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吴江路

2007-05-08 02:00陆幸生
新民周刊 2007年15期
关键词:公家弄堂吴江

图/钱东升

文/陆幸生

“最后一天了,全部特价,来来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哦,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了!”4月8日,吴江路上的叫卖声此起彼伏。9点多钟,吴江路上遍地狼藉的废纸盒、刺鼻呛人的烟味,一眼望去一片黑压压的人潮……

这篇报道的题目是:“最后疯狂大采购”。作为同行,作为居民,看到对于当下吴江路这般的表述,心情复杂。我家从1957年搬来,住了50年了。我从吴江路一条弄堂深处走出,去上学,去下乡,去上班。母亲依旧住在此地,几年前说拆迁,至今还在“说着”。

搬来时,母亲说“吴江路斜桥弄”,是“闹中取静”的地方。确实如此。跟初中同学一起走在吴江路上,无论“外边”南京西路怎样闹猛,这里总是清静的。关于斜桥弄,有说法:上世纪初此地有河,两旁盖起美国乡村俱乐部。原新成游泳池对面的五层楼房,原新华电影院东侧洋房(做过统战部办公楼,现归一企业集团),连接这休闲场所的,就是一座“斜桥”。想来,此地当年是一派中西合璧的乡野景色。

那时吴江路有家饮食店,在弄堂口,名字就叫吴江饮食店。早上供应大饼油条豆腐浆,十年廿年没变过。居民和服务员,熟到了阿姨叔叔、小弟小妹胡乱称呼的程度。大学毕业回城,猛然发现,在公家饮食店对面,有人开了私人小饭店。有点打擂台的意思。我与电视台朋友们很是去吃过好几顿。后来,公家饮食店被私人承包了。吴江路的“改革事业”似就这样标志性地开始了。

吴江路小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我楼下邻居,一小男生中学毕业待分配,里弄阿姨给他弄个铁皮小屋,摆在吴江路,从城隍庙批发点东西来卖。做了几年,转租他人,自己搬到新买的房子过日子去了。

再以后,吴江路的名气就“风驰电掣”般地扩张着,也拥挤着了。有香港朋友说,吴江路有点兰桂坊的意思,我说,除了人是一样地多,环境清洁方面,差得远了。

如同华亭路、襄阳路,吴江路也一样,“初级阶段”,烟火气盛极之时,就到了脏乱差整顿之日。

猜你喜欢
公家弄堂吴江
小型物流公司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要维护正常良好的政商关系
“弄堂”一词的由来
弄堂里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试论二十世纪前期滇东汉村公家与会牌的职能
弄堂
弄堂记忆
Robust Non-fragile PID Controller Design for the Stroke Regulation of Metering Pum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