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昌荣
企业要想实现服务营销,就必须具备创造客户与创造客户需求的能力,并最大化地让客户参与到服务生产与消费过程中来。这就要求企业努力提高客户服务参与的主动性与参与水平。为此,企业必须学会主动创造机会与客户进行“约会”,并在“约会”过程中征服客户。但是,任何一个客户都不会凭空地出现在企业面前,他们的到来或者是企业的直接邀请,或者是某种暗示吸引了他们,或者经过其老客户推荐才出现在企业面前。可见,只有企业开动脑筋,通过各种方式、多种策略向客户发出邀请,并触动了客户的“神经”,客户才有可能出现在企业面前,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客户。当然,与客户“约会”这一信号不一定要由企业发出,也可以由企业的老客户发出,把一些“新面孔”带到企业面前。此时,老客户就如“媒婆”。当然,这是一种至高境界,在企业产品或服务拥有一定数量忠诚客户群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在如今这个过剩经济年代,更多的企业面临着两大难题:新服务推广和老服务再推广。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发展新客户而扩大客户队伍。下面,就分步骤谈谈企业实现客户“扩军”的操作思路。
潜在客户“变现”靠“约会”
美国著名的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市场是某种货物或服务的所有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这位世界级的营销大师仿佛在提醒企业,开发客户真的就要贪婪些,不但要嘴上“吃”着现实客户,还要眼睛看着“准客户”,更要心里想着“潜在客户”。如果企业仅仅把目光盯在现实客户身上,那无疑是一种“短视”。
潜在客户群体是企业客户的增量所在。因此,企业客户开发的重心就在于如何吸引潜在客户,并把潜在客户变为“准客户”,再变为现实客户。看似简单的三步,做起来并不容易。那么,企业如何实现潜在客户到现实客户的飞跃?没有准确的答案,但却不乏几种基本操作思路:一是通过现实客户,带来新客户,即“以旧带新”。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调查数据显示,“100个满意客户会给公司或组织带来25个客户”,这就是企业推行“以旧带新”的理论基础与信心保障;二是通过各种营销策略加速潜在客户的转化,如通过采取市场教育、服务体验、交易激励等措施,让潜在客户完成“身份”的转变:三是去“挖”竞争对手的“墙角”,抢竞争对手的客户,要知道这一部分客户是服务营销战的主要“战利品”之一;四是开辟新的市场领域,企业既可以从创新服务产品角度着手,也可以从开辟新的市场网络着手。这种思路的原理就在于: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并把其发展为企业的现实客户。
思路是有了,关键是企业如何付诸行动,而行动的第一步,就是创造企业与客户的接触点,即创造与客户“约会”的机会,没有接触就没有合作。
创造与客户“约会”的机会
在创造与客户“约会”的机会方面,有很多策略与技巧可供企业参考。
一是广告接触。企业通过硬性广告或软性广告与客户接触,这种接触属于硬接触。广告接触未必都是为了促销。广告接触还可以服务于塑造企业形象、品牌形象、征集信息资讯(如通过广告形式开展调查)、活动信息告知等,是一个基本沟通手段。但是,广告沟通属于硬性接触,基本是单向沟通,沟通的人性化程度不够。
二是公关接触。主要包括大型公众活动、媒体新闻、事件传播等方式,实现与客户沟通。公关接触与广告接触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公关接触不容易引起客户的“防备”和排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沟通过程,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实现双向沟通。
三是人员接触。这是最基本的接触沟通方式,是一种双向沟通。人员接触包括企业各部门工作人员,如销售人员、服务人员、终端促销员等,通过互动式沟通获得最可靠信息。此时,要充分挖掘自发接触的优势,最大化地从客户那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资讯。
四是会议接触。这里的会议包括产品展销会、产品说明会、招商会、客户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通过集中化的会议接触获取企业所需要信息,或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这种方式具有成本低、集中性强、专业程度高等优势,操作潜力与价值很大。
五是委托接触。对于繁琐或者企业不擅长的接触工作,以及企业执行起来成本高的沟通工作,可以委托给专业的企业去做,如委托专业服务公司负责与客户沟通(如当前流行的服务外包)、委托专业调查公司面向客户开展市场调研、委托公关公司负责危机公关等,第三方负责接触工作可能会更客观、更专业。
六是介质接触。介质类型很多,诸如信函、电子邮件、传真件、光盘等多种沟通形式,要充分利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辅助手段,以解决其他沟通方式不便的问题。但这类沟通也有很多局限性,尤其是准确性、反馈率相对较差。
七是联盟接触。企业与客户之间完全可以建立长期接触机制,而这种长期机制依赖于战略合作、聘用(如企业聘请客户做义务监督员、信息员)等纽带链接,这样随时可以为共同的利益目标而互动。
八是随机接触。这种接触手段目前很常见,诸如在市场调研中的拦截访问、客户随机回访。但这种方式具有工作量大、操作难度大、信息准确率差等缺点,但是当企业没有现成的数据库或者想得到更多的个人信息时,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约会”也要讲究“游戏规则”
在与客户“约会”的过程中,企业也要遵守“游戏规则”,尤其初次“约会”,否则必然导致“约会”的失败。那么,企业要遵守哪些“游戏规则”呢?第一是“守时”,及时到位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并及时完成服务;第二是“守诺”,遵守服务承诺及邀约承诺;第三是“诚实”,公平对待客户,不搞价格欺诈;第四是“诚恳”,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为客户提供服务,诚恳容易让客户产生信任:第五是“主动”,凡事想在“约会”的前面,在客户面前更为主动,而不是被动地为客户提供服务;第六是“热情”,不能冷淡、机械、毫无表情地对待客户,而给客户以春天般的温暖;第七是“周到”,为客户提供全面、细致、周到的服务,包括客户想到的,或者没有想到的:第八是“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提供服务,让客户感觉到企业严谨、正规:第九是“惊喜”,给客户奉上令其感到意外的“见面礼”,为客户提供超乎预期的“礼品”或超值服务……要知道,企业违反任何一个“游戏规则”,都可能造成“约会”的失败。其实,这就是服务接触的关键时刻理论的生动化解释,即客户与企业接触过程中,客户对服务品质的感知可能只是一瞬间。因此,企业提供服务的功夫可能就在这一瞬间,企业与客户之间也存在“一见钟情”。
初次“约会”不是结束是开始
每一个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客户能够频繁光顾,成为自己的忠诚客户,而不是与客户只做“一锤子买卖”。但是,企业要想让客户成为“回头客”,就必须给客户一个充分的重复消费理由。为此,企业只能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通过第一次与“客户”约会,给客户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并产生极度好感,让客户回去后念念不忘甚至“夜不能寐”;第二种是给客户“画饼”,创造突破性接触因素,让客户得知继续消费的利益点,对客户进行消费激励。为此,很多企业采取了不同的做法,诸如某些零售企业采取赠送代金券或者打折卡的办法,下次再消费时可获得优惠。另外,还有很多企业采取了“会员制”,以期通过第一次接触后就把客户“圈”进来,并通过积累消费积分让客户不断地回头。