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琪
根据美林证券前段时间对亚洲各国和地区拥有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富人研究报告指出,2005年全亚洲一共有240万人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金融资产。
亚洲百万富翁日本排名第一
这是美林证券首次对亚洲地区进行的“高净值人士”(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简称HNWI)调查报告(Asia-Pacific
Wealth Report,2006)。对于证券业与金融业者的参考价值甚高,对于从事高消费族群相关产业的业者,也深具参考价值。
“百万(美元)富翁”的排行榜,经济成熟度最高的日本以140.6万名高居首位,中国大陆以32万名居次。其次依序为韩国(8.7万人)、印度(8.3万人)、香港(7.7万人)、台湾和新加坡(同为5.5万人)、印度尼西亚(1.7万人)。
该份报告亦对拥有3000万美元以上的“超级有钱人”做了统计。全亚洲2005年一共有1.56万名“超高净值人士”(ultra high net worthindividual),其中,日本以占30.6%(约4773人)的比例同样高居首位,中国大陆以29.1%(约4540人)居次,其次分别为香港(7.5%)、印度(5.5%)、新加坡(4.7%)、台湾(2.8%)、韩国(2.4%)。
百万富婆比率台湾占4成
有趣的是女性在这项统计中的比例,与许多地区男性富豪占绝大多数的情况大不相同。其中,台湾的女百万美元富婆占到了40%,居亚洲之冠。以下依次为香港(31%)、日本(30%)、中国大陆(25%)、新加坡(24%)、印度尼西亚(17%)、韩国(13%)。
在年龄方面,中国大陆与印度3/4以上的“百万富翁”低于55岁。印度甚至有7%的“百万富翁”低于30岁。这个现象代表这两地经济近年来的快速成长,因而出现许多年轻的有钱人。反观较为成熟的经济体,像是日本与香港3/4以上的“百万富翁”都超过55岁,日本有24%以上的“百万富翁”超过70岁,香港也有10%的“百万富翁”超过70岁。
从“百万富翁”的身份可以更明显看出其中的差异所在。中国大陆(69%)、印度尼西亚(67%)、台湾(58%)、印度(57%)、韩国(50%)的“百万富翁”都属于企业家,而香港、新加坡、日本的“百万富翁”绝大部分都是企业主管,显示经济较成熟地区的富人不需要开创新事业就能致富。
台湾富人高科技电子业最多
除了年龄与身份之外,产业背景也是亚洲各地富人的重要特质。
整体而言,亚洲富人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制造业起家,包括印度尼西亚(30%)、中国大陆(27%)、香港(24%)、印度(24%)、韩国(18%)。高科技电子业在中国大陆(27%)与台湾(26%)则占相当大的比重。金融业则是新加坡(21%)富人的主要来源。
身为亚洲最富裕国家的日本,其富人来源与其它国家有很大的差异。日本的“百万富翁”平均分散于各个产业,其中比率最高的首推信息业(14%)与艺术/演艺业(13%)。
富者越富现象中国大陆较严重
在亚洲的富人中,有91.2%的净值介于100万至500万美元之间。而净值超过3000万美元的富人只占0.7%(他们的财富占亚洲总额的24.4%)。
贫富之间的差距也是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中国大陆的“百万富翁”虽然只占亚洲的13.5%,但是净值超过3000万美元的富人数目却占亚洲的29.1%。香港、新加坡、印度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也就是“富者越富”的情况。
台湾的“百万富翁”比率占亚洲的2.5%,超过3000万美元的富人占亚洲的2.8%。日本“百万富翁”人数占亚洲的59.3%,但是超过3000万美元的富人却只占30.6%。由此可见经济发展历史越短。比较容易出现“富者越富”的贫富差距情况。
还有一个数字也很值得参考。那就是这些“百万富翁”财富的平均值。超过3000万美元的富人人数越多的地区,其富人的平均财富也越高。亚洲富人财富平均值最高的首推香港的530万美元,其次依序是中国大陆(500万)、新加坡(470万)、韩国(350万)、印度(350万)、台湾(330万)、日本(270万)、印度尼西亚(250万)。
无怪乎许多欧美精品店近来争相在北京与上海大张旗鼓设分店,全球各大金融与投资集团也争相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其主要目的也是看上这批有钱人。
(摘自《理财周刊》)
(责任编辑/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