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世界

2007-04-13 09:52骆玉明
瞭望东方周刊 2007年3期
关键词:孙悟空西游记佛教

“六合”那个盒子,不仅对孙悟空来说真是太憋气了,就是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也不能够尽情地玩耍和为非作歹

中国古代的章回小说有一种“从头说.起”的习惯,像《三国演义》一开头,是从“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一直说到“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而追溯得更远的,则喜欢说“自从盘古开天地”如何如何。

与此相关联的是空间的定位。仍以《三国演义》为例,它开头说献帝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图谋不轨,导致天下大乱,而后“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姓刘,名备,字玄德”,故事就正式展开了。不仅历史小说是这样,其他类型的小说如宋元话本,三言二拍,开头通常也是某朝、某地、某人。这种讲故事的方法,给人一种诚实可靠的感觉,好像要告诉你:俺这可不是瞎话。

在这种故事模式的背后,有一个潜在的世界观念。对中国的古人而言,世界是怎么一回事呢?从时间上说,它是从“盘古开天地”开始,历“三皇五帝”而下,进入一系列的朝代;从空间上说,天地、四方为“六合”,这等于说世界是一个由六个面包围起来的盒子,而大地的中央就是“中国”,它是世界的中心,文明的源头,也是一切故事发生的场所。“中国”的周边为“四夷”,它们宾服于中央王朝,并从中国得到文明的教化。四夷之外是不是还有些什么,人们就不太愿意深究了一弄清楚又有什么用呢?

但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图式。顺带说一句,“世界”就是一个佛教语汇,中国人本来只说“天下”。在佛经中,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围绕须弥山有四大部洲,即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南赡部洲。中国不仅不是世界的中心,就是在南赡部洲上,它也不是唯一的中心。按照佛教徒的一种解说,中国的南面有天竺(印度),西面有大秦(罗马),西北有月支,均各有王者,而互不相属。佛教里还有一种更为扩大的世界观念,就是一座须弥山在“三千大大世界”中,也不过是一粒微尘而已。这过于渺远,不细说也罢。至于时间意识,佛教的观念也与中国传统观念大相径庭。它以整个天地世界的一次成、毁为一“劫”,以为在我们这个世界之前,已经有过“无量劫”。总而言之,佛教的世界观,可以说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穷尽了数字与想象的可能。

那么,《西游记》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它的中心线索是唐僧取经以救世,佛教观念在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小说主人公出现的时候,是以四大部洲为活动空间的。孙悟空从石头中崩裂出来,那个地方不仅不在中国,也不在中国所处的南赡部洲。书中云猴王出世,“这部书单表东胜神(身)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日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而唐僧的出场,则是在南赡部洲。其缘起,是佛祖如来镇压了孙悟空造反之后,念及“但那南赡部洲之人,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欲以三藏真经,劝化东土之人,因而有观音入长安之行。

佛教将幻想与宗教理念混合在一二起形成一种世界观念,它的意图并不在引导人认识真实世界;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念在其有限范围内是老老实实的,但却是自我满足和自我闭塞的。像《西游记》这种驰骋想象、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在中国传统的世界模式中找不到足够的空间,“六合”那个盒子,不仅对孙悟空来说真是太憋气了,就是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也不能够尽情地玩耍和为非作歹。所以作者需要更大的天地,而佛经中的悠远荒渺之说,就给他提供了一个依据。至于小说中到底有多少佛教思想,倒是另外一回事。

但《西游记》又是一部写给中国普通百姓读着玩的一部小说,鲁迅说它乃是“游戏”之作,原是不错,如果离中国百姓历来接受的文化知识太远,又会令人觉得隔膜,不亲切。所以小说开头讲到世界的时间与空间,又把佛教的模式和中国传统观念混作一气。所谓“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就是这样一种结果。读起来有点滑稽是吗?但《西游记》本是胡思乱想,又哪里怕什么滑稽!

编者按:本栏目特邀中国古代文学史专家骆玉明教授开辟“秋水杂篇”专栏,讲述中国古代文史.近期推出《西游记》系列。

猜你喜欢
孙悟空西游记佛教
佛教艺术
孙悟空脸谱
我的妈妈是“孙悟空”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雷伊大战孙悟空
看中国·在浙江
酱爆西游⑤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