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理由

2007-05-14 13:37吴克敬
杂文选刊 2007年19期
关键词:流泪张老师音乐课

吴克敬

我们国家有那么多的节日,却惟独少了一个感恩节。在这一天,西方世界的人,无论天南海北,孩子们再远也要赶回家,围在父母的身边,吃着火鸡、南瓜馅饼和虹莓果酱,说着心中感恩的话,有欢笑,有眼泪,其乐融融,不亦快哉。

我们现在不是很好学吗?许多西方的东西都学而用之了,大的咱不说,只说这节日,什么情人节,什么圣诞节,可都是西方的节日啊。咱们没费啥劲,一下子就学采了。到那两个日子里,咱们国家的大小城市几乎是万人空巷,咱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都会沉浸其中,享受那份节日浓浓的快乐。可是我们忘了学习和引进感恩节。

是我们没有感恩的心,不懂得感恩?

非也。某媒体在高考期间搞了一个感恩慈善捐助活动,受助者纷纷写信表心愿。考入延安大学的渭南学子李宁在信中说:“我家以农为本。不足十亩的责任田是家中惟一的经济来源。父亲因患眼疾双目失明,丧失了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母亲在我年幼时患病去世,年老的奶奶拖着病弱的身子,照料着我们风雨飘摇的家。我接到了入学通知书,父亲流泪了,奶奶流泪了,我也流泪了,是省慈善协会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帮我圆了大学梦。我决心以极大的努力完成学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慈善机构和关爱弱势的人们。”

借助报端,学子们真切地感恩关爱他们的社会和人。由此可见,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都会真诚地感恩。

然而,不容回避的是,仅有感恩的话语是不够的,而应该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

上海市的教育工作者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颁布实施新版《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时,增加了“学会感恩”这一条,号召青少年学生“珍爱生命,文明上网,家里的事情要帮着做”。这个增加是及时的、必要的,因为现在的教育和社会,对此存在着一个极大的缺失。

就在上海市讨论落实小学生、中学生守则的时候,大家列举了许多例子,典型如一位初一的女孩,因为妈妈太忙,没能及时给她买新书包,就以割腕自杀要挟家长。另有一初二学生,从小惠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他们班的教室,恰与音乐教室同处一座楼,每次上音乐课,都由班主任张老师背他过去。这样坚持了近两年。一天,张老师因事不在学校,那个残疾孩子没能去上音乐课,他坐在教室里大发脾气。狂吼乱叫:“张老师死哪去了?”针对这些事例,专家们出来说话了,如南开大学心理学教授袁辛讲:“现在的孩子,面对的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电脑、网络、手机,太多的选择等待着他们,太多的诱惑吸引着他们。选择和诱惑多了,问题就来了,不思世上还有回报,还需要感恩。”被自己的学生高声叫骂过的张老师也说话了:“我心里有过酸楚。也想不通。想了些日子,慢慢想明白了,孩子们把他人的照顾和关心,当做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不懂得这是他人对他的爱,因此也就不懂得感恩。”

对此,倒是一些贫困地区、贫困人家的孩子做得要好一些。辽宁有住二十一岁的士孩,有一个肢残的妈妈,母女俩相依为命,苦苦度日,母亲省吃俭用,坚持供养女儿上学。近来,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母亲卧床不起,女儿辍学照顾妈妈。在这样的家庭里,士儿打小受的苦,别的孩子是没法想像的,自己学会了走路,上学了,一个十一元钱的书包背了十来年,背着上了大学。但这并不影响她的乐观开朗,而且更知道珍惜和进取,品学兼优。她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众人,大家纷纷解囊,有许多人还远道而来,走进她一贫如洗的家,伸出援手,让她重新走进大学的课堂:她丢不开母亲,这一次,背着母亲一起住在了校园里。

感恩!一个多么美丽的字眼。

成功学鼻祖安东尼说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这话说得太对了,就像我们国人背得烂熟的那两句诗一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有几多成语,也在告诫世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结草衔环,以报恩德,一古人的训诫,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感恩阳光,给了我们温暖的生活;感恩雨露,使我们五谷丰登;感恩父母,给了我们鲜活的生命;感恩亲情、爱情、世人之情,使我们脱离黑暗和孤独,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天地里自由飞翔。

[原载2007年8月15日《西安晚报·终南》]

猜你喜欢
流泪张老师音乐课
感动得流泪
喜欢的课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你是我一生中的一件最美好的事
爱流泪的海龟妈妈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