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诺亚
吃饭想吃多种口味,穿衣想穿不同风格,购物想拼卡“血拼”……不多花一分钱也能实现以上“梦想”?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精于此道的“拼客”虽然正在大学生中悄然兴起,但是新事物产生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隐患。
“拼客”的喜与忧
“我是挺好吃的一个人,经常去各种有特色的饭馆尝鲜,但是自己总觉得不划算,一来是只能吃上一两个菜;二来是去餐馆成本比较高。后来我有了上网找人跟我一起‘拼饭AA制的念头,并在乌鲁木齐的‘拼客论坛上留了我的联系方式。”新疆大学中文系大四学生贾海军这样告诉记者,“我对‘拼客没有什么要求,只要跟我一样好吃就行。第一次我跟一个本校女生一起吃还比较尽兴,但是第二次来的那个人却趁我上洗手间的时候把我的钱包和手机都拿走了,我不得不找人来结账才避免了吃‘霸王餐的尴尬。”
记者在对乌鲁木齐市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学院的学生随机调查中发现,“拼客”现象虽然很普遍,但不少学生表示有上当受骗的经历。
新疆医科大学的女生肖金宝告诉记者:“我曾经跟一个同学的网友合租过一套房子,住了三天后,她却给我来了个“卷包烩”,把我所有的财物洗劫一空,再打她的手机却被告知欠费停机了,到现在都找不到她。”
无独有偶,新疆财经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毛彦亮表示,他经常去“拼客网”的乌鲁木齐版留言,也认识了不少“拼友”。一次他跟一个挺文静的女孩“拼卡”消费时,大方地把自己的银联卡交给她去代刷,并且还把密码告诉了她,结果他在卖鞋的专柜苦等了半个多小时,这个女孩却再也没有回来。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和陌生人“拼”着消费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几个不认识的大学生一起去“拼饭”的现象最为常见。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们花不多的钱,就可以吃到相对丰富很多的菜肴。往往一桌子菜,每人也只需付二十多元,很适合没有什么收入的大学生们。
不要和陌生人“拼客”
对于一些大学生经常“拼饭”、“拼卡”的现象,许多大学老师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新疆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杨卫平说,学校并没有关于禁止学生“拼饭”、“拼卡”的规定。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这样做,还有利于他们接触社会、杜绝浪费、避免攀比等。由于学生对“拼客”并没有要求,甚至对一起吃饭的“拼客”身份也从不核实身份,所以难免会遇到不付钱偷溜的情况,甚至出现像贾海军那样被人拿走了财物的情形。
此外,由于一些图谋不轨的人会被饭店人员误认为是和学生熟识的人,所以他溜走时也很难被发现,而最终受损的则是学生自己。而且,学生们对“拼客”的健康状况不了解,如果陌生“拼客”患有传染病,同盘夹菜就难免被对方传染。
大学生在“拼饭”、“拼房”、“拼卡”、“拼书”过程中最好都选择熟识的人,对网上的陌生“拼客”则要多加小心。有必要时,学生还需要和对方签订协议,相互认证各自身份,千万不能为了省钱而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