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考验中国饮水系统

2007-05-14 15:05蔡如鹏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23期
关键词:饮用水有机水质

蔡如鹏

实施新标准最直接的难题,是目前绝大部分供水企业的处理工艺跟不上;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水源污染的加剧

从7月1日起,中国将实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与此同时,被这个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远远抛在身后的老版标准,也将结束自己21年的超长“服役期”,退出历史舞台。

近些年,松花江双苯厂爆炸、太湖蓝藻爆发等一系列重大的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出现,都在考问中国现行的饮用水安全体系,催生新标准的出台。在保障饮水安全方面,老标准表现出的“力不从心”显而易见——多数供水企业的处理工艺对有机苯、蓝藻毒素这类新污染物束手无策,根本起不到净化作用。

新标准从35项指标增加到106项,它是否真正能够“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我们都喝了什么

“与20年前相比,目前饮用水中最突出的安全隐患是有机污染。”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占生对本刊记者说。这位国内知名的城镇水务专家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有机污染物)原来都不在水质检测的范围之内。”

2000~2001年,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曹佳教授曾对重庆市主城区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做过调查。他们在流经城区的嘉陵江和长江水中发现,仅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就有101种。

然而,更让人不安的是,在重庆5个自来水厂出厂水中检测到的有机污染物,依然有82种之多。“这说明城市供水工艺落后,已经不能适应水源的新污染变化。”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副主任宋兰合说。

重庆并非个例。据宋兰合介绍,2005年上半年建设部曾做了一个专项调查,涉及45个城市,包括所有的直辖市以及部分省会城市。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城市水源都存在有机污染,污染比较严重的有长江中下游,东部沿海以及东北三省。

“这些本应代表国家水源保护、供水管理和设施较好水平的城市,水源尚且如此,小城市以及县镇的水源就可想而知了。”一位长期关注饮水安全的公共卫生专家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版的一份资料也显示,在中国主要饮用水源均检测出上百种有机化合物:松花江吉林段测出317种,福建闽江100多种,武汉东湖102种,黄浦江更是达到700多种……面对这种状况,一些专家调侃:“这样的水喝下去,肚子里都可以开化工厂了。”

“有机物在水中残留时间长,多数不易被降解,很多还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中国科学院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强志民告诉本刊。

据悉,目前全世界已知的有机物约7130万种,常用的5万种化学品中95%以上是有机物,而且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种新的有机物诞生。

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现查明全世界水体中可检查出2221种有机物,其中饮用水中有害的有机污染物765种,经鉴定确认其中致癌物20种、可疑致癌物23种、致突变物56种、促癌剂18种。

“很多有机物对人的影响是潜在的,当时危害并不明显,可能要等到若干年后才会逐渐显露出来。”强志民说。据他介绍,有一类叫内分泌干扰物(俗称环境激素)的有机污染物就属于这类慢性杀手。它们一旦进入体内,就会扰乱内分泌系统,导致生殖系统出现异常,“尽管浓度很低,但危害却相当大”。

中国科学家对江苏某地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当地肝癌的高发很可能与居民饮水中有机污染有关。河南沈丘县有一个癌症村,十几年来癌症患者大幅增加,也被怀疑是流经当地的河流污染所致。

已将自己的研究方向锁定为“新型污染物”的强志民说:“与饮用水中其他已能得到控制的污染相比,有机污染正在成为危害人类饮水健康的主要因素。”

新标准新在哪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质安全监测-室主任鄂学礼,参与了此次新标准的起草工作。他告诉本刊,新标准中的水质检测指标增加了71项,增加的指标主要就是针对工业化带来的有机污染。

记者在新标准中看到,增加的指标有48项涉及有机污染,主要针对的是农药、环境激素和持久性化合物,比如敌敌畏、苯、微囊藻毒素-LR等。

鄂学礼说这些指标的选取,主要参照了现行的国际先进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的《饮用水水质指令》和美国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同时也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比如,新标准中针对农药的指标,从原来的两项增加至20项,成为增加最快的一类指标。

