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文化有如新科举

2007-05-14 13:37吴韦材
杂文选刊 2007年5期
关键词:正统海选科举

吴韦材(新加坡)

如今中国电视上的选秀活动,形形色色,数之不尽,只要在选秀中独占鳌头,或打入总决赛名次以内,就能青云直上,在十多亿人中成为风头人物。那时名利齐来,命运从此彻底改变。

选唱歌的、才艺的、表演的、特技的、厨艺的、职场精英的、训练宠物的,只要能想到,屏幕上都能开辟“秀场”。

这类电视选秀,对中国社会上下已造成极大冲击和影响,说它们是大陆当今最热的“新文化运动”,一点也不为过。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选秀精神”,与我们新加坡平日所见者更有迥异之处,那就是参选者父母家人的支持热度。

许多父母都不介意儿女为参加选秀而放弃原有的工作或暂时中断学业。多数父母更不惜耗资,支持儿女们在选秀培训期间的种种开销。有些更是千里迢迢从开始海选就当起“陪选父母”。

而电视台,更深谙某种能“横扫中国民心”的煽情炒作,许多选秀节目都在后台处另拍“喜极而泣、歇斯底里、悲壮惨烈”等等花絮镜头。

谁家的牺牲大?哪位是来自偏僻穷困背景的选手。抱着改变命运的志向?谁家背后有种种家庭伦理悲欢离合元素可以“放大”?再通过这种种“镜头的放大”,就如魔术般,中国淳朴的传统民间伦理价值观,竟能紧紧扣住这些纯粹服务于商业炒作的赚大钱选秀节目。

如此巧妙炒出来的文化景观,逐渐造成一种“堂堂正正为命运赌博”的风气,确实叫人叹为观止。

多少老百姓能真正懂得市场经济的意义呢?反正这时就是个“样样讲价”的社会,因此哪怕只有一个最狭窄的缝隙,钻进去为自己拼出一点身价来,绝对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命运的赌博其实代价不小。原有工作或学业打乱了或许还能力挽狂澜,但原有人生价值观被颠覆了,也许一辈子就在人生某个层面永远蒙上一层阴影。

从最底层一下赢得最高点,中间欠缺正确价值判断的过程,得回来的成绩也不易维持。输了,打回原点,但价值观已经养成了,仍不放弃下回再拼。因为一举成名天下闻。

从某个角度看,这类全国选秀之所以能够横扫中国民间,仿佛其中着实还带有某种“科举情结”。

全国海选,那就如科举里的乡试、府试、殿试,然后一直考上去,考到一些较大的地方电视台已很不错。“四川的冠军”,概念大约就如“两广举人”;到了中央电视台,那就是金銮殿上的面圣殿试了。

这样的科举折射出什么?就算每年从正统学府毕业出来的顶尖生,要如何才能抢个外资企业领导层职位?但参加电视的公开挑战就是一道可以赌赌运气的捷径。

正统训练近年出过几个功成名就的红星?倒不如赌它一把,冒着价值观被颠覆的危险,飞上枝头再说。

若问什么最好赚钱,当然就是选秀活动,手机短信每条一元人民币,随便几分钟内全国就能打上百万条。除了支持的还有反对的,能赚就不放过。

当然还赚了激情,参赛者的,父母的,还有现场观赛看得汗流浃背、手机快按爆还赔上嘶喊及泪水的“粉丝”们的。

大哉选秀文化!

【原载2007年1月19日《青年参考·纵论天下》】

猜你喜欢
正统海选科举
“科举”
浅谈村民自治中“海选”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海选后妈”
从《聊斋?叶生》解读蒲松龄四十不灭的科考幻想
南戏中的科举程式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