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禹:半世纪的藏与捐

2007-05-14 15:05何晓鹏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13期
关键词:石像古玩古董

何晓鹏

每一件藏品都像他的儿女,这里有斩不断的亲情

近1500件古董——终其一生省吃俭用万里奔波收集而来,然后无偿捐赠,这种人轻易不会有。

邓禹,是这样的人。

83岁的邓禹是中国收藏界的奇人,也是著名文物鉴赏家。邓老的父亲邓均恩是同盟会会员,母亲谢淑卿在民国二年毕业于中国第一所医学校——广东光华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前身),是南中国第一位现代女医生。受母亲熏染,邓禹在50年代初读大学时便收藏古董,从陶瓷字画开始,兼及铜器,之后向玉器、石像、木器……拓展开去。

走进邓禹的家,除了一张单人床上容老先生休息外,其余空间全被古玩占据,架满了、橱满了、箱满了、地满了,床下椅上、桌底门边,全是古董,外来人想找立足之处,难上加难。

邓老收藏至今已经50余年,对文物的鉴赏力称得上目光如炬,这也是老先生常常自矜的。慕名来观的人常常好奇为什么邓老买东西总是那样便宜,极富童趣的老先生嘴一咧,笑眼成缝,打趣道“我眼力好,它们都往我这凑,有缘”。

所谓眼力好,指可辨真伪,可以捡漏。但时到当下捡漏并非易事,行家众多真品却少,漏人人想捡,损失惨重者十之八九。

邓禹不同,藏品颇丰且件件价值不菲。多年来,老先生收藏古玩只靠薪水积蓄,古玩直攀天价,好东西却绵绵不断搬进家来,邓禹说,一靠缘,二靠眼。

邓禹有四幅晚清名人钱慧安的人物长卷,按购买时市值,价格均在两万以上。当时画主捧来给邓老看,老先生喜欢非常,并把实际市价如实相告,但苦于自己财力有限,便还价每幅5000元。画主自觉可以卖得更高,没有应允。但时隔不久,画主又来拜访,说愿意以每幅5000元价格出让。原来除了邓禹外,别人都不敢鉴别画的真伪,所以不敢购买。邓禹买到画后,终日眉眼带笑,不断说捡到了宝。

还有一次是2004年,在北京琉璃厂小学旁的胡同里,逛一家古玩店时,邓禹发现了一件青铜器皿,堆在杂物之中,很不起眼,店主也没把这件物品当回事儿。老先生却越看越眼热,断定是西周以前的物件儿,并以350元买下。为了验证自己没有看错,邓禹又花了3500元到国家文博单位作“热析光”测定年代,分析结果确为真品,又让老先生高兴了好一阵。

有一件牛首石像,高约半米,重达100余斤,上戴法冠,牛首而人身,石像线条古朴,邓禹估计该石像成于汉魏,内容则关于殷商以前的图腾崇拜。店主告诉邓禹石像材质为花岗岩,但他双手一提,觉得从重量上判断石像石质不像是花岗岩,而像是密度更大的玉石。便买回,在家中,他以细砂纸轻擦边缘,发现里面竟是黑玉的质地,这一意外发现使石像身价倍增。而这石像的图案也是其他馆藏文物所未见。

从上50年代收藏古玩时开始,邓禹就经常把自己找到的东西捐献出去。50年间,陆续捐献出1500余件文物。捐献的对象有学校、博物馆,还有寺庙。所捐物品种类极多——七千万年前的化石、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商周时的铜器、汉代的陶制猪羊圈、魏晋的佛像、唐代的三彩、明清的瓷器等等。

问邓禹为什么会把辛苦集来的宝贝送出去,他会笑说:这么老了,东西总有一天不归自己,就不如自己主动点儿。

但亦时常有人利用他的善心来骗取一些藏品。前年,邓禹的一个朋友介绍一位北京某公司的老总来见他。见面之后,力劝邓禹办一个博物馆,把所有的藏品都放到里面展出,并自荐由他的公司来解决费用场地问题。一有朋友介绍,二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东西,老先生答应了。并在对方要求下,先拿出唐三彩、西汉龙马等几件藏品,让对方拿回北京做鉴定。就此,这几件文物没了下文,按公司地址去找人时,早已人去楼空。

类似这样被骗的经历,邓禹经历过很多,但他容易相信别人的性格却一直未有改变。有时提到被骗的物品,邓禹会老泪纵横,对他而言,每一件藏品都像他的儿女。

如今,他曾经捐赠的那些藏品已被结集成册,正式出版,邓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那些藏品可以被安全地保存下去。

猜你喜欢
石像古玩古董
古玩家
随日光衰老的石像
“唱歌”的石像
复活节岛之旅
“唱歌”的石像
门泽光
马未都成人之美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香港古玩展诠释“盛世收藏”
古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