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纳格的魅力

2007-05-14 15:05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23期
关键词:机芯手表

沈 铭

在戴首饰被当作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加以封杀的年代里,手表成为惟一的随身装饰品

我收藏的第一块瑞士表是英纳格星钻140,这是我父亲留下来的,虽然从未擦过油泥,但至今依然可以在机械表日误差的允许范围内运行。

这块表是在1970年代初购买的,当时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手表主要是英纳格和罗马,此外还有梅花、西玛、山度士、野马(法国)、基洛夫(前苏联)什么的。由于英纳格表质量优良,价格适中,所以受到中国用户的广泛欢迎,并被喻为百姓的劳力士。那时,英纳格男表被老百姓称作大英格,中型表或坤表则被称作小英格,充分体现了英纳格表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在工资水平普遍偏低的年代里,买手表差不多是每个家庭的一件大事,先是攒钱,钱攒够后往往还要开个家庭会议来讨论买什么牌子的表。而商店里卖表也有讲究,长方形的表盒里有许多格子,手表一块块地放在格子里供顾客选择,表带一般作为附件单卖。那时的手表被分为7个等级,较正规的商店(像当年北京新街口商场)会在价签上标上01-07的字头来标识出所售手表属于那个等级。比如,罗马为03、山度士为04、国产表为07等等。英纳格表是4类表,所以价签上往往会有04字头的提示。

英纳格表造型经典、并不张扬,但做工给人感觉比较细腻,且走时精准、耐用,所以英纳格表的销量在当时名列前茅。在戴首饰被当作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加以封杀的年代里,手表成为惟一的随身装饰品,而英纳格则是这一饰品中的玫瑰。那时候,年轻人以佩戴英纳格表而自豪,中老年人则以佩戴英纳格表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差不多从那时起,英纳格就同中国百姓计时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有资料显示,雷锋当年也戴英纳格。

英纳格表源于1854年瑞士RACINE家族企业,其名字倒转写来便成为英纳格的品牌。历史上,英纳格表厂是个全能生产厂,从机芯到表壳全部自产。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英纳格表其机芯变化多样,产生过不同风格,像1120机芯、1290机芯等等,这些由RACINE家族独立发展时期的产品现在已经开始成为钟表发烧友的收藏品。

1980年代以后,英纳格表全面引进伊泰机芯,这就使得英纳格表与同样采用伊泰机芯的西玛(一类三等)、宝路华(美国,二类二等)等昔日等级较高的表处在同一个档次上,由于采用了机芯厂生产的机芯,所以英纳格表将侧重点全面转向外观设计,使得现在的英纳格款式众多、琳琅满目,除机械表之外还有电子表,用户的可挑选余实际上大大扩展了。

近20年来,大部分英纳格机械表还采用了透芯(即透底)技术,可以一览伊泰机芯的风采,这也增加了新款英纳格表的观赏效果。

记得197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参加工作不久,那时买表要表票,常常还伴随持票排队购买的景象。于是,每当有同事买了新表,大家都会聚在一起睹鲜,少不了比表、聊表。那时国产表占有很大比重,西铁城(日本,六类一等)就算很不错的表了。我也特别想要一块手表,而且是英纳格,但是那会儿工资实在少得可怜,除去吃饭所剩无几,我的第一笔积蓄权衡了许久,由于实在是酷爱摄影所以还是买了部海鸥牌相机,之后,再也无力购买大英格。

我的第一块表是“走后门”买到的,那是一块国产表。后来,我又换过几块手表,包括精工表和精工旗下爱普生机芯的电子表,但都不够英纳格的级别。终于,1990年代初收入有了明显提高,我又被市场上的英纳格所吸引,尤其是英纳格装备了百看不厌的伊泰镀金机芯,最后下决心买了一块能抗10个大气压的英纳格防水自动表,版本号是2169.53.37,这块表一直伴随我到2000年,直到表多了、戴杂了才将它收存起来。

我对表的喜爱和对英纳格的偏爱也成了周围朋友们的话题,因此也得到了一些包括英纳格在内的旧表。而我爱人和孩子则因为了解我的兴趣,所以,在我生日的时候我有时会得到一块品牌手表。2005年2月,我爱人特别从香港大光明钟表公司给我带回一块英纳格新款表作为生日礼物,她知道我喜欢英纳格的理由是“反对高昂的手表价格”,英纳格刚好适合我,而且是“大光明”出的货。这块表的版本号是2165.50.80,机芯AR 3165(伊泰2824-2),虽然不是镀金机芯,但它将我的英纳格梦又继续向后延伸着,也加倍弥补了我参加工作时候的缺憾。

(作者系钟表收藏家)

猜你喜欢
机芯手表
谁偷走了手表?
在家办公很自在
新贵俱乐部
手表
腕表的 时髦度 与性别无关
我拥有了预言手表
麦唛的手表
彩色手表
亨利慕时 万年历经典HERITAGE限量版腕表
卡地亚 Clé de Cartier系列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