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农村贫困地区高中教育发展的新探索

2007-04-23 01:53侯怀银焦佩婵
人民教育 2007年20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校企办学

侯怀银 焦佩婵

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儿平是“溥弱学校”的代名词这类学校因经费不足而办学条件差,因招生制度不完善而生源差,因地域和条件难以吸引来优秀教师而师资素质差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是高考升学率低,在普通高中浓厚应试氛围的影响下、这类学校大多选择了走高号独木桥的道路但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学校发展困难这类学校应选择何种发展道路?山西省吕梁市中阳一中选择了“校企合作、升(升学)就(就业)并重,互利双赢”的发展道路。并获得了初步成效,中阳一中校企合作的办学实践对农村贫闲地区普通高中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校企合作的基础与条件

中阳一中是中陽县唯一的一所普通高中,2000年以前,升学是中阳一中唯一的办学目标,2001年开始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提出“升学、就业并重”的办学月标,这一转变并非企业老总的一时善举,也非办学者的心血来潮、而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村贫困地区高中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

(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政策和经费支持。

中阳县是一个只有13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传统上,全县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十五”期间、T业产值在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煤、焦、铁三大支柱产业逐步形成并强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8亿元,全县财政总收人达4亿元。

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阳县委、县政府认识到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教育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和根本依托、确立了“工业兴县、科教强县"的发展战略

要落实“科教强县”的发展战略,当地经济建设人才的培养是关键、普通高中本身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因此,中阳县政府对中阳一中给予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从2001年起,县政府累计投资1亿元新建了一所占地800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齐全、附属设施完备、功能布局合理的标准化学校,并给予中阳一中发展政策上一系列的倾斜这一切为中阳一中“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新崛起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

随着煤、焦、铁三大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中阳县中钢、桃园等大型企业兴起、力量不断壮大众多企业的崛起拉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构成了很大的劳动力市场、企业对管理、营销和技术等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以2000年为例、全县140家企业,新增3400多个就业岗位,仅中钢和桃园两个龙头企业当年就招工1600人2003年~2005年,中钢先后向社会招工1300多人。企业认为高中生有较强的纪律观念、良好的行为规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较好的适应能力,只要稍加培训就可以成为现代企业需要的熟练技术I人,因此在招工时对高中生格外青睐,高中生在各个企业供不应求

县域内企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为高中带来了新的机遇,中阳一中开始调整办学思路,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供需结合、良性互动。

(三)农村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寻求发展之路是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

中阳一中成立于1956年50多年的厚重历史曾铸就中阳一中的辉煌,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阳一中在历年高考中也为高等学校输送了一定数量的优秀人才。

但在世纪交替时期,中阳一中陷人了发展的困境。农村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普遍具有的生源差、师资水平有限的特质,使中阳一中多年来高考,上线人数总是在两位数字挣扎,在高考独木桥,上毫无优势可言,学校处在吕梁市高中教育的“弱势群体"行列。薄弱学校的帽子,生源的不断外流,师资的日益匮乏,毕业生既不能升学又无谋生能力的现状、家长的抱怨,这一切使中阳一中既无法摆脱自身发展中越来越多的羁绊,更无法回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对教育的呼唤,陷入一种“脱离社会和群众需要”的困境之中。

何去何从?继续行走在高考独木桥上,只能步入发展的死胡同。中阳一中在困境中开始主动探索新的办学思路,积极寻求企业的资助,与企业联合,走互利双赢的发展道路。中阳一中求发展的思路和精神成为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

校企合作的措施

中阳一中与中阳钢铁公司的校企合作始于2001年。中阳钢铁公司(亦称中阳钢厂)是一家拥有5000多名职工、固定资产近35个亿的民营企业、是山西省钢铁企业的第三强。

从2001年至今,中钢对中阳一中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01年,中阳一中建新校时,中钢投资1200万元;2002年,又投资150万元为中阳一中建起校园局域网;2003年、2004年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教师奖励基金";2005年,出资200万元为中阳一中的200多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出资500万元为中阳一中的2600名学生代缴了学费及杂费;2006年,又出资800万元,资助中阳一中的3000名学生免费就读,并承诺以后每年投人1000万元,坚持30年实现中阳高中教育的普及。同时,对于投向中阳一中的资金,中钢在每年的暑假期间进行审计,以确保投资用于学生,保证投资目的的实现。总之,充足的经费投入为中阳一中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的责任主要是为企业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为此,中阳一中重新审视了传统的办学理念,在研究企业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确立了“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新理念,制定了"校企合作,升就并重,互利双赢,造福社会”的发展模式。在办学理念的导向下,中阳一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服务于企业。

