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质供水不是出路

2007-05-08 02:00李泽旭
新民周刊 2007年15期
关键词:分质黄浦江原水

李泽旭

分质供水的提出和实施似乎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关心的饮用水问题,也能避免桶装水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大量消耗。但实施过程中人们却发现这并非是一条合理的解决之道。

城市供水如何应对水质日益恶化的现状?许多人知道,生产桶装水要消耗大量水资源,那么,用两根水管分质供水是不是可供选择的出路?

一般而言,每人每天饮水量不过2升,城市供水中仅1%-2%供饮用,因此将全部生活用水都按饮用水标准处理看似既无必要,也不经济。

分质供水在国外已经有着长期的应用历史。国外现有的分质供水都是以可饮用水系统作为城市主体供水系统,而将低品质水、回用水或海水另设管网供应,用作园林绿化、清洗车辆、冲洗厕所、喷洒道路以及工业冷却等,称为非饮用水。非饮用水系统通常是局部或区域性的,作为主体供水系统的补充。设立非饮用水系统的着眼点在于节约水资源及降低相关处理的费用。

在上海,分质供水的实践在新世纪开始起步,仅过了4年就开始叫停。有关专家的解释是:"这种做法不符合上海的实际。"

上海焦渴

黄浦江的水质,曾经让英国人羡慕。

1870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派人组织上海第一次水质调查,在黄浦江及其临近的河、湖上,选择龙华上游、兵工厂(江边码头)、黄浦江(虹口港)、苏州河、外滩、淀山湖、黄浦江上游(松江)、黄渡、凤凰山与佘山之间(在松江城北23公里处)、泗泾等处,共计12个取样点,取水后送伦敦英国皇家化学学院进行水质检验。检验结果水质都优于同期英国泰晤士河水。因此,上海早期建设水厂,大都放在黄浦江中下游,个别放在苏州河边。

1883年英商杨树浦水厂是中国的第一家地表水水厂,也是上海乃至中国城市供应自来水的开端。上海水文水资源专家胡昌新考证发现,千百年来习惯饮用江、湖、河水的中国人,对自来水这种玩意一时难以接受。《上海轶事大观》记载:"当时风气未开,华人用者甚鲜,甚至有谓水有毒质,服者有害。相戒不用。""其后水公司遍赠各水炉、茶馆,于是用者渐众。居户之不装龙头者可嘱水夫担送,每担取钱十文……"于是自来水逐渐普及。

胡昌新说,直到20世纪50年代,黄浦江依然水质良好,沿岸的重要自来水厂,如吴淞、闸北、杨树浦、南市等厂,直接自黄浦江取水。据上海县(今闵行区)江海渔业队的捕捞资料熁破纸中下游盛产鳗鱼、鲈鱼、鲳鱼等水产品,1959年渔业队捕鱼量近1万担,1967年减少为5000担,1970年降至2000担,1978年黄浦江下游的鱼虾绝迹。从那时开始,一些外地来沪的客人,常会说喝不惯上海的自来水,人们纷纷向有关部门和自来水厂抱怨。

1990年8月9日,上海被列为全国300个缺水城市之一。

"从水资源总量上讲,上海并非缺水城市。为什么会打上缺水城市的标志?"胡昌新说,根据2001年《上海市水资源普查报告》,若按过境水在内的水资源量计算,上海的人均拥有量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9倍,可见外来水量十分充裕。

但是,据当时的黄浦江沿岸水厂的水质监测资料,江水的溶解氧、氨氮、化学耗氧量的年平均值均超标准,水体污染显著。上海地区水量虽多,而水质污染,无法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被列入"水质型缺水城市"。

路径选择

20世纪70年代,瓶装水出现。起初开发商把自来水净化后,加入少量矿物质,以"健康"与"时尚"的方式推出,在西方国家受到欢迎。90年代在亚洲的中国、泰国和越南等市场上,也很快盛行起来。在瓶装水比自来水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宣传下,桶装水应运而生,不久又以"纯净水"的面目出现。

加工纯净水需要大量用水,质疑声一直不绝于耳。于是,分质供水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胡昌新说,据2001年上海市水资源普查报告:市区自来水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为每天289升,而科学家研究指出:健康成年人每人以各种形式摄入水量不过每天2到3升,仅占生活用水的1%。

分质供水就是将饮用水的供给与其他用途的水分开,对这两种水实行不同的水质标准。

2001年7月,上海原水公司应APPC会议需要,进行分质供水的研制,在锦江饭店安装的设备竣工通水检验,其水质达到卫生部和欧盟的饮用水标准。同年9月18日APPC会议上海筹备组工作办公室,召开本市星级宾馆"龙头放开,水可生饮"工作汇报会,宣布锦江饭店生饮水装置正式启用。

同年6月-9月,上水市南公司在上海西郊东苑怡和园小区建成了全市首个分质供水小区,分质供水系统由自来水输水管道、自来水深度处理系统和连接居民家中的专用输水管道组成。经运行表明,各项水质指标已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分质供水实施分别计价,比市场供应桶装水便宜一半。

然而本刊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上海率先开始研制和实践分质供水的上海原水公司已不再从事分质供水的相关工作,相关专家向记者透露:"分质供水在上海已被弱化。"

2001年4月27日,为推动上海的分质供水工作,上海曾出台《上海市新建住宅管道分质供水建设管理若干规定》,然而到了2005年3月25日,上海市水务局发出通知,废止了这一规定。

目前我们所关注分质供水,是另设管网供应少量专供饮撌常斢玫"纯净水",而将城市供水作为"一般用水"。这同国内外现有的,或者说一般意义上的分质供水有很大区别。

美国给水工程协会揂WWA斢1983年提交的一份《分质供水》指南指出:"可饮用水""是符合美国联邦与州政府水质标准,用于饮用、烹调与清洗的水。""非饮用水"是人类偶然消费不致造成危害,用于非饮用用途的水。在水源水质恶化或处理费用太高,有理由考虑居民生活用水分质供应时,可饮用水的设计用水定额为每人150升。

相关专家由此找出了分质供水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原因:国外现行的分质供水与目前国内倍受关注的管道纯净水是两个概念,其内涵有本质性的差别。虽然每人每天饮水量不过2升,城市供水中仅1%-2%供饮用,但有理由按饮用水标准考虑的用水量远不止总用水量的1%-2%。仅就生活用水而言,不但饮用烹调,食物餐具等的洗涤及沐浴用水也有必要按饮用水标准考虑。

那么,饮用水的真正解决之道在哪里?胡昌新认为,根源在原水。原水是指未经过处理的水,通过控制水源污染、改进处理技术等措施改善供水的原水水质才是解决饮用水问题的关键。若囿于目前的困难,寄希望于通过分质供水走"捷径",可能在经济、社会方面造成不良后果。在指导思想上和操作上,可能造成放弃保护水源和改善水处理技术的努力,结果现有管网供水水质逐渐下降为非饮用水,而饮用水的供应量又明显小于合理的限度,造成恶性循环。

猜你喜欢
分质黄浦江原水
黄浦江的昨日今生
丙烯酰胺强化混凝去除黑河原水浊度的研究
多源矿井水质量分区与“分质”利用研究
黄浦江边的“引力波”
原水大阵
炼油污水分质分流处理研究
陕煤的煤炭分级分质利用案例
原水臭氧氧化生成溴酸盐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黄浦江上游防汛墙改建结构型式探讨
原水加氯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