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明 薛黎坚
为了解羁押人员的心理状况,适时正确地把握羁押人员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我们于2006年9月对昆山市看守所羁押的214名在押人员进行了心理状况分析,结果如下。お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6年9月24日,以昆山市看守所羁押的所有人员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225份,回收有效问卷214份,有效回收率为95.11%。其中男150人,占70.1%,女64人,占29.9%。年齡为16~54岁,平均(25.59±8.12)岁。
1.2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作为心理健康状况评定指标。调查采用集体测试,分班组进行,统一指导语,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内由受测者自行完成上述问卷。所有有效问卷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t检验。お
2结果
2.1与国内常模比较
羁押人员除“抑郁”和“强迫症状”两个因子和国内常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上有统计学差异 (表1),羁押人员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
2.2男女羁押人员心理状况比较
男、女羁押人员除“恐怖”因子分有统计学差异外(女性高于男性),其他因子分无统计学差异(表2)。
2.3城市和农村羁押人员心理状况比较
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羁押人员“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4个因子分有统计学差异,城市户籍羁押人员的因子分高于农村户籍羁押人员,其他因子分无统计学差异(表2)。
2.4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羁押人员心理状况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所有因子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年龄和教育程度对羁押人员的心理状况没有明显的影响。お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羁押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如国内常模,说明羁押人员的心理问题突出。这可能是由于羁押人员大多没有正式工作,生活不稳定,所处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特别是被羁押以后,许多人感到前途渺茫所致。
城市户籍的羁押人员相对于农村户籍的人员心理压力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城市户籍的人员被羁押后将带来更困难的生活问题,他们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而农村户籍的羁押人员即使回到农村,毕竟还有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其生活压力相对较小,因此,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较小。
综上所述,羁押人员在羁押后,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和一些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调整,将对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其措施:①创造条件,提供人文关怀。公安人员要及时和羁押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羁押人员的生活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怀,以打消羁押人员的后顾之忧。②及时沟通,掌握心理需求。公安人员要及时和羁押人员进行沟通,若需要联系家属(家长)的羁押人员,公安机关要积极和他们的家属(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里人来做他们的工作,从而使之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守监规,认真服法,虚心改造。③定期体检,了解健康概况。公安机关一是要积极关心羁押人员的健康状况,对在押人员及时进行体检,发现病情,及时医治。二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疾病。④积极引导,改变生活观念。公安机关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他们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信念,战胜各种挫折和困扰,维护自身的健康,并帮助他们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乐观的情绪,随时转移不良情绪,将身心健康调节到最佳状态。 お
4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