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05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2007-05-10 06:47蒋惠芬茅俭英
上海预防医学 2007年4期
关键词:本区外来人口常住人口

蒋惠芬 茅俭英 金 凯

细菌性痢疾(菌痢)是由志贺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痢疾杆菌有4个群,至少可分47个血清型。由于菌痢流行的优势菌型较不稳定,加上本区属城乡结合地区,肠道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危险因素近阶段还难以完全消除,导致近年来菌痢疫情居高不下,发病率由过去长期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2位,跃居2004、2005年首位。菌痢易引起食源性和水源性爆发的特点,随时对本区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我们对宝山区2005年菌痢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本区制定菌痢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お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历年宝山区菌痢疫情和监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疫情特征和监测情况、药敏结果。

2结果

2005年宝山区报告菌痢675例,发病率为57.24/10万,其中现住人口菌痢352例,发病率为44.30/10万;外来人口菌痢323例,发病率为84.06/10万。现住人口和外来人口菌痢发病率均位于全区甲乙类传染病首位。

2.1疫情特征

2.1.1时间分布菌痢疫情有明显的季节特征。2005年常住人口发病高峰在8~10月份,高峰期病例占全年病例的64.49%(227/352)。外来人口疫情高峰在7~9月份,占全年病例的70.59%(228/323)。2005年本区菌痢时间分布特征与2004年相似,外来人口菌痢疫情的高峰均比常住人口提早1个月(见图1)。

2.1.2地区分布常住人口发病率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吴淞镇街道(72.94/10万)、顾村镇(70.24/10万)和海滨街道(68.94/10万),外来人口发病数前3位依次是杨行镇(60例)、大场镇(53例)和顾村镇(33例)。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前3位主要在监测点所在地区(吴淞、海滨)和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顾村镇),外来人口发病构成前3位的地区全部是本区外來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

2.1.3年龄与职业分布常住人口年龄组发病前3位依次是0~4岁组、5~9岁组和15~19岁组,发病率分别是254.22/10万、114.54/10万和75.76/10万。外来人口病例构成前3位的年龄组依次是0~4岁组、30~39岁组和20~29岁组,构成比分别是30.65%(99/323)、16.41%(53/323)和15.48%(50/323),显示菌痢病例仍以小年龄组居多。

病例职业构成前3位,常住人口分别是学生占21.31%(75/352)、离退休人员占13.07%(46/352)和工人占11.36%(40/352);外来人口依次是散居儿童占34.37%(111/323)、民工占27.55%(89/323)和学生,占10.22%(33/323)。学生位于常住人口菌痢发病首位,外来人口发病的第3位,这与本区腹泻病监测时,学生全部进行菌痢培养有关;外来散居儿童发病高与其卫生条件、卫生习惯有关,也与外来人口小年龄组发病高一致。

2.2菌痢发病危险因素调查

2005年7—10月份,本区随机抽查155例菌痢病例,按1∶1开展菌痢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调查。对发病前1周曾与菌痢病人接触、住宅卫生状况差、有可疑饮食史、饮生水史、聚餐、饭前不洗手、便后不洗手、井(河)水洗菜洗瓜果、井(河)水洗漱及洗碗、排泄物未处理10个影响菌痢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在a=0.10水平上初步筛出4个可疑危险因素:①病前1周内有可疑饮食史(P<0.001);②饭前不洗手(㏄=0.026);③住宅卫生状况差(P=0.091);④便后不洗手(P=0.095)。

2.3监测工作

2.3.1基本情况2005年本区肠道门诊监测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报告腹泻初诊数5 784例,菌痢采样4 612例,检出阳性126例,采样率为79.74%,阳性率为2.73%,阳性病例占腹泻初诊数2.18%;同期本区另一监测点——杨行地段医院报告初诊数1 345例,菌痢采样425例,检出阳性20例,采样率为31.60%,阳性率为4.71%,阳性病例占腹泻病例的1.49%;全区面上报告腹泻初诊数19 901例,采样7 919例,检出阳性460例,采样率为39.79%,阳性率为5.81%,阳性病例占腹泻病例的2.31%。

