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晨
北宋进士的质量是个颇为复杂的问题,因为北宋有让人牵挂的苏东坡,有勤奋执著的欧阳修,有为后人留下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如果细数还有不少值得后人纪念的人物。但只要读《宋史》尤其是金人南下攻打北宋京城的那段历史,就会使人掩卷长叹:甚矣,北宋进士的质量之差。
岳飞坟前跪着的四个人有两个是北宋进士,一为秦桧,一为万俟离。秦桧,登政和五年第,此人之恶世人尽知。万俟离是政和年间登上舍第,此人与秦桧共同谋杀了岳飞。
再看北宋其他的进士,黄潜善当是重和年间的进士,因为在宣和初已任左司郎。此时陕西、河东地大震,陵谷易处,宋徽宗命黄潜善察访陕西。黄潜善回来后不以实闻,但言震而已。这个在自然灾害面前都不说真话的进士,后来误国深矣。他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时,排挤了抗金名将李纲。使宋朝之事越发无法收拾。此人心黑手辣,杀害了论李纲不可去的太学生陈东和上书批评时事的欧阳澈。须知宋太祖曾立下了“不得杀上书言事之人”碑的。时人对其愤恨的程度达到了极点,司农卿黄锷至江上,军士听说其姓黄,以为就是黄潜善,争数其罪,挥刃而前,黄锷正辩解自己不是黄潜善时,其首已断。可怜黄锷仅因为姓黄就被愤怒的士兵所杀。
汪伯彦,登进士第,他和黄潜善在相位逾年,专权自恣,不能有所经画。而《宋史·奸臣传》中的蔡确、吴处厚、邢恕、吕惠卿、章惇、曾布、安惇、蔡京、蔡卞等都是北宋的进士。《奸臣传》之外的许多进士也无法让人恭维。唐恪,以荫登第,靖康初,拜同知枢密院事,后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可唐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唐恪集廷臣商议,十之八九的廷臣认为应给其三镇,恪从之,并让使者前去谈判。要命的是,当时诸道勤王之兵大集,居然下令停止前进,部队皆散去。等到金兵薄城下,始悔之。据此可知,靖康之难唐恪难辞其咎。所以出现了随皇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的事件。幸亏他骑马跑得快,才免了一顿痛扁。
李邦彦,大观二年上舍及第,惟阿顺趋谄充位而已,都人目为“浪子宰相”。
余深,元丰五年进士。累官御史中丞兼侍读。治张怀素狱,凡牵连到蔡京的事,曲为掩覆,蔡京遂力引为执政。他则谄附蔡京,结为死党。
这样的进士还有薛昂、王襄、耿南仲、王祖道、王次翁、范同等。有这样的进士,从北宋进入南宋真不消几个黄昏。
朱熹曾说:“其言金人世仇不可和者惟胡右史铨、张尚书阐耳”,胡铨是南宋初的进士,张阐则是北宋宣和六年的进士。实际上面对金人侵略,保持清醒头脑的进士并非没有,如李纲、赵鼎、范如圭等都显示了读书人的气节。范如圭曾写信指责秦桧并直言:“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范如圭所言均为后来的历史所证明。但总体看这个时段进士的表现是比较糟糕的,说其演义了一场近似清末割地赔款的屈辱恐怕都不能算大错。
北宋末年进士如此之差,集中显示了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主庸臣奸。这也表明知识并不能天然地使人正直、使人向善和富有节操。而其见也短、其品也差的类似者在今天并没绝迹,甚至有些地方这类人比埋头苦干者活得滋润。
今人可以从北宋的“扩招”及用人等方面找出进士质量差的原因。而最应该认识到的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队伍,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终不免衰落。
原载2007年2月12日《学习时报·中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