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文化之旅

2007-04-24 18:25胡久红
人民教育 2007年24期
关键词:布老虎中华文化图书

胡久红

2007年元旦刚过,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病榻杂记》在全国各大书城亮相。这本24万字的小书,是先生在病榻前历经5年一笔一画撰写的,90多篇文章既有对生死的感悟,也有对父母师友的追记,篇篇可见95岁高龄老人的博学、谦和及未泯的童心。一时间,吸引了众人争相阅读这位以“清华其神,北大其魂”而著称的国学泰斗的新作。

与此同时,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谈古论今的易中天、阎宗年、于丹等教授学者,用风趣、幽默、通俗的风格品三国、论明清、谈论语,唤起了众多平头百姓读史、学史的热潮。伴随着于丹《〈论语〉心得》发行150万册,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儒家文化之精华,再一次得到迅速传播。“2007年文化之旅”的开端就展现出诸多喜人的景象。

行走在2007年,人民的大众的文化在迎奥运的浪潮中异彩纷呈,仿佛每到一处都能呼吸到这样浓郁清新的气息:影视、歌舞、戏剧、美术展览……种种传播民族文化的艺术载体轮番上演,百花齐放,景象繁荣。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的主力军———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多关注的是校园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的守护以及自身文化底蕴的增厚、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们的话题自然离不开教育,离不开读书。

书籍是把人们从黑暗引向光明的一盏灯。

亦喜亦忧话图书

据《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2007)》最新公布的数据,上一年全国500多家出版社中,高等教育出版社拔得头筹,码洋超过20亿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码洋超过10亿元分别位居第二、第三。同时,在对全国555家出版社综合分析形成的图书出版能力排行榜,位居前50位的,教育类出版社占13家,大学出版社占8家。相关的统计还分析出全国最具成长性的20家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等名列其中。

从这些冗长的数据中,人们不难看出,教育及社科类图书一直居于我国出版市场的巨无霸地位,出版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思想深刻的好书,这当然是好事。不过当我们的目光转换一个视角,触及另外的研究分析数据时,前景就不容乐观了。

在北京市社科院编著的《2007北京行业分析报告》中,我们读到一连串令人可悲的数字:目前我国年人均购书仅为5册左右。图书消费同许多事物一样,存在“二八定律”,即每年图书销售总量的80%,是由20%的人买走的,而教材和教辅占到全部图书的75.53%。也就是说,这20%的人中的绝大多数是学生和教师。那么,扣除教材和教辅,全国人均年购书量仅为2.8册。

无独有偶,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随着中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天津市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反而有逐步下降的趋势。40%的家庭藏书量不到20本。有三成多的学生属于自己的图书还不到10本,80%的学生每月的课外阅读量不超过两本书。

这两项调查分析数据,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可谓触目惊心。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一靠教育,二靠读书。阅读可以改变人生,这个道理人人皆知。然而,为什么普通百姓买书、读书呈下降趋势?为什么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得可怜?

这第一个问题,在今夏的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的讲话,似乎可以解答。他说:“阅读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传播活动。但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人群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却是不同的。随着技术进步与网络普及,现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出现了新趋势。”

的确,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工作节奏、生活节奏的加快,不仅是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工具也出现多元化趋势,传统图书、电子图书、网络图书、手机图书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近年来,都市白领中又出现了听书一族。某听书网站日访问量最高时将近万人,在线听书和下载到MP3的可听书籍无所不有,包罗万象。有听书人自嘲:工作压力大,性情浮躁,静下心来读书很难,听书是更现实的选择。

第二个问题,原因更为复杂。既有“应试教育”风潮屡禁不止,中小学生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过重,也有图书价格虚高,学生及家长囊中羞涩的原因;还涉及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多样化以及教师、家长能否积极引导的问题。也有人借《哈利波特(7)》发行风靡一时,提出我们缺少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具有本民族特色、且长久不衰的图书品牌。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博览群书的外在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图书的内在质量:即可读性。易中天说得好:“如果要让全民爱上读书,只有一条出路,就是书要可爱。”

读书与文化传承

尽管社会人群常常以“读图”、“听书”、“网上阅读”、“互动交流”等来获取信息,尽管他们的阅读方式越来越趋向于快餐、浏览式,内容以娱乐休闲为主,都不应改变教师汲取知识、不断充电的自我成长方式。季羡林先生曾经为世人列出一道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对于教师来说,勤奋似乎更重要,勤奋既包括工作也包括读书,唯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知,才能胜任日益变化的教书育人工作。

教师应该广开收集信息的渠道,掌握现代的阅读手段。教师更需要深度閱读,因为他们心中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引领学生去探索、去获取知识的甘泉。深度阅读,可以增加思考的力量,帮助教师乘坐从此岸到达彼岸的渡船,完成思想的升华,登上专业成长的阶梯。

