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巡航导弹、飞弹战及反飞弹战(一)

2007-04-29 00:44
海外星云 2007年13期
关键词:高炮飞弹盟军

立三道防线——最早的反飞弹战

V-1飞弹研制出来后,德国法西斯如获至宝,匆匆进行大量生产,并立即投入使用,以作为他们垂死挣扎的杀手。实际上这一新式武器并没有挽救得了法西斯必然灭亡的命运,这其中有早期巡航导弹技术性能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受到了盟军的顽强抵抗。从V-1飞弹研制开始,盟军根据法国劳工和空中侦察所获得的情报,先后对其试验场(佩内明德)和修建中的发射基地进行了轰炸破坏,使其发射试验和使用推迟。V-1飞弹投入使用后,盟军组织了多道防线进行拦截,从而演绎出一场早期的反飞弹战。

在对付V-1飞弹的作战中,盟军采用的第一道防线是战斗机。当时盟军可参战的飞机主要是“喷火”XIV、“飓风”V、“野马”Ⅲ和“蚊”式等活塞式战斗机。要用这些飞机来拦截V-1飞弹,首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它们的飞行速度,为此拆掉了飞机上的所有装甲,后视镜,甚至刮掉表面油漆,进一步磨光蒙皮,而且更换了燃料,使用汽油。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使飞机的时速提高21至48公里。1944年7月27日,刚刚问世的盟军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流星”也披挂上阵,参与了与V-1作战的行列,并在8月4日首开记录,击落了第一枚飞弹。对时速可达到547至644公里的V-1飞弹,要想拦截它,允许战斗机的拦截时间只有六分钟左右。同时由于V-1飞弹体积小,当它从600至900公尺的高度进入时,一般是难以发现的,幸亏有地面雷达配合。刚开始时,盟军的战斗机采用常规的尾追战术,让V-1导弹超过飞机,然后飞机跟上去对飞弹进行攻击。很快发现这种战术效果不佳,无论飞弹被击中与否,其发动机尾流或飞弹爆炸都会严重影响攻击飞机的安全。仅头六周内,盟军就有37架飞机受伤,五架飞机坠毁。后来飞行员们才找到对付V-1的办法即反过来用战斗机的尾流影响飞弹,使飞弹失去平衡,或者干脆用自己飞机的机翼来挑翻飞弹。

6月23日一架“喷火”战斗机首次挑翻了一枚V-1.4天后一架“飓风”飞机又用自己的尾流掀翻了一枚飞弹。1944年7月12日盟军参与作战的飞机增加到22个中队,包括13个单发战斗机中队,九个双发战斗机中队。到7月13日为止,所击落的1192枚飞弹,其中有883枚归功于盟军的战斗机。到八月中旬,创造最好成绩的是装备“飓风”战斗机的第3中队,共击落V-1飞弹257枚;其次是装备“喷火”战斗机的第91中队击落185枚;以及装备“蚊”式战斗机的第96中队,击落174枚。飞行员个人创造的最好成绩是J,伯瑞(中队长),共击落V-1飞弹61枚,另有34名飞行员击落10枚以上。

第二道防线是高射炮。盟军在英国开始只装备了192门重型炮和200门轻型炮,到1944年6月底,就增加到376门重型炮、594门轻型炮和362个火箭发射器。刚开始,英军的高炮防线离伦敦市区并没有多远,即使经拦截后受损的飞弹也可能落入市区。加上为了防止德军的袭击,英国的雷达多部署在低洼处,使雷达的覆盖面积和有效探测距离减小。此外还存在高炮和飞机间的相互制约,追击飞弹的飞机很容易进入高炮阵地上空而造成误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英军曾下令按天气分工:好天气时拦截V-1的任务由战斗机负责坏天气时由地面高炮负责。这样做虽然不会产生误伤,但等于少了一道防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国防空兵司令希尔上将提出划分高炮和飞机的责任区和分界线,飞机在追击V-1飞弹时,只到分界线为止,不准进入高炮责任区。同时,将高炮和雷达一起外移(向海岸方向),以避免被击中的飞弹或残骸落人伦敦市区。这次调整共牵涉到了23000人,约60000吨弹药和装备的转移,到7月19日就全部就位,前后只用了不到1周的时间。

