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局

2007-02-28 08:39
董事会 2007年2期
关键词:金融资本资本农村

中央继续锁定三农中国资本市场挑战极限

文/岳生

三农优先

据接近中央高层的人士透露,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就2007年一号文件的内容进行了讨论。中央政府自2005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局运行至今,得出“开局良好”的评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认为:继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继续锁定农村问题,“加强现代农业,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望成为新一号文件的主题。

2007年,中央政府为农村税费改革给予基层的专项转移支付是780多亿元。在省、市两级政府对农村基层的转移支付预计250亿元左右,合起来两项大概超过1000亿元。2007年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应关注的问题是建立用好财政转移支付的机制。 目前,加大对农村基层财政转移支付的机制已经形成,但如何用好财政转移支付还没有很好破题。

未来十几年间,土地资本的分配方式与分配格局的改变,可以支付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需的运作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将处于一种关键性的位置。

据有关部门粗略估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土地征用从农村转移出的土地资产收益超过2万亿元。1987-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其中70%以上是征地,这就意味着至少有2276万亩耕地由原来的集体所有变性成了国家所有。1999、2000、2001年全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款分别达到114、246、492亿元,2002年仅前五个月就达到近300亿元,总计1152亿元。这些土地绝大部分都是国家从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用来的集体土地。

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0年至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如果按现行的征地补偿原则计算,在未来十几年内,农民因土地的低价征用将损失3万亿元以上。据有关方面统计,一般每征用一亩地,就伴随着1.5个农民失业。那么,未来30年占用耕地5450万亩,至少将暂时性地造成8000万农民失业。

中国农村需要综合改革,经过28年的农村改革,中国农村正处于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到位,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随着农村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释放,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不仅成为广大农民最迫切、最现实的期盼,也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新阶段农村综合改革应当抓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变革农村的上层建筑,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以此为起点,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机制。

三农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重大政治经济制度,需要专题、全方位研究。农业税费改革,在短时间内是有效的,但它引发的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以仅靠这一改革来解决。凡涉及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需要统筹策划、全面设计。

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转换政府的职能,改革农村的治理结构,确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综合发展的科学的发展观,并辅之以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三农”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2007:资本市场挑战想象极限

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刚刚开始引起全球投资人,特别是中国国内投资人的广泛关注。而这种吸引力,是中国股市以其“亢奋”的上涨方式作为“药引”,并通过其难以估量的扩张空间,以及市场本身对此的“反复描述和想象”,来强化和维系的。

原来说2006是创新年,但实质性的创新并没有多少,反而是资金推动下的“回归年”。2007年主题词是规范与创新,或称是结构性上涨年,但什么是结构变化的动力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魏加宁研究员认为,从客观上说,资本市场的一系列变革在2006年只是刚起了个头,或者干脆被“延后”,这种变革的能量,从量变到质变,再到“爆发”,都还要一个积累、酝酿的过程。魏认为,是交易与产品的技术创新。

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目前风风火火的股权激励,还是2007年就要实施的新会计制度,以及面临收尾的上市公司“清欠”,乃至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证监会在竭尽全力为股市“固本培元”,这也为来年资本市场“上层建筑”(一系列创新工具)的搭建,打好了制度上的基础。

就市场的认知层面看,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了资本市场多年来形成的“思想和认识的禁锢”。一方面股改的临近收尾,完成此前市场认为“不可完成的任务”,让很多以前看来难以甚至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找到了被市场接收的解决途径和办法,并且有的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同时A股对于大盘股的承受能力,也并不如人们预料的那么脆弱,市场的“弹性”增强,承接了超出“想象”的扩容压力。

另外,在市场化方面,管理层的灵活性得以提高,“约束”和“干扰”市场的行政行为明显减少,在中央赋予资本市场大战略的框架之下,证监会回旋、腾挪的空间更大了。

股改虽然接近尾声,但正如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所说“问题还很多”。整个市场对于当前改革的进程、阶段,以及对于这个资本市场的认识,都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的,深入、全面、正确的认识,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资本市场才能够更好地进一步发展。

海外资本向中国资本市场的“叩关”愈演愈烈,其对人民币升值的热忱,越来越具有向要求金融资本市场开放所倾斜的趋势,但是中国的管理层已经连续多次明确的表达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要按照自己的节奏,不能操之过急。

然而中国金融、资本两个管理部门——央行和证监会,在向外资开放市场的问题上,是有分歧的,各有各的部门利益考虑,但二者当着洋人的面,公开这种矛盾,显然并不仅仅是部门利益使然,或许还隐藏着中国在有关问题上,和国外资本进行讨价还价筹码的考虑。

人民币升值问题和金融、资本市场开放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将是外国资本向中方施加压力的两个集中领域。这两个领域的开放过程当中、开放进度之间,管理层如何相互配合、协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舍弃小部分领域的利益,来换取整个开放市场过程当中,更多的有利条件,是一个很重要的战术和艺术。

在中美双方的市场开放谈判,逐步从“专注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转向越来越多的“关心”金融市场开放问题的背后,既是中国在取得制造业成功发展之后,又开始在金融资本领域“有所作为”的一种反应,同时,也是西方资本对于中国的关注,或者说,对于“来自中国的威胁”的感受,从制造业这样的实业部门向金融资本领域转移的表现。换言之,如果说压迫人民币升值,是西方社会对于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的担忧的一种必然“反弹”的话,那么,西方资本越来越强烈地关注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开放的趋势,则是西方资本对于中国金融资本的实力,开始急剧膨胀所“预感”到的威胁的又一种“反弹”。

这样,西方资本既可以分享这个新兴市场成长的果实,同时,又可以保证自己在面对这种威胁时,有一定的影响力。

从这个层面上看,中国的金融资本市场越完善、越发达,海外资本对于要求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开放的声音和压力也会越来越多,甚至,在未来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和人民币升值这两项,会并列为国际资本向中国施加压力的首选领域。

猜你喜欢
金融资本资本农村
金融资本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建设“突围”初探
探究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现代经济中金融资本的逻辑研究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我国产融结合研究文献述评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