?
“爱”“恨”是和谐的统一。哪一位“敢爱敢恨”说真话说人话的杂文家,不是“悲”天之欠“和谐”,“悯”公平正义难及于草民人间而举笔为文的呢!“敢爱敢恨”是“和谐”之双轮两翼,若一味悲悯仁慈宽容博爱而不敢恨怒,便会有失一翼一轮而使“和谐”难以飞翔前行。
马望德(北京)
针血两感
读了《一针见血》(《杂文选刊》2007年8月[上]),颇有针针见血之感,例如下面两针:
“大学排行榜是把苹果和橘子放在一起评价。”把综合型院校和应用型院校以同一标准一起评价,既不科学又不公平。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先生举了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苹果是蔷薇科,橘子属芸香科;前者主产于北部,后者主产于中部和南部。虽然同是常食的木本水果,但营养成份不同,口味迥异。说哪个口味佳哪个营养好,完全可以;但要把它们不分门类煞有介事地评出优劣,次第排行,岂非滑天下之大稽。潘先生把大学排行之不妥以此作比,令人信服。
综观神州大地,三百六十行比较之热潮何止大学一行,希望能从盲比中清醒。
“84%的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接发短信息,55%不会使用电脑上网,72%不会使用街头提款机提取小额钞票。”街头提款机且不说。手机接发短信息及电脑上网,这一针,扎的是老年人得不到“科技关怀”之穴。我以为未必。社会对个体的关怀离不开经济,教育也好医疗也罢,科技岂能例外?退休时家里已有“座机”,根据生活需要似不必另置“手机”;至于电脑,身价过高,我辈岂敢问津。即使天上掉下电脑,上网费用也不会随机“下凡”。对于高收入者来说区区小数,在我则徒增大笔固定开支,更显捉襟见肘。至于“科技关怀”,大多数城市的老年大学足可解决老人的“知识饥荒”,自问虽已老迈,但也学得一二。如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医保待遇等等,这些方面抽样调查的结果,绝对不会是84%和55%了。
世华(浙江)
“你是公民,也是记者”
柴静的《你是公民,也是记者》(《杂文选刊》2007年8月[上]),文中观点很有道理,我十分赞同。
我想知道我们国家的发展状况,我想了解很多事情的真相,因为我是国家的公民,国家的一切都关系到我的切身利益,我就是要尽匹夫之责。以我的理解,每個公民都有权利发现事关国家前途百姓命运的真相并予以公开——只要无违法律规定。这个时候,我是公民,也是记者。探寻真相不是记者的专利,披露真相也不能由媒体垄断。真相不是记者采访出来的,没有记者的地方也有真相。作为公民的老百姓就生活在真相里。披露真相是公民的义务更是权利。
我们不能单单靠记者把所有的真相大白天下,媒体是有限的,记者也是有限的。常常看到“记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这“第一手资料”哪里来的?是从了解真相掌握有关证据的公民那里得来的,其实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不是记者,而是某个或某些没有记者证的公民。
任何封锁消息掩盖真相歪曲事实的做法都是徒劳,不仅违背社会发展的潮流,也违反了法律的意志,终归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某些闹出丑闻的地方千方百计遮遮掩掩,让这些地方的御用“记者”反面文章正面做,什么树形象扬正气一片形势大好装腔作势涂脂抹粉自我标榜不一而足。但真相还在百姓的眼里。真相就是百姓身边的事实,不是“记者”笔下的文字。
你是公民,也是记者。当更多的公民担当起记者的角色时,真理的阳光就会驱散更多真相之上的阴影,我们头顶的天空就会更蓝。
马长军(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