新防线建立后,除重型炮增加到592门外,还增加了892门40公厘炮、504门20公厘炮和254个火箭发射器,以及美国提供的165套SCR584雷达、9号和10号高射炮瞄准器等。经过这些改进后,用高射炮拦截V-1飞弹的成功率,从以前的21.5%上升到53.9%。取得最好战绩的一次是1944年8月27至28日,共有97枚V-1飞弹进入高炮防线,其中有90枚被成功拦截,最后只有4枚飞弹落人伦敦市内。第三道防线是用气球拦阻,这也是盟军在反飞弹作战中最原始最简单的一招。在数量上,开始只用了500个气球,到8月中旬增加到2000多个。用气球拦截飞弹主要是利用气球间的绳网,当V-1撞上之后自然是自投罗网。为了尽快使被撞飞弹减速,从6月21日以后又在气球后加装了阻力伞,飞弹冲到气球网上后阻力伞会立即打开,以增大阻力使其迅速减速。事实上气球拦阻的作用是比较有限的,主要是天气不好时气球拦阻网难以保持同时因氢气供不应求,大约有1/5的时间气球升不了空。后来德军还采用了反拦阻的措施,即在弹翼前安装切割装置。在整个战役中,盟军共损失气球630个,被拦截的V-1飞弹只占全部被击落飞弹的4.4%至7.8%。据统计,英国在对V-1飞弹的作战中,共发现来袭飞弹7488枚,击落3957枚,其中战斗机击落1846枚、高炮击落1878枚、气球栏阻231枚。

德军将攻击目标转向欧洲大陆以后,盟军的防御重点也随之转移。在那里,盟军共部署了18000人;208门90公厘高炮、128门94公厘高炮和188门40公厘高炮;先部署了280个气球,后来又增加到1400个。但是没有动用战斗机,也就是说减少了一道防线。尽管如此,其防御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如1944年10月24日至1945年3月底,德军向荷兰安特卫普港发射V-1飞弹2759枚,被盟军击落和拦阻了1766枚,加上飞弹自身发射失败的,仅有211枚漏网。

以上介绍的是V-1飞弹的研制和使用以及盟军所采取的防御措施。回过头来看,V-1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型巡航导弹,在技术上应该说是一个成就,但是正因为是“最早的”因此也存在不成熟,加上仓促投产,在质量和效果上都不是很理想。德军尽管掌握了一种新式武器,但在总的兵力和武器数量上已无法与盟军抗衡,所以V-1对于纳粹德国来说其实际战略意义并不大。也许将其资源用于更紧迫的喷气式飞机、雷达设备、近炸引信或对空火箭等武器装备上可能会更具有军事意义。因此有人说“德国偏爱火箭,而不是雷达”。当然,V-1飞弹的使用也使盟军付出了可观的代价。据估算,V-1飞弹的制造和使用成本比盟国蒙受的损失和为防御而付出的代价低得多。以发射8000枚飞弹计,如果V-1的制造和使用成本为1,那么盟军的代价则是3.8,其中物质生产损失1.46、轰炸发射基地的代价1.88、战斗机拦击成本0.3、地面防御代价0.16;在欧洲大陆战场,盟军为防御V-1飞弹所付出的代价则是3.0。尽管如此,德国法西斯仍然挽救不了它灭亡的命运这并非是经济和技术上的原因。

总之,单纯就一种新型武器而言,V-1的优点是明显的:

第一是成本低,能大量使用,不受天气和时间限制;

第二是速度快,接近高度低,难以发现和拦截;

第三是易损部件少,不易被击落,即使被击中自身也没有人员伤亡。尤为重要的是,V-1的出现标志着一种全新武器的诞生,战后美苏等国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在V-1飞弹的基础上开始了巡航导弹的研制和竞争,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如今已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武器之一。(完)

责任编辑:覃福贵

猜你喜欢
高炮飞弹盟军
战场新秀巡飞弹
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所用37mm高炮秋冬季保养技术
德国猎豹35毫米双管自行高炮
徒手抓飞弹 一点不奇怪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
不同动力型式的巡飞弹总体参数对比分析
营救『盟军』飞行员脱险记
“二战”中盟军为何没有发动化学战?
东江纵队在港九地区协同盟军作战片断
谈盟军从“逐岛进攻”到“越岛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