读书,是现代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源自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古老传说:骑士圣乔治与巨龙搏斗,从巨龙口中救出公主,获得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古今中外,书籍一直是智者获取知识、开拓前行的力量。

如今,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各种文化相互渗透激荡,要想在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各种思潮交汇中慧眼识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文化传承着一个民族生存奋斗世代沿袭下来的不朽精神。对于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文化宝藏,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珍惜、爱护,以一己绵薄之力去传承、发扬、光大。教师更要身体力行。

张振华,十几年前还是江苏省沛县实验小学的一位美术教师。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那里的老一辈的妇女有做布老虎的习俗。一天,张老师在教四年级《民间玩具》的欣赏课时,特意缝了一只布老虎带到课堂上,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张老师由此获得了将乡土民间艺术与美术教学相结合的教改灵感。他自己动手编教材、设计布老虎,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传承中寻找富有生命力的契合点,一步步尝试并创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近年来,张老师的这个教改研究项目不仅在自己的学校搞得红红火火,而且列为省教研室的重点课题,还成功申报为中央电教馆“十一五”的重点课题。不久前,他又把布老虎与乡土文化融合,打造了“封侯虎”的品牌,注册了商标,出版了《封侯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一书。张老师教过的许多学生很喜欢布老虎,布老虎也逐渐成为沛县的文化品牌。金秋十月,张老师代表自己的家乡进京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他亲手设计缝制的布老虎荣幸地成为博览会赠送给外国客人的礼品。

一个乡土文化的小小布老虎,承载了古老民族文化传统和创新精神的双向内涵。张振华老师当年一针一线教学生缝制布老虎时,还没想到能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伟大使命相联系。只是在他走出校园、走出沛县,到了省城,到了北京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才逐渐感受到: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能与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对接。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张老师不正是从乡土文化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以那创新的大红色的“封侯虎”濡染、召唤着下一代吗?

文化传播教师有责

从古至今,教育与文化一直是相伴相生,协同发展的。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教育,教育也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来支撑。当金碧辉煌的国家大剧院拉开国际演出季的大幕之际,国内最大的出版物集散中心———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于立冬那天在通州台湖正式开门迎客,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进行得如火如荼,文化普及传播正以前所未有的趋势在中华大地推进,基础教育战线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在扎实稳步地开展之中。

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全国两亿多儿童少年,急切地渴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更多精神文化层面的阳光雨露。弘扬中华文化,学校教师人人有责。

多年来,全国各地许许多多的中小学老师默默地做着文化传播工作。他们像一棵棵蒲公英张开无数的小伞,把阅读中华文化的种子撒向四面八方。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的姜桂芳老师,抓住争创“绿色学校”、建设“文化校园”的契机,在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校园的过程中植入文化的内涵。他以松树、梅花、翠竹“岁寒三友”为题设计方案,布置学生写诗、作文;带领学生为校园景物起名、赋诗,令诗情画意充满校园,用文学的活水滋养学生的心灵,让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种子在青年学子的心中生根、开花。

徐振琴,黑龙江省鸡西市和平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业余时间徐老师喜欢读书,她的学生耳濡目染对读书也有了很浓的兴致。徐老师就鼓励孩子们把课外书带到学校里来看,并在班上组织了“小书虫”读书会,还在黑板的一角开辟了“好书推荐栏”。“小书虫”的会员们,在徐老师的带领下制定了“会员章程”,规定每天的阅读时间要达到40分钟以上,还要写读书笔记,定期交流读书心得,相互交换书籍等。

“小书虫”读书会的活动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的热情。“好书推荐栏”里每天写满了小会员们推荐的好书。学生互相借阅书籍,共同交流阅读体会,师生彼此有了共同探讨的话题。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引起了家長的关注。徐老师又适时地把家庭教育的一些书籍介绍给家长。徐老师说:“读书给我带来了乐趣,我把这种乐趣带给了学生,带给了家长。”这不正是文化传播的力量吗?

或许姜老师、徐老师所做的工作只是千千万万中小学教师传播中华文化浪潮中的小小浪花,我们依然能从中看到闪烁的智慧之光。要让中华文化之精华薪火相传、代代延续,不正需要许许多多中小学老师认认真真做好播种工作吗?

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高尔基笔下那个撕开胸膛掏出火热的心高高举在头顶,照亮前行的路,带领人们走出原始森林的丹柯,来勉励自己吧。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猜你喜欢
布老虎中华文化图书
A granny and her handmade toy tigers 赵奶奶和她的布老虎
水彩慢行记
我为你点赞
布老虎睡午觉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