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文明社会的太阳

2007-04-23 01:36李帆
人民教育 2007年7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民生公平

李帆

教育是文明社会的太阳。

“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重教"承诺,让阳光直照人心。

作为把个体和社会向,上拉升的重要力量,教育在实现国家的公平正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正如雅克·德洛尔在《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报告》中所说:“当此全球社会即将从阵痛中诞生之际,教育是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核心。”

这解释了为什么近几年来,教育总是“兩会”的热点和焦点。这是因为,人们一直在探究:怎样才能实现国家的公平正义,如何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需要国家的政治生活做出怎样的调整?

2007年“两会"中,人们对教育热点的讨论,直接或间接地回答着这些问题。

教青公平的实质:让民众和谐分享改革成果

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惠及1.5亿农村中小学生;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

2007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

“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初中学校改造计划。

……

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缩小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差距,得到极大的重视:这种重视,体现了政府的“大公平”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事实上,从2004年的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到2005年对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再到2006年免除学杂费,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体系,教育公平在政府工作中,呈现出鲜明的行走脉络:城乡二元体制下,公共利益曾经受损的农村人口,应该得到反哺和补偿。只有如此,才能让民众和谐地分享改革成果。

此时,“和谐”意味着民众在分享改革成果时,有着制度的保障,而不是“施舍式”的分享,也不是不完整的分享或随机性的分享。像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出台,使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有了法制的保障;而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分步实施,各级政府的责任日益明确,让农村孩子平等享有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实现了最大范围内的教育公平……在制度的保障下,对改革成果的共享不会轻易改变,不会因为政府的更替和领导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和谐”还意味着民众在分享改革成果时,首先要着眼于生活困难群体。这是因为,一支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速度最快的船只,而是最慢的船只。教育公共财政向农村和家庭贫困学生倾斜,是一种最基本的教育公平措施,既可以“保证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也能够通过改善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从而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和谐”还意味着民众在分享改革成果时,能够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教育作为一种公益事业,不仅能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而且能让个体融入社会、在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它的终极目标,就在于让人过一种完满而幸福的生活。从这个角度讲,实现教育公平,让民众都享有一定的教育经历,是让他们能够“和谐”地分享改革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今,让民众和谐分享改革成果的措施已初见成效。

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全国小学招生人数由持续减少转为上升,增量主要在农村。其主要原因就是:“两免一补”政策的推行,让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返回老家读书,使得当地小学招生人数比过去有所增加;同时,由于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当地公办小学读书,而原来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只能在城镇民办简易小学读书,这些学校多数未纳入教育事业统计范围。

还有一个数据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有近20万名农村辍学生返校——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这一最基本的教育公平,正一步步夯实着社会公平的基石,让我们有勇气去超越过去以GDP为唯一标准的时代。

避免总量冲动:财政投入必须和机制改革结合起来

财政性教育经费何时才能占到CDP的4%?这是一个在“两会”上被热议的话题。

尽管我国教育经费持续10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由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2004年仅达到16.5%)等原因,4%的目标迟迟没有实现,也因此成为多年来“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

实现4%的难度有多大?

往简单说,似乎只要政府拿钱就行了。

但实际上,政府增加投入必须与机制改革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每一分钱的作用。否则,在追求总量的冲动下,有可能导致“突击式”花钱,从而伤害广大民众的福祉。

事实上,有人大代表已经指出,去年年初列入预算安排的1300多亿预算项目的资金到位率不到50%,而“资金不到位是造成年底突击花钱等一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明晰各级政府在其中所负的责任。

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就曾明确指出:“责任不明,资金是下不去的。甚至下去了,效果也不会好。”

从理论上说,这个问题并非没有解决之道。全国人大代表侯自新就认为,目前实施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可以比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的做法,同时要增加教育投入的透明度,对各级投入、到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公示。

然而,也有学者提出,由于研究基础薄弱,专家们迄今还不能负责任地提出将“4%"全国性目标分解到各级政府和各类地区的方案。

于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转化成一个机制建设的问题。

除此以外,由于4%更多的是一种政策性指标,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从而减弱了这个指标的刚性。

不过,政府的决心彰显了对教育投入的重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宣布,政府投入要确保“三个高于”,其中就包括要确保用于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高于上年。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则表示,公共财政非常愿意为教育“买单”。估计到2010年,中国用于义务教育的开支一年需要3000亿。

教育是关系到一个民族素质最基础的事情,也是实现公平正义最基本的事情。因此,对教育投入,尤其是对义务教育投入的重视,其实是在进行这样的强调:“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首要的价值。”

免費师范教育的背后: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并建立相应的制度。

这一举措,是要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把最有才华的学生培养成人民教师;是要让孩子们在上得起学的基础上,能够上好学,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是在实现义务教育普惠性的基础上,提高教育质的努力,是更高层次上的教育公平。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举措的背后,体现的是政府“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执政理念。

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基础,而师范教育是教育之母。无论是国民精神的培养、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还是国民人格的形成和文化传统的传承,都离不开优良的师资。

尤其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师范教育的发展。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系统地阐述了“新增长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仅是影响生产的外部因素,更直接地是一种新的“标准生产函数”。与传统的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能源等生产函数不同,作为一种新的标准生产函数,知识可以提高资本的相对边际生产率,提高投资的回报率;知识的增长不存在投资回报率递减的问题,因而可以增加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从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和激发知识创新的引导者,在这个时代,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之所系,是全民族素质之所系,发展教育应该教师教育优先。这是把中国从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的源头。

而免费师范教育试点的背后,张扬着“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政府的责任”的旗帜。

下一步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进行细致的相关制度设计和公共政策安排,以达到“把好的学生吸引来,在学校培养好,到基层服务好"的目的。

教育:民生之基

“民生",无疑是本届“两会”上最抢“眼球”的词语。

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来自社会层面上的问题,是来自基层民生方面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解决好这四大问题,民生问题就基本能得到解决。

这种以教育为基础的“民生观”的提出,表明政府正在努力构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在这种治理模式中,强调以人为本,是为了满足而不是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政府所关注的,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像在教育方面,“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流动儿童的就学问题以及对贫困生的资助体系的建立等问题,先后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对流动儿童人学,以流入地公办中小学为主进行接收;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后,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

“民生观"的提出,还意在让人的生命价值、尊严价值受到尊重。现阶段,民生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衣食之忧,而是包括教育在内的全方位、高层次的民生问题。教育因其本身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对人在现代社会中实现生命价值、体验尊重价值提供了必须的路径。

“民生观"的提出,还体现出了本届政府的社会责任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坦承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得不够好,其中,就包括教育方面还存在着群众不满意的地方。

正因如此,包括教育在内的民生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希望,通过改善民生,能够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

针对这种情况,一系列关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重要政策正在被研究制订中。

毕竟,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只有建设好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好人民在政治、经济、教育等各方面的利益,才能真正找到通往公平正义的路径。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民生公平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道德愤怒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朱前鸿 刘伟: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民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