第一,实施“高三分流"。学生升入高三时,学校对学生进行兴趣测试和成绩总体分析,按成绩和自愿来决定学生升学或参加职业培训,而且所有学生都同样参加高考。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兴趣,相应举办了冶炼、化工、铸焦、营销、采煤、林果等7个培训班,配备了8名专职任课教师,并制定了学分制管理方法,学生达到学分要求即可获得“专业技术合格证",并由学校介绍到中钢或其他企业就业。

第二,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应服务于学校的特色建设。围绕“校企合作"办学特色深化的需要,中阳一中由专人牵头,通过开发、研究、使用、反馈等环节形成了富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包括《高炉制氧知识》、《工业废气利用》、《市场营销策略》《中钢》等,这些校本教材借鉴了企业的科研成果、融入了与社会需求有关的具体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

第三,举辦相关专题讲座,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素质、中阳一中每月举办两次“走向社会”大课堂,以专题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法制、社会交往、敬业奉献、创业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业能力。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到中钢等企业参观,身临其境,实地感受,培养学生爱校、爱厂的意识。

第四,利用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下午活动时间理化生实验室全部开放,学生可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校外,在中钢、桃园水泥厂等企业建立了6个实践基地,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社区的各项活动,全方位了解社会、生产活动。同时,中阳一中还经常请各行各业的专家能手到学校,手把手向学生传授各种实用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第五,适应企业需要,做好就业后继续教育工作。学校利用节假日时间,送知识下乡进厂,将继续教育带到农村和厂矿企业,或根据对方需要组织培训,这一做法深受企业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目前,中阳一中的校企合作模式继续发展,不断深化。2006年夏,中钢将工厂的招工权完全交给了学校,比如企业向中阳一中要300人,学校把关,企业等着用人就行了;中阳一中在2007年开始发展职业教育,举办10轨制的职业高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举,为中阳的发展培养有知识、有理论、有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中钢也将继续为中阳一中的职业高中投人建设和发展资金。

校企合作的成果及效应

中阳一中校企合作的办学实践,既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蠃,也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学校层面上:首先,校企合作使学校获得了充足的经费支持。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装备、高素质的师资以及享受免费教育的机会,都由于企业的巨额投资变成现实。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连续5年来,中阳一中的高考成绩稳中有升,毕业生就业率100%。

其次,校企合作使中阳一中走出了高考独木桥的狭窄视野,找到了农村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的发展之路。不同的学校应有不同的定位,中阳一中立足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探索“校企合作,升就并重,双赢互动,造福社会”的办学模式,既为大多数不能升大学的学生找到了就业出路,又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办学特色和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为学校发展找到了一个通畅的出口。也正是凭着这一特色,使中阳一中成为山西省首批、吕梁市第一所示范性高中。

中阳一中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普高的选拔性和淘汰性,凸显了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为具有不同潜质和兴趣的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使人才培养模式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多样。中阳一中的实践告诉我们:校企合作是中国农村贫困地区解决基础教育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企业层面上: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最大的收益是人才。中钢公司的职工来源主要是中阳一中高中毕业生。目前,中钢5600名工人中有80%以上毕业于中阳一中,80%的厂级领导和中层领导也是中阳一中的毕业生。中阳一中毕业生敬业奉献,顽强拼搏,以自己卓越的素质和辛勤的劳动为企业和中阳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校企合作也为中钢公司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了中钢公司的社会知名度,赢得了社会对企业重视教育的赞誉,这对企业来讲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在社会层面上:校企合作培养了大量的具有实践能力的劳动者,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出资为高中高薪聘请优秀教师,培训现有教师,改善教师办公条件,装备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些政府目前无力解决的问题,因校企合作迎刃而解了;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出资实施免费高中教育,在中阳这样一个人口和高中学龄人口较少的县,免费教育带来的将是真正意义上的高中教育普及,校企合作为中阳普及高中教育奠定了基础;中阳一中和中钢公司校企合作的成功,带动了一批企业家投资教育的热情,企业家认识到学校在企业发展中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作用,纷纷以加大投资的办法反哺学校,缓解了因政府资金紧缺而导致的对学校投人的不足。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中阳一中校企合作的实践,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对普通高中而言,校企合作毕竟是新兴事物,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思考。

第一,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目前,中阳一中与中钢的校企合作主要是靠双方的诚信来保证的,停留于口头协议,并未形成对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本,这种状况会影响校企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合作双方应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进行积极的讨论协商,尽快达成有利于长期合作的共识,制定相应的规范文本。

第二,校企合作的多元性。作为中阳县唯一的一所高中,中阳一中承担着为各行各业培养劳动者的任务,应服务于更多领域和企业。中阳一中在与中钢合作的同时,应考虑扩大合作的范围,实施校企合作、校区(社区)合作、校村合作等多种合作模式,拓宽学生的就业口径,更好地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的进一步完善。因缺乏经验,中阳一中的校本课程还不够系统,与企业专业技术的匹配还有一定距离,专业课程开设和渗透的力度还不够,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校企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普通高中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