2.3.2型别监测2005年宝山区设为国家在本市的一个菌痢监测点,监测点工作在6月下旬正式启动,区疾控中心共接到基层送检的阳性菌株550株,经鉴定确诊阳性504株,鉴定符合率为91.64%。504株阳性菌株全部是福氏和宋氏菌群,福氏与宋氏之比345∶159,型别构成依次是F4c 占39.68%,宋氏占31.55%,F2b占8.13%, F1a占7.94%,F2a占6.35%,X变种和型别不明的F2型占1.98%,F4a 、F5b和Y变种各占0.6%,F5a占0.40%,型别不明的痢疾杆菌占0.2%。从全区型别监测发现2005年菌痢流行的优势菌型主要是F4 c和宋氏痢疾杆菌(表1)。

2.3.3药敏监测按国家菌痢监测点工作的要求,用统一的药敏纸片,由区疾病预控制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 仁和医院和大场医院对497株痢疾杆菌,用10种抗生素(诺氟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庆大霉素、萘啶酸、阿莫西林、四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进行药敏监测。总敏感率≥50%的抗生素依次是头孢噻肟(91.55%)、诺氟沙星(89.74%),头孢噻吩(84.31%)、庆大霉素(69.01%);耐药性≥50%抗生素依次是四环素(96.58%)、利福平(96.18%)、萘啶酸(89.13%)、氨苄西林(87.32%)、复方新诺明(79.88%)、阿莫西林(55.73%)。除庆大霉素和阿莫西林的药敏监测福氏与宋氏差异较大外,其他抗生素药敏监测福氏与宋氏的敏感性或耐药性基本一致,且福氏的敏感性大多弱于宋氏,耐药性强于宋氏,可能与长期以来菌痢流行的优势菌型以福氏为主有关(表2)。お

3讨论

菌痢疫情高发,但未发生爆发疫情,是本区2005年菌痢防治工作的重要成果。2004年以前本区曾发生数起程度不等的学校等集体单位菌痢爆发疫情,为此本区调整防病工作策略,将预防学校等集体单位菌痢等肠道传染病爆发疫情作为防病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推行一系列防治举措来加大学校卫生工作力度,近年来本区未发生一起菌痢爆发疫情。

外来人口菌痢流行高峰早于常住人口1个月,可能是外来人口菌痢流行固有规律和特征。近年来菌痢传播主要以食源性传播为主,本区外来人口从事工作与常住人口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发生疫情后,传染源的发现和管理,传播途径的阻断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可能会影响到常住人口疫情。提示要加强外来人口综合卫生管理,达到控制外来人口肠道传染病疫情,进而控制全区疫情的目标。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2005年检出志贺菌占全区20家医院检出病例的20.79%(126/606)。本区菌痢疫情以区内医疗单位报告为主,监测点医院所在地区疫情数较高与监测点肠道门诊比较规范、采样检测率高有关。为此,本区将继续加强菌痢等肠道传染病的监测质控,逐步缩小监测点与面上监测医院的差异。

2001年以来,本区菌痢疫情持续回升,佐证了菌型转换可能引起较高疫情这一观点。1989—2000年,菌痢流行的优势菌型一直是F2a,1989 —1994年疫情较高但比较平稳,1995—2000年疫情呈逐步下降的态势。2001—2005年,菌痢流行的优势菌型不断发生变迁,宋氏、福氏2b、4a、4c交替成为优势菌,表现出的流行特征是其他肠道传染病的疫情比较平稳,而菌痢疫情一直处在回升当中。2005年疫情高发与2004年开始流行的新优势菌型F4c有关。

庆大霉素、阿莫西林药物敏感性监测在福氏与宋氏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本区长期以来对庆大霉素监测分析,本次药敏监测中庆大霉素对福氏和宋氏痢疾杆菌的敏感性分别是87.61%和29.11%,宝山分院监测点1989—2004年的福氏和宋氏敏感性分别是94.70%(857/905)和97.82(269/275),杨行监测点1997—2004年敏感性是91.95%(80/87)和81.25%(13/16)。2005年本区4家单位药敏监测宋氏痢疾杆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为24.32%~34.62%。上述监测资料表明历年来庆大霉素对宋氏痢疾杆菌敏感,另外也排除资料统计和检验过程中的误差。部分抗生素的耐药性在菌群间存在较大差异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本区外来人口常住人口
西安市常住人口超一千万
新时期上海的外来人口与城市发展许璇
北上广或迎人口拐点
上海豫园街道外来人口高血压的知信行调查分析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突出融入融合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
山东:符合条件外来人口可在居住地申请低保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