除有机污染外,鄂学礼说,新标准也考虑了其他一些威胁饮水安全的隐患,比如新出现的致病病原体、消毒副产物等问题。

“微生物病原体的杀灭,历来是饮用水处理的首要问题。”鄂学礼说,“这次我们又在新标准中列入了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在美国暴发的饮水传染病例中,有1/3是由这两种微生物引起的。

鄂学礼说:“我国四川、湖南、云南等地也有过相关的病例报告。最重要的是,它们对消毒剂有很强的抵抗力,常规指示菌安全的饮用水不能排除被这两种微生物污染的可能。因此,需要对它们进行专门检测。”

在水净化过程中,为了杀死水中的病原体,必须要经过消毒。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尤其氯化消毒产生的多种卤化物,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初,率先开展了消毒副产物方面的研究工作,确认了卤化物的健康风险,并专门制定了《消毒与消毒副产物条例》。

“现在已发现氯化消毒副产物300多种,其中许多在动物实验中都被证明具有致癌性,比如三氯甲烷、二氯乙酸均可引起肝、肾和肠道肿瘤。”鄂学礼说。

在中国,氯化消毒作为自来水主要的消毒技术已经沿用多年,并且现在仍然被普遍采用。据悉,在新标准中,对消毒剂和消毒副产物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事实上,普通用户对水质的不满,主要是“觉得不够清澈、有味”。鄂学礼说,新标准中有关感官性状的指标也从15项增加到了20项,只要达到这些指标,水质就会无色、无味和无臭。

“饮用水只要符合新标准的各项指标,老百姓就可以放心喝。”王占生说。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悦对新标准的评价则是:“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何时喝上“放心水”?

“新标准的实施,并不意味着老百姓家里的水,立刻就能达标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还要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执行的情况。”

鄂学礼也坦言:“出于国情考虑,新标准106项指标中有64项为非常规指标。这些指标的实施项目和日期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据记者了解,实施新标准最直接的难题,是目前绝大部分供水企业的处理工艺跟不上。“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这套工艺已沿用了100多年,仅能去除水中的常规指标如物理沉淀物、悬浮胶体物质和一般的致病微生物。你怎么能指望它去对付新出现的有机污染呢?”王占生说。

多年来,王占生一直在奔走呼吁修订饮用水卫生标准。他认为,应该采用活性炭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去除有机污染的目的。但由于成本问题,目前大部分供水企业都未采用活性炭工艺。据了解,仅对新标准列出的106项指标做一次全面的检测就需要花费2万多元人民币。

在水处理工艺“难以跟上”的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水源污染的加剧。目前中国每年产生近500亿吨废水,其中有8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

“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引水灌溉,90年代鱼虾绝代。”目前,在中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达不到饮用水源的标准。

6月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张力军说,在国家环境监测网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I~Ⅲ类,Ⅳ-V类,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太湖、滇池为劣V类水质,巢湖为V类水质。

中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资料则显示,目前中国饮用水源地水功能不达标率达35.6%,其中河道不达标率44%,湖泊不达标率23%。中国1073个重点城市地表饮用水源地有25%的水质不达标;地下水源地问题同样严重,115个地下水源地中,35%的不合格。

事实上,水源污染对传统净水设备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据1985年统计,中国南方12个城市取水量为243.3亿立方米,其中因为有80%被污染而要增加3亿~4亿元人民币的净化成本。

“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一个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配套的饮用水水源地质量标准。”鄂学礼说。据悉,饮用水标准出台后,新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也已在修订之中。

猜你喜欢
饮用水有机水质
“减塑”水站
有机白菜
喝有机
世界一半学校缺少干净饮用水
2016年高考“有机推断与合成”试题例析
有机选择题的八种类型
观水色,辨水质
观水色,辨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