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深度解读与反思

2007-04-23 02:43陈伟伟
人民教育 2007年22期
关键词:成人青少年

陈伟伟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一经提出,就得到了社会大众持续与高度的关注。2007年“网络防沉迷系统”的正式启动,也将社会对问题的关注推向了高潮。但是,我们似乎在一开始就将青少年上网“定性”,这是否就是看待与解决问题唯一的方式与途径?

如果我们能够暂时抛却既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心态平和地站在一个更加客观公正的立场来重新审视这一问题,那么,选择多元化的视角进行解读可能是一种更加可取的积极方式。

一、青少年上网的现状与悖论。

1.青少年眼中的网络。

加拿大的一项调查显示,68%的青少年在家上网,同时青少年利用网络搜寻学校课业的时间为61%;上网的青少年中,25%搜寻运动和音乐的信息,其后为科学(21%)、电影(17%)及名人(14%)。美国的一项调查指出,美国12至17岁的青少年中,约1700万人(73%)有使用网络的习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活动前几项为收发E-mail随意浏览娱乐网站、使用实时讯息传送(IM)及搜寻与兴趣相关的信息。青少年上网久了,势必对网络产生了感情。在后一项调查中,3/4的青少年表示,如果不能再上网的话,会想念网络(注意,他们用“想念"而不说“上瘾")。

由此看来,上网确实是青少年最安全也最能掌控的环境,也是增进青少年政治关怀社会兴趣、人际关系、生活视野甚至完成功课的好地方。

2.专家、媒体与大众眼中的网络。

青少年网络问题专家陶宏开教授经过对全国百余座城市的调研,发现70%的犯罪青少年与网瘾有关,80%的网络游戏含暴力色情、欺诈成分。“随意当杀手、当大王,是绝对的精神毒品"。他还指出,近年来,网瘾在青少年中有向下和向,上发展的趋势,向下即农村的2000多万留守儿童因生活空虚寄情网吧,向上则是越来越多大学生因沉迷网络、荒废学业被开除。

媒体也频频报料。表示了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忧虑,诸如,上海81名大学生玩网游退学,上网聊天结识陌生网友被诈骗,等等。相应地、家长也越来越担心孩子上网会“误人歧途"。

3.青少年上网时间与人数远少于成人。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化与网络化已经成为我国从政府到民间的共同努力目标;使用网络也已成为全民共同参与的日常行为。

一项对25个国家的网民的调查显示,在平均年龄34岁的1885人中,与每周平均上网19小时相比,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其实少了很多。我国CNNIC调查(2007)同样指出,网络使用人口最高比例的是占了66.3%的20至35岁的成年人,18岁以下青少年仅占17.2%;网络使用时间最高的是年龄在25至30岁之间的网民,平均21.0小时/周,而年齡在18岁以下的网民最短,仅为7.0小时/周。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如何变成问题?

看似客观中立的语言,往往有着浓厚的意识形态与权力关系。一个隐含着“因为高度使用而影响生活”意思的现象,用“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乐此不疲"来称呼,就比用“沉迷、上瘾、耽溺"来得正向许多,因此,有时重要的不一定是现象本身,而是我们选择怎样的视角来定义现象。

以青少年的社会行为来看,“社会费许/不费许"是我们最常选择的视角。当青少年从事社会赞许的行为时,我们通常不会用负面字眼(如上瘾)来形容,例如我们不会说青少年孝顺上瘾、学习上瘾或听话上瘾。但对于社会不费许的行为,就容易用负面的字眼描述,所以不听话就成了叛逆(而不叫有自主性)、不爱学习就成了不用功及偷懒(而不叫非学业性向较高),自然,喜欢上网也就成了网络上瘾(而不叫高度热衷网络)。

在主导青少年的发言权上,往往是由“成人与专家”担任合法发言者,由他们“剥夺"了青少年定义自己的权利。

三、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反思。

因此,讨论青少年网络成瘾,除了思考如何“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之外,也需要考虑将注意力先回归到成人自己,反省自身的行动。

上网是青少年最安全也最能掌控的环境,却是父母成人最不能掌控孩子的地方。面对这样的心理焦虑,成人应该调适自己,对青少年上网保持适当宽容的态度。

首先,当青少年有了网络,成人(父母、老师)将发现,年龄、学历不再是成人领导地位的保证。成人除了学历与年龄,如果不能表现出更值得青少年尊敬而不易直接从网络获得的东西,例如,真实的关爱、更主动的求知精神、更深切的反省与思考能力以及更谦逊的对待青少年态度,成人如果不能成为典范而只是权威,则将让青少年只是害怕而不是尊敬。

其次,当青少年有了网络,成人也将失去作为信息唯一提供者的优势。青少年通过网络知道的可能比成人还多,这将进一步降低成人控制青少年的理由。不过,信息不等于知识,如何将纷乱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如何分辨信息的可信度,这特别需要成人引导。第三,青少年通过网络的交流自发地形成网络语言、符号、俚语与互动形态,进而形成群体次文化。如果成人不用心学习青少年群体次文化的语言、思考与互动方式,将很难打人青少年世界,也间接拉大了与青少年的隔阂。

第四,我们总说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实体世界才是真实的。但是,应该看到,現实世界的人情世故及依身份、地位、成绩看人的人际模式,正是青少年特别难以适应成人生活的重要之处,如果成人继续默许现实世界的虚伪互动,甚至以熟悉人情世故来赞赏青少年,这将更加驱使他们为避开这一虚伪处境而进人网络。

四、学校教育i应该如何进行?

众多研究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青少年身心发育尚不成熟,面对虚拟世界缺乏自控力;二是青少年学习压力大、生活中缺乏情感交流以及网络管理制度不健全。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学校教育所应对的目标与对象。

陶宏开教授指出,青少年网络成瘾跟“应试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应试教育”的枯燥与孩子们爱玩的天性相矛盾,而网上剌激性的内容则特别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兴趣。因此,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学校教育非常关键。

首先,教师是青少年教育的引领者,应注重用科学的人性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来开展教育。既然青少年喜爱上网,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来开展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如大力发展青少年教育网站,以生动、丰富的内容来吸引青少年;或者鼓励学生使用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软件,利用游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来培养其优良的道德情操。而对于少数已经成瘾的学生,教师更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使他们回归现实,找回自我,使之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合理的需要与愿望。

其次,要把孩子们从网络世界拉回来,必须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吸引他们,鼓励他们参加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恢复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共青团、少先队等各级青少年工作机构应当积极担负起引领青少年的责任,组织青少年参与各种杜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环保活动、希望工程、青少年户外拓展训练夏令营等。通过这些活动,训练,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与高尚的情操。此外,利用青少年普遍喜爱上网的特点,可组织学生进行网络编程大赛、动漫设计比赛,将青少年从单纯迷恋网络游戏引导到电脑程序设计这方面来。

第三,学校教育还需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尤其是家庭的作用不容忽视。国内调查发现,网瘾孩子有90%是由于家庭教育环境出了问题。因此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一方面,家长要与时俱进,对子女长远的发展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家长应改进与子女沟通的方式,调整心态,尊重子女,以一种平等的对话方式与子女沟通,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关注其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

从根本上说,全社会要树立科学的成才观,改进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与机制,使青少年从“应试"压力下解放出来,真正在素质教育的氛围中,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成人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养大成人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材料作文“成人与成功”导写
2019高考押题关键词之“成人与成功”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神奇的太阳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